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洁贞利的曼陀罗绘画作品以正方形尺幅整齐排列,红与金的撞色、同心圆的层叠结构、细密如星轨的线条,构成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磁场。这位集曼陀罗绘画创作者、分析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艺术家,正通过几何图形与色彩的编织,将起源于东方宗教的神秘符号,转化为
林洁贞利的曼陀罗绘画作品以正方形尺幅整齐排列,红与金的撞色、同心圆的层叠结构、细密如星轨的线条,构成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磁场。这位集曼陀罗绘画创作者、分析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艺术家,正通过几何图形与色彩的编织,将起源于东方宗教的神秘符号,转化为现代人探索内心的非言语载体。
▲林洁贞利作品《最早的一件往事》
11.7×11.7㎝ 纸本设色
▲林洁贞利作品《失得者》
11.7×11.7㎝ 纸本设色
曼陀罗:从宗教符号到心灵图谱
曼陀罗(梵文“mandala”)最初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冥想工具,其同心圆结构象征宇宙秩序与精神圆满,藏传佛教的沙画、曼陀罗更以“解构-重构”仪式隐喻生命的无常与心灵的净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卡尔.荣格(C.G.Jung)把用于宗教修炼的曼陀罗绘画应用于自我治疗并获得成功。于是,荣格也让患者尝试绘制曼陀罗,结果取得良好疗效。慢慢地,曼陀罗绘画成了心理分析学派重要的心理治疗技术。提出曼陀罗是“自性原型”的可视化表达,认为个体在绘制对称图形时,能通过色彩与线条的组织整合潜意识,实现心理疗愈。
▲林洁贞利作品《重构过去 开创未来》
11.7×11.7㎝ 纸本设色
林洁贞利的创作始于2014年,她将这一过程视为“无知者无畏的探索”。在她看来,曼陀罗绘画是“画自我,画自己生活的样子,画自己真实的灵魂”。
▲林洁贞利作品《美是自我完成的过程》
23×23㎝ 纸本设色
她的“喜传统文化曼陀罗系列”虽沿用传统对称框架,却剥离了宗教符号的神秘性:《美是自我完成的过程》以规律的弧线交织成莲花型图案,花瓣上编织“囍”纹样,既保留曼陀罗的庄严感,又注入祈福纳吉的意识;《琴瑟和好》则引入单向螺旋结构引导视线,以蓝色的海浪波状带来平静的心灵动态,粉色与蓝色的碰撞亮丽轻盈,令人望而生欢喜。这些作品证明,曼陀罗已从宗教仪式的载体,转化为现代个体的心灵观照。
▲林洁贞利作品《琴瑟和好》
23×23㎝ 纸本设色
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疗愈机制
作为国际完形治疗师,林洁贞利深谙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原理:人类知觉具有将碎片化信息整合成完整图形的本能。她的画作巧妙运用这一机制,通过几何对称与色彩对比,引导观者在视觉层面完成“完形”,进而触发心理层面的整合。
▲林洁贞利作品《生命中的统一》
23×23㎝ 纸本设色
这幅《生命中的统一》就是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有着多样的几何图形:圆、正方、近似三角等。这些图形环环相扣、相互拼合而成对称完满的圆。另外,颜色也与图形相辅相成。比如中心的红色宛如宝珠,具有生命力、一切起源的宗教意义,万法归一从此始。那宛如莲花心而展开的紫色,往往是高贵与灵性的象征,代表对更高精神层级的追求。人的智慧与心灵就如这幅曼陀罗,绚烂光辉而纯粹。
▲林洁贞利作品《六字真言》
32×32㎝ 纸本设色
此外,流畅的线条将圆形切割,在对称结构中形成“视觉缺口”,迫使观者的目光在破损与完整之间往返,最终在心理层面完成“修复”的隐喻。这种“闭合原则”的运用,暗合荣格所说的“通过创作实现潜意识补偿”。
▲林洁贞利作品《延伸边界》
18×18㎝ 纸本设色
“真正的治愈来自内心的领悟。”林洁贞利的创作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心理治疗的延伸。她在工作坊中发现,参与者在绘制曼陀罗时,会不自觉地通过线条的疏密、色彩的选择释放压抑的情绪,而对称结构的强迫性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对焦虑的疏导,正如格式塔理论强调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曼陀罗的疗愈力量,正源于视觉形式与心理机制的同频共振。
▲林洁贞利作品《无名》
30×30㎝ 纸本设色
在传统与现代间编织“元语言”
林洁贞利的曼陀罗艺术之所以超越小众领域,在于她成功构建了一种无文化壁垒的“元语言”。她摒弃了传统曼陀罗中的神像、经文等特异性符号,转而以纯粹的几何图形、色彩关系作为表达核心。
▲林洁贞利作品《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23×23㎝ 纸本设色
她的作品尺寸统一,正方形边框与中心对称结构形成“限定性自由”,在严格的几何框架内,色彩与线条拥有无限可能。这种克制的放纵暗合现代心理学对结构化表达的需求:当个体在安全的规则内释放情感,潜意识的呈现会更直接且富有建设性。“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曼陀罗的边界既是约束,也是保护,让创作成为一种有方向的心灵漫游。
▲林洁贞利作品《独立自由的可爱之人》
23×23㎝ 纸本设色
艺术疗愈:在对称中看见自己
林洁贞利的实践揭示了艺术与治疗的本质关联:二者都是对“完整自我”的追寻。她的曼陀罗绘画不追求技法的精湛,而是强调“真实灵魂”的呈现。《最初的缘起》中,重复的笔触、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存为灿烂的画面,仿佛回归童年的稚拙而自由的表达,这种“去专业化”的创作态度,让艺术疗愈摆脱了审美门槛,成为人人可及的心灵工具。
▲林洁贞利作品《最初的缘起》
23×23㎝ 纸本设色
作为箱庭疗法治疗师,她深知现代都市人面临的异化感与孤独感,而曼陀罗的对称结构恰似一面镜子,让个体在秩序中看见混乱,在重复中发现独特。当我们凝视林洁贞利作品中那一组组由细点构成的同心圆,会突然意识到:那些看似规律的图案,每一个点的位置都略有不同,正如每个人的心灵,在共性中藏着独一无二的褶皱。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二〇二五年四月
艺术家简介 PROFILE
林洁贞利
曼陀罗绘画艺术独立创作者
曼陀罗绘画分析师
波普艺术曼陀罗艺术家
香港国际艺术家交流协会会员
国家二级心里咨询师、性教育高级讲师
箱庭疗法治疗师、国际完形治疗师
· END ·
来源:广州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