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艺恒铁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程刚从2014年起专做报废火车的回收和改造生意。他透露,每年通过招投标能买到300多节车厢,运输成本因地制宜,但整体售价普遍在十几万元。像从安徽芜湖运一节车厢到浙江中部,总成本约12到13万元。
9月19日,阿里资产上线了一批报废火车客车的拍卖信息,引发关注。
其中17节车厢起拍价193.5万元,另一批12节145.9万元,平均下来,每节车厢价格在11万到12万元之间。
虽然是报废火车,但依旧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原因很简单:这些老旧车厢,正在被文旅产业“重新激活”。
这些待拍的火车车厢来自沈阳铁道工业集团下属的和平再生资源管理所,虽然已经被列为报废物资,但并不等于毫无价值。
根据拍卖公告,所有车厢在交付前都需进行走行部位的破坏处理,禁止重新用于运输,也不能出口,但这并不妨碍它们被改造成民宿、咖啡馆、研学营地甚至主题餐厅。
安徽艺恒铁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程刚从2014年起专做报废火车的回收和改造生意。他透露,每年通过招投标能买到300多节车厢,运输成本因地制宜,但整体售价普遍在十几万元。像从安徽芜湖运一节车厢到浙江中部,总成本约12到13万元。
虽然是废旧车厢,但在江浙沪一带,很多被改造成了乡村咖啡馆、火车餐厅、火车民宿,成了年轻人拍照打卡的新宠。这背后,是一条悄然兴起的“废旧火车+文旅”产业链。
江苏江阴戴庄村的刘卫星,就是这个潮流的实践者。她在村里开了一家火车咖啡馆——“无非田野”。整节车厢花了她20万元,加上铁轨铺设、运输和装修,总投资超过了50万元。运输过程困难重重,涵洞过不去,就地拆解;车厢重达40多吨,还得动用120吨吊车。最终,这节绿皮车厢被安置在村中的菜田旁,成了村庄的网红地标。
她坦言,靠咖啡本身赚钱并不现实。车厢内部座位有限,要做到周末日营业额五六千元,得翻台五次,运营压力不小。她更看重的是火车带来的社交传播能力,“如果是普通房子改造的咖啡馆,没人会专程来看看。”
而在市场端,这类文旅改造的确有吸引力。劲旅网创始人魏长仁指出,车厢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记忆点”的空间载体,放到特定场景中,能迅速制造话题和氛围。但他也提醒:车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否适合,还得看整体文旅项目的定位和匹配度。
根据国家铁路局2024年出台的《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更新监督管理办法》,到2027年底,重点区域的老旧内燃机车将全部退出市场;到2035年底,全国范围内淘汰比例要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大量机车和车厢将在未来10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秦山,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指出,虽然报废车厢不会像机车那样“一窝蜂”集中淘汰,但未来5到10年,退役量肯定会持续走高。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需求正在萎缩。程刚也表示,以前一年能卖出100多节车厢,现在只有二三十节。
要想破解这一困境,关键还是要从“单节车厢”走向“集群化利用”。不仅是开咖啡馆、做民宿,更可以借助闲置铁路站场、废弃线路,打造火车主题乐园、博物馆、亲子研学营地等“铁旅融合”项目。泰国考艾洲际酒店就是成功案例,它用废弃车厢打造高端度假体验,成为区域文旅亮点。
但想要在国内复制这样的成功并不容易。产权归属、土地性质、资产审批流程等问题,都是拦路虎。尤其是涉及铁路站场等核心资源时,地方政府与铁路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亟待完善。
秦山建议,未来可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用市场化方式打造高质量的文旅项目。在他看来,火车车厢的价值,不止于一杯咖啡,更在于它能激活一片区域的文化与消费潜力。
火车虽然退役了,但它们的“第二人生”才刚刚开始。把废旧车厢变成旅游吸铁石,既是产业探索,也是一场文化创新。关键在于,这场“再利用”的列车,能否找到一条真正可持续的轨道。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