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岛链,抱紧美国,中日恩怨如何收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2:24 3

摘要:中日关系,考虑到古代历史,近代的血泪,还有现代国际关系,叠加美国霸权主义和东亚领导权的暗斗,已经成为全球政治中一个经典的量子纠缠状态。今天的日本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对他的需求是什么?他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它的战略

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中日是否必有一战?

不管你认为到底是必有一战,还是不必然会发生冲突,你的依据是什么?

中日关系,考虑到古代历史,近代的血泪,还有现代国际关系,叠加美国霸权主义和东亚领导权的暗斗,已经成为全球政治中一个经典的量子纠缠状态。今天的日本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对他的需求是什么?他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它的战略抉择又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陪你看世界的王骁。本期我们就聊聊,日本大战略。

东亚大陆不直接面对太平洋,而是一大堆岛屿。

从北到南,分别是库页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岛群、大巽(迅)他群岛。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所谓的第一岛链。

第一岛链

日本就是这些岛屿文明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有野心的,没有之一。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地缘优势就是大海成为了它的天然屏障,古代航海技术比较落后想要征服日本,难度是比较大的。比如元朝忽必烈曾经想要进攻日本,就失败了。

同时这样四面环海的环境,给日本带来了比较封闭的文明发展空间,很难通过对外交流被动融合其它文化,所以日本文化中的外来影响基本都是他们主动吸收,日本文明的独特性就非常强。

除去这些,几乎都是劣势。

首先,地理纵深太狭隘。

另外,自然灾害太多,它是众多地理板块挤压形成的岛国,地震、火山、海啸如同家常便饭。近现代有记载的,1923 年、1995 年和 2011 年三场超级地震。现在福岛核电站问题就是 2011 年大地震的延续。

第三就是位置,日本在岛链中位于北方,他们的能源进口依赖马六甲海峡交通生命线。很多人说中国也依赖,但是中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打出陆上能源出入口,日本是岛国,没有地方给他走。

这些劣势让日本有严重的生存焦虑。

对于大陆文明来说,如果要进入大洋,就要突破外岛,而对于岛屿文明来说,自然灾害、生存空间和资源困境,都导致他们觊觎大陆。

由于动漫、文化、旅游、投资,或者外务省运作的等等原因,国内很多人对日本的印象非常好。甚至认为日本人很有智慧。认为日本是一个沉默的野心家,他们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岛国扩张战略,也一直在尝试践行这个战略。

但是事实是,日本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战略执行国,野心太大,能力太差。

在古代的东亚国际关系中,我们经常听到中国的朝贡体系。

日本长期扮演的是一个比较边缘的角色。边缘的原因是日本在古代就和中国争霸失败。

日本最开始也想建立自己的朝贡体系。

对于日本来说,染指大陆最好的方法就是走朝鲜半岛。所以东亚的国际关系,一直就是中日朝三地。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足鼎立。日本早期接触到的中国文化,一方面是靠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从百济流传过去,两国的王室也大量通婚。

7 世纪的时候,唐朝联合新罗,把百济灭了,然后和新罗再南北夹击高句丽。

日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通过帮协防高句丽与帮助百济复国进入半岛,建立自己的天朝体系。

结果就是大唐-新罗联军,在白江口战役中消灭倭济联军,百济彻底灭亡,日本逃窜回国。

由于日本长期孤悬海,所以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日本在国际问题上吃了这么大的亏。

第二次日本的对外输出就是 16 世纪末,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后,军政府领导人丰臣秀吉出兵进攻朝鲜王朝,中国的明朝万历皇帝发动抗倭援朝之战,最终是丰臣秀吉病死、日军死伤惨重,狼狈撤退。

虽然在进入大陆这方面做的不成功,但是古典时期,日本就已经有征服外岛的成功经验。

日本入侵朝鲜失败之后,急需重新打开对华贸易,所以指派鹿儿岛的封建主萨摩藩入侵控制了琉球,吃到了对外扩张的甜头。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更是彻底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占领外岛,取道朝鲜,分化大陆,逐个击破。

