重庆高校军训开出机器狗大八轮!总有些校长想“拥兵自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3:29 1

摘要:而且,出于安全和成本原因考虑,过去的军训“尺度”一般都是越来越小的。高中的时候,军武菌和同学们还有实弹射击、枪械分解等科目。到了大学时,就只剩下基础的队列训练了。军武菌的大学比较抠门,不光教官都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就连一套迷彩服都舍不得发,直接让我们穿着校服走队

前言

每年的9月份,都是各大高校开学的日子。而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军训永远是这个日子里避不开的话题。

放在过去,大多数人的军训恐怕都和军武菌的一样,无非就是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这些基本的队列训练,显得多少有些枯燥。以至于很多新生都要靠装病来逃避军训。

而且,出于安全和成本原因考虑,过去的军训“尺度”一般都是越来越小的。高中的时候,军武菌和同学们还有实弹射击、枪械分解等科目。到了大学时,就只剩下基础的队列训练了。军武菌的大学比较抠门,不光教官都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就连一套迷彩服都舍不得发,直接让我们穿着校服走队列。

这些会巡逻的铁疙瘩,到底来军训干嘛?

在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的军训成果展示现场,机器狗的亮相让不少新生掏出手机狂拍。这小家伙浑身黝黑,顶着个摄像头,不仅能跟着教官的指令播报集合通知,还会在队伍旁来回 “督查”,谁要是站军姿动了一下,它就停下来 “汪汪” 叫两声,逗得大家又紧张又好笑。操场另一边,大八轮装甲车虽然只是静态展示,但车身上的迷彩涂装和厚重轮胎,还是让没见过真家伙的学生们啧啧称奇,围着教官问个不停。

有人可能会说,军训练的是意志,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机器干啥?但你仔细看看就知道,这些装备可不是来凑数的。机器狗身上装着红外感应装置,能演示战场侦察的基本原理;大八轮装甲车旁边摆着展板,详细介绍现代陆军装备的发展历程。教官们不再只是喊 “立正稍息”,而是借着这些家伙给学生讲国防科技,说 “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拼人海战术了,得靠脑子靠技术”。这不比单纯站军姿更有教育意义?

其实不光重庆,全国不少高校早就开始这么干了。复旦大学今年军训搞了真人 CS 对抗赛,学生们戴感应头盔、拿激光枪,在模拟战场里玩战术攻防,有女生打输了还不服气,拉着队友复盘到半夜。兰州交大更实在,直接把激光模拟射击系统搬进校园,1:1 还原的步枪让学生体验瞄准射击,电子靶实时显示环数,不少人打完直呼 “原来当兵这么不容易”。这些科技装备就像桥梁,把课本里的国防知识变成了能摸能玩的体验,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校长们折腾这些,还不是为了让军训不再 “躺平”

要说军训的老问题,经历过的人都懂。以前的军训套路几十年不变:站军姿晒到脱皮,踢正步踢到顺拐,最后汇报表演走个队列就完事。有学生吐槽 “还不如去操场跑两圈”,更有甚者装病躲在宿舍,理由都想好了 ——“太阳太大怕中暑”。为啥?因为实在太枯燥了,学生提不起劲,教官教着也费劲。

重庆这些高校的校长们显然也琢磨过这个问题。就拿机器狗来说,它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承担部分辅助教学任务。有教官说,以前喊破嗓子维持纪律,现在机器狗一出场,新生们自动就站直了,还会互相提醒 “别让机器人抓到小动作”。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硬邦邦的训斥管用多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是看着科幻片长大的,对科技的兴趣远超想象。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开学时,用机器狗帮新生搬行李,一下子就成了网红打卡点。把同样的思路用到军训上,效果立竿见影。有学生在朋友圈发机器狗训练的视频,配文 “现在的军训居然有点舍不得结束”,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要知道,教育部早就发文说要创新军训形式,增强感染力,这些校长不过是把政策落到了实处,让国防教育跟上时代脚步而已。

说起来,以前军训经费紧张是常态。有学生回忆 “大学军训就发了顶帽子,教官还是体育老师客串的”,实弹射击更是想都别想。现在随着国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高校有了更多资源改善军训条件。但这钱花得值不值?看看学生的反应就知道:以前躲军训,现在盼军训;以前怕晒黑,现在主动问 “明天机器狗还来吗”。这种转变,比任何汇报表演都更能说明问题。

说 “拥兵自重”?怕是对大学军训有误会

看到装甲车就联想到 “拥兵自重”,这脑洞确实有点大。先不说这些装备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展示品,没有任何作战功能,就说高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校长们忙着抓教学搞科研都来不及,哪有功夫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再说了,真要比装备,随便一个军区的库存都能秒杀高校的展示品,这种担心纯属多余。

有人可能没搞清楚,现在的军训早就不是 “搞军事训练” 那么简单了。延安大学的军训条例里写得明白,军训是为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爱国精神。重庆高校用机器狗和装甲车,本质上和中学组织参观军事博物馆没区别,都是想让年轻人直观感受国防力量。只是以前条件有限,只能看图片看视频,现在有机会接触实物了,反而有人不适应了。

再看看其他学校的操作,你会发现这就是正常的教育创新。上海交大用 VR 设备模拟战场救护,浙江大学让无人车参与后勤保障演练,这些比重庆的机器狗更 “硬核”,怎么没人说他们 “拥兵自重”?说白了,还是大家对军训的印象停留在过去,觉得就该是 “流汗受累” 的代名词。但时代在变,教育方式也得跟着变,总不能让 00 后还重复 80 后的军训内容吧?

其实学生的感受最真实。有新生说 “看到机器狗那一刻,突然明白国防不是口号,是真真切切的科技实力”;还有人打完模拟射击后感慨 “当兵太不容易了,以后再也不抱怨军训累了”。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悟,比任何说教都管用。校长们花心思引入新装备,说到底是想让国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这种用心值得点赞,而不是瞎揣测。

军训的本质从来不是培养军人,而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重庆高校的机器狗和大八轮,不过是把这份意识装进了更贴近时代的 “包装” 里。与其担心校长 “拥兵自重”,不如期待明年军训能体验更多黑科技。毕竟,能让年轻人笑着接受国防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来源:云鹤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