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丨张若波:微短剧上大屏的机会和我碰的钉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6 22:15 1

摘要:在这个注意力以“秒”为计量单位的时代,微短剧正以颠覆者的姿态撕开内容产业的裂缝。流媒体网试图走进这场风暴的中心,推出微短剧系列专题“见微知著”,本系列稿件将分为数十篇推出,每篇文章都将对话一个微短剧行业的关键角色:制作方、平台、创作者、资本方、传统媒体等。我们

编者按:

在这个注意力以“秒”为计量单位的时代,微短剧正以颠覆者的姿态撕开内容产业的裂缝。流媒体网试图走进这场风暴的中心,推出微短剧系列专题“见微知著”,本系列稿件将分为数十篇推出,每篇文章都将对话一个微短剧行业的关键角色:制作方、平台、创作者、资本方、传统媒体等。我们将保留对话中的矛盾与争议,帮助大家在撕裂的观点中,触摸这个行业的真实温度。

本期对话:张若波

张若波,曾担任湖南经济电视台总编室主任、湖南卫视广告中心副主任、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总监、湖南卫视拓展部主任、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副总监兼总编室主任等职位。2006年5月-2015年6月任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CEO等职务。

微短剧闯入张若波视野是在2019年,那时他正担任快手顾问,短剧以超强的流量带动力引发了快手内部极大关注。

这位带领团队组建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芒果TV从出生到与逐渐与爱优腾分庭抗礼的操盘手几年来既是微短剧产业的旁观者,也亲身趟了“微短剧上大屏”的水并碰了钉子。此次,作为流媒体网顾问深度参与“见微知著”对话微短剧系列,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所感。

微短剧为何能收到钱?

张若波认为,微短剧能够迅速兴起,源自“付费解锁”这样的商业模式突破——微短剧最早的成功点就是真能收到钱,这是微短剧大爆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底层逻辑。

微短剧为什么能收到钱?——是因为爽,是将惩恶扬善的爽感做到了极致,而当年韩剧之所以风靡也是这一原因。何谓将惩恶扬善的爽感做到极致?类似的如《水浒传》经典桥段三拳打死镇关西,让人看了觉得生活压力得到极致释放,宣泄感非常强。目前恰恰是偏底层人群在享受微短剧这个文化产品,因为他们本身生活压力大,微短剧低消(低消是相对而言——聚个餐唱个K几百块没了)但又很娱乐,精神上能得到满足。

张若波表示,微短剧实际上是一种极致的快餐文化,通过大量制作,每天有不同的精神酒精/香烟让人迅速得到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获得了下沉市场的情绪共鸣,是微短剧爆发的第二个底层逻辑。

第三个逻辑来自于投其所好的算法支撑。当然,还有移动互联网及大屏手机发展、用户碎片化时间填充需求等等共同构成微短剧爆发的“天时地利人和”。

IAA时代,红果的崛起以及爱优腾芒的机会

目前的微短剧赛道颇为拥挤,而红果可谓异军突起,日活超过4000万,月活用户过亿。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可能会很大,红果能赚钱,但他在挤压其他小平台的生存空间,“红果的广告费会远远超过第二名”。

除了靠微短剧起家的小平台空间被挤压,爱优腾芒们大概会“跟短视频一样——短视频他们也都做了,只是自有传统业务的补充,服务自己原有用户。”张若波表示,底层算法其实对长视频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千人千面推荐广告这件事情都够长视频尿一壶的,还别说内容本身了,而且客户资源、生态体系完全不一样,加上抖音的资金优势在这。

红果模式像YouTube,鼓励优秀创作者,用算法直接给流量。“按照用户习惯来说,算法最科学。”红果“是去中间商模式”,投流那部分人获取价值空间变小了,但创作者本身还能获取价值,所以这种模式立住了。

“红果是个破坏者,但破坏的有道理,可以不花钱就能看了,满足了更多的底层用户需求。”张若波感慨,只要有生意就会有垄断,当时不少人已经在做免费版了,红果只是通过更大的资金、算法以及流量优势形成更大的垄断——“资金雄厚,赢者通吃。”

微短剧的冰与火

惩恶扬善这个朴素的逻辑说明微短剧还是挺正能量的?但这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种鸦片式的安慰,张若波说监管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同时呼吁不要过度监管。因为微短剧是节奏非常快的去满足爽点,剧本到表演相比电视剧会更加夸张——这是一种新的内容表达形式,政策上应给与一定的发展空间,随着事物的进化,短剧或将像电视剧一样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化产品类型。