从琉球群岛、到我国台湾地区、菲律宾、印尼甚至我的老家海南。在大日本帝国的极盛时期,几乎把外岛地区全部占领。

在大陆上,他们成功占领朝鲜。

在中国东北,先是扶持张作霖和中央对抗,意图造城事实独立,并享有东北特权。但是发现张作霖不好控制以后,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继位之后,更是改旗易帜,推进中国统一。日本随即发动九一八事变,扶持成立伪满洲国。

由于日本的国力有限,不管从人力还是物力上,是无法实现完全占领控制中国的野心。中国近代战略界也有了一个判断,就是不怕鲸吞,只怕蚕食。

如果让日本步步为营,搞出来一个又一个伪满,中国国将不国。最好让日本吃一坨大的,再拉一坨大的。所以在战争早期,中国不断在西北和南方拉长日军战线,最终日本被迫在各地奔命,不断消耗人力物力,最终对美国开战。也吃下了最后的两颗原子弹。

日本的帝国之路失败了,但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政权并没有瓦解,只是被美国给罩住了。

从地缘战略上来说,日本的战略角色没有发生转变,依旧和东亚大陆处于对抗环境。那么现代日本又是如何布局自己的战略呢?

战后的日本,其实就是美国的挂件,要了解挂件的战略,首先需要了解美国的战略。

美国的战略是独享太平洋,不让新兴强权染指。

这个新兴强权今天来看就是中国,但是如果我们看回到历史,就会知道,上一个在太平洋和美国对抗的国家其实是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

帝国主义时代,美国的战略是门罗主义基础上的扩张主义。

门罗主义就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要防止其它力量进入美洲。但是亚洲不存在可以进入美洲的力量,所以要仿的主要是欧洲人。

扩张的方向则是向西进入太平洋。

19 世纪,美国积极参与瓜分中国利益,和西班牙开战,夺取殖民地菲律宾,还把夏威夷给吞并进入美国。

这里头最直接的竞争者其实就是当时崛起中的日本。

日本曾经尝试过争夺夏威夷,派出了大量劳工,帮夏威夷国王对抗美国商人,甚至邀请夏威夷国王来日本访问。

后来美国人推翻夏威夷王室,日本以保护侨民的理由,专门派出海军舰艇前往檀香山。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日本的注意力给绕出去?

当时在东亚扩张最快的强权就是沙俄,尤其是日本打完甲午战争以后,清廷曾经试图和沙俄结盟,对抗日本。

那么美国的思路就是支持日本去东亚争霸,不要来太平洋嘚瑟。所以就在日俄战争中支持了日本。

可是此后日本的崛起速度实在太快,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下子把德国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全吃掉了,控制了密克罗尼西亚,史称南洋群岛,直接进入了太平洋。

美国为了应对,把多数舰艇部署在了太平洋。

日本全面侵华之后,美国非常担心,一旦日本控制中国,将会出现一个统治大陆、外岛并且进入太平洋的超级强权,美国将失去对太平洋的垄断。

所以美国倒向中国,从能源上制裁日本,引爆太平洋战争。

当时太平洋战争美军一把手,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明确说,太平洋是一条巨大的护城河,守住太平洋就可以保护美国。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第一岛链。守住第一岛链的关键,是要守住每一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只要冲出来一个口,整个岛链就瓦解。

要注意,大陆强权不需要吃掉所有外岛,只要突破一个,岛链就算瓦解。

战后一开始,美国高枕无忧,大陆上的蒋介石政权是英美买办,日本失败以后曾经控制的外岛又落入美国势力范围。

所以麦克阿瑟占领日本后,主要做的就是清算帝国主义,通过“和平宪法”,明令日本放弃建立军队和发动战争。

日本和平宪法

但是很快情况就变了。

蒋介石被打到台湾去了,亚洲最大的国家一下子反出美国的势力范围。再之后,朝鲜战争,半岛南北对立。

那么美国从战略优势,一下子又变成战略劣势了。

在美国人眼中,太平洋又有威胁了,这一次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外岛,而是大陆。

美国控制下的第一岛链,就成为了遏制大陆的第一条战略线。日本接替国民党,成为首席仆从国,重新工业化和军事化。

但是问题来了,美国自己给日本安了个和平宪法,那就要想办法干掉和平宪法。

所以就有了两个重要的文件。

一个是旧金山协议,一个是美日安保条约。

旧金山协议,就是美国宣布日本已经被改造完了,是个正常国家了,可以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的怀抱了。

