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太极拳科学大会于河南理工大学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及河南理工大学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哈佛大学、
顶端新闻记者 赵珮岐 黄亚芳 文 李思翰 图 赵珮岐 视频
9月18日,以“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太极拳科学大会于河南理工大学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及河南理工大学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国专家学者、太极拳传承人及高校师生代表,齐聚河南焦作,各方就太极拳的科学化、国际化与数字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顶端新闻特别邀请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罗瑞娅·叶(Gloria Yeh),探讨太极拳在海外的普及情况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等话题。
线下教学+线上课程
太极拳在美国日益普及
顶端新闻:你最初是如何与太极拳结缘的?
格罗瑞娅·叶:这要从我的童年经历说起。我母亲患有慢性肾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我目睹西医医生多次挽救她的生命,但也有些问题是西医无法完全应对的。因此,她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并坚持练习太极拳。我亲身感受到太极拳为她带来的积极改变,从小便对太极拳产生了兴趣,也由此立志从医。
顶端新闻:是什么促使你选择在西方学术环境中开展太极拳的医学研究?
格罗瑞娅·叶:进入医学院并成为一名医生后,我决心从事能够融汇中西医学的研究。大约二十五年前,我在哈佛医学院启动了首个关于太极拳的研究项目,最初是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西医角度看,太极拳似乎只是一种缓慢的运动,相对容易纳入研究范畴。但我深知其价值远不止于此,这也成为我科研生涯的起点。
顶端新闻:根据你的研究与观察,太极拳目前在美国及北美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
格罗瑞娅·叶:过去二十年间,在北美地区,太极拳这类身心练习方式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尤其在老年群体中颇受欢迎——他们常通过影像资料看到中国公园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场景。如今,许多老年中心、医疗机构都开设了太极拳课程。新冠疫情之后,大量课程转为线上教学,使更多人能够便捷地参与学习。
机遇挑战并存
西方社会已考虑将太极拳纳入医疗体系
顶端新闻:在推动太极拳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您认为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格罗瑞娅·叶:太极拳全球化进程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研究方面的主要困难在于:太极拳流派众多,不同研究采取的干预方式及人群背景差异较大,导致结果难以直接比较。另一项挑战关乎推广实施。例如在美国,若太极拳师若想进入医院教学,须具备某种资质认证,而目前缺乏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太极拳在全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对健康和医学系统的潜在贡献。所以,这些挑战也反映出,西方社会已开始考虑将太极拳纳入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另一个重要机遇在于面向儿童的推广。目前太极拳多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为主要对象,但它完全可以像瑜伽那样走进学校、夏令营和课后活动,为儿童带来健康效益。结合武术元素,也会增强其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跨文化传播的关键
核心原则共通性重于流派差异
顶端新闻:在跨文化传播太极拳时,应重点把握哪些特质?
格罗瑞娅·叶:尽管太极拳流派纷呈、形式多样,但其“身心合一”的核心原则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这正是它能够实现广泛传播的基础。在跨文化推广中,关键在于强调其共同的核心原则,而非突出不同流派或术语的差异。当前,来自巴西、韩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科学研究团队也在积极推动太极拳的国际传播。着眼于其“普世价值”与共同点,将更有利于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与推广。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