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地人员密集,跨地区务工人员较多,环境卫生条件复杂,是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易发、多发场所。为保障工人健康,维护正常施工秩序,建议各工地这样做:
建筑工地人员密集,跨地区务工人员较多,环境卫生条件复杂,是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易发、多发场所。为保障工人健康,维护正常施工秩序,建议各工地这样做:
一
认识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2.症状表现:
发热: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
关节痛:剧烈关节疼痛,多影响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皮疹:躯干或四肢可出现斑疹、丘疹或斑丘疹,部分伴有瘙痒。
其他症状:肌肉痛、头痛、疲劳、恶心等。
二
落实防控重点工作
1. 清除伊蚊孳生地
常见孳生地:建筑工地的沟渠、沙井、基坑积水、电梯井、排水井、蓄水池、桩孔、低洼地;露天存放的器械设备、塑料布、轮胎;工棚周边盆罐、废弃容器等任何可积水的物体。
清理方法:
贯彻“全面清理、不留死角”的原则,覆盖室内外、地面与高空区域。
推进沟渠硬化处理,保障排水通畅。
及时清除地面、桩孔、电梯井等处的积水。
清理一次性餐具、水瓶、塑料袋等易积水垃圾。
定期检查建材、水桶、薄膜等,清除积水,容器加盖或倒置存放。
对蓄水池、排水沟等不易清除的积水,定期抽水或投放合法灭蚊蚴杀虫剂。
2. 杀灭成蚊
物理灭蚊:在办公区、宿舍、食堂等室内场所放置灭蚊灯,使用电蚊拍灭蚊等。
化学灭蚊: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消杀单位,定期开展喷洒灭蚊。尤其在清晨和黄昏伊蚊活跃时段,使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机进行空间处理。
3. 加强人员管理
信息登记:完善流动人员台账,记录来源地、健康状况,了解是否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旅居史。
健康监测: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工人防病意识。一旦工人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诊断结果。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须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和疾控部门。
个人防护:宿舍应配备蚊帐,鼓励使用蚊香、驱蚊液等;作业人员宜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外露皮肤可涂抹驱蚊剂。
各工地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健康科普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侵删。
供稿: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作者:陈菁菁
编辑:王南来
审校:许珂
审核:邱丽
绿色海南
阳光疾控
来源:乐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