美日安保条约,规定美国的军事行动不算战争,日本为了协助美国而建立武装力量并且参战,是合法的。完全压倒了宪法。

美国想让日本做前线,但是日本并不完全这么想。冷战时期,日本混的太好了,一路发展到世界老二。冷战时期日本的钱比二战时期日本的兵,扩张速度更加快,雁阵模式辐射东亚东南亚。财大气粗买下了美国爸爸10%的不动产。在东亚政治中,日本还领导了东亚版IMF亚洲开发银行。

所以日本领导层没有把自己当成仆从国,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脱亚入欧。所谓西方霸权西方霸权,日本就是西方霸权的一部分。

所以日本国内对于和美国的关系,除了仆从国以外,还有四种心态。

第一种,反战派,支持和平宪法,反对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

第二种,摆烂派,国防搭美国便车、专注经济发展,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前首相吉田茂;

第三种,民族派,他们希望修改和平宪法,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国防自主权就不算是正常国家,这些人不单反华,也反美;

第四种,极端派,这种人数量较少,但是不能说没有,人口占到1%,有些人还在幻想着恢复大日本帝国。

极端派在靖国神社玩cos

但是,不管你有多少种心态,美国还是把日本玩弄于股掌之上。日本芯片产业崛起,那就打一顿,日本经济繁荣,那就刺穿泡沫。所以日本不管有多少派思潮,其实最终还是免不了归于仆从。

日本仆从们,最担心的就是美国在不和日本沟通,出卖日本。

1970 年代,美国总统突然访问北京,日本觉得非常突然,赶紧配合美国恢复对华外交关系。

冷战以后,中国和日本把发展中日关系当做平衡美国的一个筹码,有的时候日本觉得,需要稍微靠近中国,进而让美国争抢一下日本的爱;有时候日本觉得需要威胁一下中国,让美国被迫加强对东亚的安全投入。

所以,从中国的角度出发,中美博弈是一条人人都知道的外交明线,中日之间的交往大家也时常会关注。但是在面对日本的时候,中国遇到的经常是持有不同心态的日本人,你永远不知道日本人打算用中国人做一个什么文章。这也是为什么中日关系难以正常发展——

因为所有中国领导人最终都会撞上一个根本问题,你如何与一个傀儡打交道?

然而,我们要记住,这些日本的战略设计,都是建立在中国是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的前提上。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的烟火中,宣告着中国GDP超过日本,世界第二的位置在1968年后首次出现了转变。

日本焦虑了。

日本很焦虑,因为东亚的战略局势正在快速转变。

以前是美国超强,中国大陆很弱,弱到第一岛链足以封死中国大陆。美日联手高枕无忧。

现在是中国大陆快速变强,但是美国快速衰落,并且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正在快速修改自己的国际战略。

日本无法判断美国是否还重视太平洋霸权,或者甚至会不会在未来 30 年内退出太平洋霸权。

要知道,除了中国的媚日派和跪族以外,中美日三国的战略界都知道,日本是没有能力自己对抗中国的。外务省远程养殖无法缓解日本的焦虑。要知道从1950年代开始重新武装日本对抗新中国,到中美秘密接触,也就过了20几年。

