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仙游的烟火人间里,若说有什么味道能一瞬间撞开记忆的闸门,那定是街头巷尾滋滋作响的海蛎饼。这金黄酥脆的寻常小吃,裹挟着山与海的精气,翻滚在油锅里,也翻滚在几代仙游人的味觉记忆里。
油花翻滚里的山海魂
郑志忠
仙游报道9月20日讯(郑志忠)在仙游的烟火人间里,若说有什么味道能一瞬间撞开记忆的闸门,那定是街头巷尾滋滋作响的海蛎饼。这金黄酥脆的寻常小吃,裹挟着山与海的精气,翻滚在油锅里,也翻滚在几代仙游人的味觉记忆里。
海蛎饼的由来,与仙游倚山面海的地理格局密不可分。山海馈赠,物产交融,催生了这味小吃。早年,它是渔民归航后的家常点心,是农人赶集时的充饥美味,更是节庆祭祀时不可或缺的供品。一颗海蛎饼,盛着山野的馈赠——地瓜粉绵软带甜,是大地沉淀的精华;也盛着海洋的呼吸——海蛎肥美多汁,带着湄洲湾的咸鲜。猪肉增香,青葱提味,寻常食材在山海之间达成默契的平衡。
制作海蛎饼,是一场动静交融的厨房艺术。地瓜粉调浆是第一步,稠稀得当方得酥脆与软韧兼具的口感。馅料讲究新鲜,海蛎现剥最佳,猪肉肥瘦相间,葱花翠绿欲出。舀一勺粉浆入特制铁勺,铺上馅料,再覆一层粉浆,便可滑入滚油之中。霎时,油花欢腾,香气四溢,面糊在热油中迅速定型,由白转黄,由黄变金,如一朵朵金色的向日葵在锅中绽放。
炸海蛎饼最重火候。非经验老道的师傅不能掌握其中关窍。油太热则外焦内生,火不足则疲软含油。须得待其自然浮起,两面金黄,边缘微卷,方可捞起沥油。刚出锅的海蛎饼是最美的,热气腾腾,色泽诱人,咬下去“咔嚓”一声,外皮酥脆,内里软糯,海蛎的鲜汁瞬间盈满口腔,猪肉的香、葱花的辛相继涌出,层层叠叠,教人欲罢不能。
在仙游,海蛎饼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情感纽带。放学归家的孩子,总会循着香味奔向摊前,用零花钱换一个烫手的快乐;外出归来的游子,必先尝一口海蛎饼,才算真正回到了家。它更是民间智慧的体现——仙游人家善于利用时令食材,春葱冬蛎,各有风味,不变的是那口酥香。
如今,海蛎饼也从街头小摊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它登上农家宴席,成为“仙游味道”的代表;它通过网络传播,让天南地北的食客见识到这小城的味道魅力。不少老店开始改良工艺,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更注重健康与标准化,让这道小吃走得更远。
每当黄昏降临,仙游的街角又开始飘起熟悉的油香。老师傅手持长筷,在油锅里轻轻翻动,一个个海蛎饼在沸油中舒展成型,犹如这座古城的故事,在岁月中沉淀,在热油中重生。
一口海蛎饼,咬开的是酥脆的乡愁,尝到的是山海的馈赠,回味的是仙游人朴素而热烈的生活哲学。它不张扬,却扎实;不精致,却真诚——正如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味道江山。
Miscellaneous Essays by Yuwen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