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错!老皇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了!我去年就因为信了这句话,早种了5天,结果麦苗冬前旺长,开春后反而吃了大亏!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错!老皇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了!我去年就因为信了这句话,早种了5天,结果麦苗冬前旺长,开春后反而吃了大亏!
玉米收割接近尾声,又到了播种小麦的关键时期。到底什么时候播种最合适?今天我结合最新气候数据和20年种植经验,给大家说个明白。
图片源于百度图片
小麦播种有个"黄金法则":冬前积温550-650℃为宜。什么意思?就是说从播种到越冬前停止生长,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气温总和要达到这个数值。
播种过早,冬前积温超过650℃,麦苗徒长,不仅浪费养分,还容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积温不足550℃,麦苗弱小,抗寒能力差,同样难以安全越冬。
图片源于网络
根据近年气候数据,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实用时间表:
· 北部冬麦区(河北、山西):9月25日-10月5日
· 黄淮冬麦区(山东、河南):10月5日-15日
· 长江中下游麦区:10月25日-11月5日
整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出苗好坏。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粉碎秸秆,深翻25厘米以上,做到"深、细、平、实"。
图片源于网络
施肥要遵循"稳氮、补磷、增钾"的原则:
· 亩产500公斤地块,建议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
· 配合施用复合肥(15-15-15)50公斤
· 缺锌地块每亩加施硫酸锌1.5公斤
播种深度:3-5厘米为宜。过浅易受旱受冻,过深出苗困难。俗话说"一寸全苗,三寸无苗",就是这个道理。
播种量:根据品种分蘖能力和播种时间调整。一般每亩10-15公斤,晚播适当增加用量。
图片源于网络
播种方式:推荐宽幅精播,行距22-25厘米。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
选择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品种:
· 北部冬麦区:选择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
· 黄淮麦区:选择半冬性品种
· 长江中下游:选择春性较强的品种
去年我试种了"济麦22"和"百农207",表现都很不错。建议大家选择2-3个品种搭配种植,降低风险。
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出苗和抗旱防冻。
墒情不足时要浇好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但要注意水量不能过大,避免土壤板结。
图片源于网络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匀。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浸种催芽补种。
老话说的好:"七分种,三分管"。播种质量直接决定明年产量。把握好最佳播期,做好播种各个环节,明年麦收时您就偷着乐吧!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种植户朋友看到。如果您在种植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来源:思维开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