维持太平洋霸权的前提是美国要做全球霸主,如果美国不断战略收缩,选择只做列强,那么太平洋就不再是美国的红线,而是成为可以谈判的筹码。

那么第一岛链就失去意义,日本就失去意义。

中美之间是平等的大国,不好的记忆都可以总结为大国博弈。

但是中日之间,充满了各种情绪化的记忆,不管是二战的历史,还是二战后日本对战争的恶劣态度,还是日本作为美国的恶犬遏制中国的行为。都不会轻易忘记。

日本的整体战略,是借助美日同盟,追求和他们的经济与科技相等水平的政治影响力。

但是日本位于东亚怪物房,不要说旁边是有超强影响力的中俄两国,就连朝鲜,凭着自己高超的整活能力,有时候影响力都要高于日本。

到了今天,日本面临着更大的战略焦虑,一方面中国快速崛起,另外一方面美国政权频繁更迭,左右互搏,战略来回摇摆。

日本战略界一方面担心美国把日本给卖了,一方面又担心美国让日本做炮灰。

针对这个情况,日本选择了战略模糊。

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当时执政的是日本民主党。2012年,安倍晋三领导自民党赢得大选,成为首相,这是中国GDP超过日本以后,自民党第一次执政。

安倍的对外政策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笼络国民,安抚美国,适当争取独立性。

第一,倾向保守民粹。

应对国内社会对中美格局转变的焦虑心理,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以中国威胁论为挡箭牌,快速推动修正《日本国宪法》第九条,并通过《日本和平安全法制》扩大集体自卫权。

第二,价值观外交。

所谓的价值观就是舔美,奥巴马执政期间,安倍抗住民众大规模抗议和内阁支持率下跌的压力,在美国支持下,通过《日本和平安全法制》扩大集体自卫权、放宽派遣自卫队空间,提升美日同盟关系;

他与韩国签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并提供巡逻舰给菲律宾;

在特朗普上台以后,他多次拜访,搞出了很多名场面,一会是握手被捏红,一会儿是打高尔夫摔个狗吃屎;

跟特朗普握手后,安倍尴尬笑笑

在美国退出TPP之后,日本还主动担当起CPTPP的领导国家角色。一遍遍拍特朗普的马屁。

第三,现实主义外交

安倍积极谋求改善对俄罗斯的关系,他2013年访问俄罗斯,重启搁置40多年的和平条约谈判。2014年,他又是唯一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G7领导人。

由于日本没办法彻底跳出美国的控制,所以一旦欧美对俄罗斯施加影响力,日本就不得不跟随。2014年俄乌冲突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后,日本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但是日本还是依旧在试图和俄罗斯接触,2017年,更是出现了安倍一路小跑见普京的画面。

2018年,安倍又开始改善对华关系,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纪念活动,甚至公开表示若条件成熟,愿与“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合作,也曾说“不排除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

2019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说想要和日本进行安保对华,共享情报,结果日方就说对台政策不会超过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

可他又会说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这样的话。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安倍是一个战略上非常模糊的人。

安倍之后,事情就彻底转变了。

特朗普是一个特殊的美国领导人,他是反对全球帝国主义的,他不太在乎全球霸权,推动的是战略收缩政策,但是他不介意利用霸权时代积累的政治工具来敲竹杠。但是民主党依旧在意维持美国的霸权,对于那些想要独立自主的国家,都会敲打。

2020年,安倍晋三卸任以后,他的秘书长菅义伟接任首相。菅义伟还想延续这种模糊,可是霸权不等人。

2021年,拜登出任美国总统,战略开始转型,逼宫仆从国站队。

菅义伟是拜登邀请访美的第一个外国领导人。但是访问之前,美国人专门去了东京,要求日本制定台湾关系法,菅义伟不想被当枪使,拒绝立法。但是又怕访美被刁难,最后就同意在联合声明里加上美日会“关注台海安全”这样一段表述。

2021年末,岸田文雄成为首相,美国军方直接去日本,告知在美国的涉台作战计划中,要牺牲掉日本一部分居民。日本明面上只能答应,但是随后出台的日本版的计划中,则主要集中在如何立刻把国民给转移到安全地区。但是在大战略上,日本还是要服从美国,所以日本积极推动印日关系,唯独中国。同时,2022年,更是毫无保留的押注俄罗斯会在俄乌冲突中一败涂地。