谈及微短剧精品化以及微短剧+,张若波反问83版射雕是不是精品——对很多70后80后也许是,但现在随便找个学生看可能会觉得粗制滥造。精品本身是相对的,有时代性,也有指向人群,并非制作精良就是精品,更多是“当时环境下满足了大家的需求。”而微短剧与文旅、品牌、电商等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美好愿景”,传统电视剧也有这种结合,一部剧带火一个景点,这是短剧这种文艺形式可能带来的周边价值,“内容生产上不要本末倒置就好”。

例如文旅需要有场景给其展示的空间,但实际上多拍几个空场景都会浪费微短剧的节奏。而已有的这类微短剧虽然吸引了部分小资人群,但那不是微短剧的核心人群,播放量不行。而品牌定制微短剧量太少了,大盘来说不可能每部微短剧都变成这样。别说能不能植入,招商过程首先是个麻烦事——拍微短剧一个星期,合同可能谈一个月。

大屏机遇和自己碰的钉子

大屏端用户也是偏下沉市场,偏中老年,可谓跟微短剧用户高度重合,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付费意愿,属于潜力市场。张若波自己也在做“把微短剧搬上大屏”这个事情,但切切实实碰了一些钉子:第一,竖屏转横屏;第二,收费打不通;第三,审核太麻烦。

“大屏要上横屏的,现在有几个人拍横屏?”张若波直言,横屏拍摄难度大得多,而且“横屏微短剧优质的少——很多拍横屏的人拍出来的微短剧本身就不火,或者一拍成横屏节奏莫名其妙变慢了。”而竖屏转横屏这个事情技术上能实现,但增加成本不说,也必定影响效果。

技术能解决的都不算问题,备受折磨的还是审核这一关。网络平台审核修改完可以上了,大屏还要牌照方再审一次,重新修改一遍,甚至可能每集都要改,平添工作量,成本就上去了,然后“还不一定能上”。即使能上线,可能已经一两个月过去,手机端早就看完了,只是剩余流量了。

“还有很要命的一点,收费打不通。”张若波吐槽,“小屏该怎么收费怎么收费,大屏突然说是乱收费。”本身大屏广告就比小屏难做很多,因为没有广告生态,在红果看了广告想买一点就能买,但大屏端没有这个机制,大部分是品牌广告,而品牌广告现在已经势力很弱了。

竖屏转成横屏是一个成本,审核修改又是个成本,即使修改可能还是无法上线,现在又没看到经济效益,“讲实话就是自己把自己给监管没了”。

不过张若波也强调,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大屏端在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上有更高的考虑很正常,作为从业者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努力积蓄力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微短剧天花板或于2027年到来

微短剧领域来了很多跨界者想要实现降维打击——张若波直言,拍电视剧的拍不好微短剧,因为从剧本创作就是两类人才,要求的表演也跟电视剧完全不一样。“诗人不一定能写长篇小说,反之亦然,没看到李白写长篇小说,曹雪芹也不是以诗歌闻名。”“思考模式完全不一样”“满足人群不同”。

张若波认为微短剧未来空间还很大,底层人民有需求,看的很来劲,用户基础庞大,需求在大家就会继续做。而IAA模式进一步鼓励优质创作者,微短剧在题材和内容上利用快速制作和快速审核优势,未来能够进一步吸引青少年和白领人群,将迎来更大市场——直播带货其实也经历了这个过程,首先是下沉市场,然后突破到高净值人群。同时AI也是新的助力,可以让剧本更加极致。

至于微短剧的天花板,曾经大火的综艺现在很难有一部引起大部分人讨论是因为大家看疲了,微短剧的天花板也可能源自用户对题材厌倦。短视频是咖啡的话,微短剧就是浓度更高的咖啡。第一次喝咖啡睡不着,但天天喝咖啡就不再兴奋。

有人预言微短剧规模会到1000亿,2027年到一个顶峰,张若波认同这个预测——再继续更高速发展不太现实,但即使不再继续增长能维持住也很大,也是几百亿市场规模的一个好产业了。而且完全不必悲观——毕竟几十年下来,电视剧还有这么大的市场。

来源:流媒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