但是刚陪跑了几年,特朗普又上来了。

而新首相石田茂,展现出了一种更加坚决的摆烂战略。

因为俄乌冲突,西方没有立刻搞垮俄罗斯,导致国际格局进入到了一个更加微妙的环境。

从特朗普的角度出发,美国财政压力太大。有多大?中文互联网已经给大家科普得很全面了。

对于特朗普集团来说,他们无法从霸权中获得利益,所以不想为盟友提供保护伞。

特朗普集团提倡战略收缩,具体做法就是威逼盟友增加军事开支,承担更多的义务,如果盟友不同意,美国就降低安全承诺。这样做要么可以收缩,要么可以讹诈。

反观仆从国,他们就要赌博。赌的就是特朗普是特例,还是美国即将进入新常态。

特朗普很特殊,这个是真的,美国没钱了,这个也是真的。所以谁都没把握。

如果是特例,那么四年以后又会变,如果是新常态,那么现在如果不赶紧做准备,以后会被卖的更惨。要知道,长期以来,日本可以高枕无忧,就是因为有来自美国的安全承诺。现在他们必须做选择。

那么好,在这种美国随时可能发生战略大转弯的时代下,日本到底有可能做出哪些战略设计。

第一,就是在美国彻底改变战略前,把美国给拖进一场战争。在第一岛链上爆发军事冲突,大概率是台湾,导致美国无法退出,只能铁了心跟,这样子日本就可以再次强化自己的国际地位。

第二,就是日本保持鸵鸟心态,能蹭一点蹭一点,等着中美之间在东亚决出一个结果前,静观其变。

日本是做过老二的国家,战争上失败了,经济上挑战美国又失败了,日本人心底对美国的那种恐惧和迷信不是中国崛起就可以轻易转变的。甚至有很多人依旧在等待中国自己崩溃,说什么日本应该卧薪尝胆,再次伟大。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战略讨论。

东亚要出现大国,要能控制大陆和岛链。对于中国大陆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整合东南亚,保证海上和陆上交通要道的通畅。这个是一切的底气。第二才是解决岛链问题,这个岛链问题的开始,大概率是台湾问题。再之后,才是朝鲜半岛和日本。

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情况。

中国要整合东南亚生命线,日本也依赖东南亚生命线,中国要开发东南亚产业,而日本在雁阵模式时代已经深度参与运营东南亚。所以日本一定会和中国在东南亚发生明争暗斗。这种战略对抗会让中日矛盾进一步加深。

如果中国完成了对东南亚的整合,那么下一步应该要解决台湾问题,而按照第一岛链战略,封锁大陆的基础是每一个岛都要守住,所以如果台湾问题解决了,第一岛链战略就破产了,这将会是决定日本战略地位最后的机会,所以日本必须在中美之间做选择,按照目前日本国家安全完全服从美国的体制,日本不可能在台湾问题总爆发的时候跳反美国,那么日本大概率会希望尽可能多的拉美国下水。所以台湾问题中,日本大概率会站在中国大陆的对立面。那么他们可以期待的无非就是大陆胜或者大陆败。可是根据美军的兵棋推演,大陆有压倒性的胜率。那么日本就要决定如何消化这个结果。

根据以上的发展假设,日本在未来 50 年,最大的概率,其实是被美国抛弃,让它在某个历史时间点充当炮灰,这个炮灰将会承受百年屈辱的怒火。第二大的概率,中国建立东亚新秩序之后,日本被挤压到边缘,回到日本在古代历史上一直以来的地位。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超越情绪,找到看世界的角度,用一种更加理性乐观的态度去拥抱多极化的世界。

也欢迎各位去过日本,身在日本的朋友,可以分享各位的宝贵看法,如果您觉得我说的不好,也欢迎理性客观的讨论与批评。

有了更多的干货评论,才能让我们的节目更加完整。

最后,如果你有多一点点了解这个世界,来波变得更强记录下这一刻,祝大家变得更强,我们下周再见!

来源:王骁Alber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