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必要搞得那样复杂吗?硅谷的学霸妈妈们责任心强,攀比心也强。什么公主病、洁癖、自恋狂之类,全部被孩子治愈。为了孩子,去看书学习,研究育儿名经,亦或去上个幼教学习班或者捞个心理学学位,都不值一提。总之,妈妈们理论结合实际,再苦再累,宁愿自己掉一身肉也不让孩子掉队
拿美国作比较,比较武器,比较GDP,比较孩子的学习,等等。先做个概括:硅谷奇葩推娃,长沙务实推娃。
美国硅谷,云集高科技公司。硅谷孩子的家庭,许多父母来自加州理工大学、哈佛、牛津、北大、清华、慕尼黑大学等等,随手指个房子,家里的父母可能是两个学霸。
环境推人,硅谷推娃之争,学术得很。那只隐形秘境之眼,在密切注视孩子:是不是有利形成稳定的自我内核?是不是内化了健康的亲密互动模式?是不是有正向内驱力?
有必要搞得那样复杂吗?硅谷的学霸妈妈们责任心强,攀比心也强。什么公主病、洁癖、自恋狂之类,全部被孩子治愈。为了孩子,去看书学习,研究育儿名经,亦或去上个幼教学习班或者捞个心理学学位,都不值一提。总之,妈妈们理论结合实际,再苦再累,宁愿自己掉一身肉也不让孩子掉队。
走在大街上,学而思的广告会向你扑面而来: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这广告,是善意还是威胁?真把家长的心搞得扑腾扑腾的。
华人家庭推数学,那是必须的。数学天赋是老祖宗给的,符合华人的sterotype。推中文,是华人家庭的扬长避短策略,将来高中还能学AP(Advanced Placement,大学预修课程),算分。
为什么要选高端教育服务?不怕学费伤卡吗?怕学费伤卡,更怕孩子的前途受卡伤心。多花点钱,不管能不能买到孩子的好前程,权当先买个放心:即使孩子不出成绩,也不会被人甩下去。
小学低年级,宽撒网,多尝试,找亮点。四年级以后,开始做减法,减去弱项,沿着兴趣和禀赋的方向,扬帆起航。公立小学这时候开始分数学快慢班,哪个华人家庭的孩子如果进了慢班,那就是打爹妈的脸。才艺和体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菜,需要选择一两个孩子兴趣比较大,能坚持的项目。如果才艺和体育选项上不去,那就要推出家长的必杀技:请私教,请名师。
高中阶段,竞争开始大比拼。国内拼爹时问:你知道我爹是谁吗?美国不管你爹是谁,只看家长的资源和能力。美国的升学体系,看重学生材料之外的门第名望等内容,名曰综合实力。说白了,就是看父母和家庭的社会地位。比如,大学教授的孩子,公司高管的孩子,很容易上名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高中开始就有条件到父母安排的实验室去转几圈,或者干脆在什么论文里面署个名字。公司高管的孩子,在爹妈的帮助下有机会自己搞个小公司,做一个app,甚至拉到风投。这样的resume更容易stand out,得到名校青睐。这些是升学资源的巨大加成。
硅谷有一种职业,叫做升学顾问,他们大多从高中低年级开始,为孩子规划将来升学的resume。事先有的放矢,学以致用,着力打造用得上的成绩,以便将来有好看的简历和唬人的故事。
许多自媒体人为博眼球,专捡那些瞎胡闹写,因而让人产生误会,以为美国的高中生只会追星,都是成天逃学打架的混混。其实,许多美国学生聪慧发奋,是不负天赋不负青春的好学生。厉害的孩子们,全科满A,其他才艺、体育、艺术、社交、科研创新等,至少还有两到三样出类拔萃。
美国少年为什么这么拼,因为他们生长在成者为王的价值环境里,想成为比别人更强的人。美国政府欺软怕硬,美国老百姓佩服有真本领的人。其实,优秀在哪里都是硬招牌。呵护优秀,尊重优秀,是文明觉悟。
拥有体育或者艺术技能,不仅需要投金钱,还要投精力,需要父母陪同接送。某娃从小学算起,一周内,三天课后游泳,两天足球,周末参加比赛。到了高年级,需要去外地打比赛或者训练。周末的时间全拿出来给孩子当司机。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梦想,这些都不是事儿。可是不要忘了,硅谷的家长,有许多学霸,都是心比天高的人。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的老子,一切为了孩子,奔波在dean za补习一条街上面,累成孙子。
有人唱反调,说加州码头装卸工,孩子都能上UC Berkley。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当时没有形成推娃风气。现在行市不同了,你要是不全力推娃,娃将来成了蓝领,就会毁掉你学霸的英名。
家长负担重,娃的负担也不轻。许多孩子越来越觉得自己拼搏是为了成就别人的人生。有一所公立高中是最好之一,gunn high,谣传说那个学校风水有问题,每年都有卧轨自杀的孩子。去年的学校录取季,一个孩子录入homestead high,因为梦碎,他放学后独自跑到旧金山金门大桥跳海自杀,留下惨痛悲剧。
家庭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硅谷推娃的目标许多是名校CS(计算机科学)。父母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快朵颐,自然也要把孩子推向这个体面优渥的人生轨迹。
大浪潮具有裹挟的力量,在大浪潮当中我行我素会成为笑话。从前,有人自我安慰,声言不必操心太多,不必学这个学那个,美国这么多好大学,随便上个大学都可以。
现在,儿子上三年级了,自我宽心的人再也坐不住了,当他发现儿子乘法表还没背熟时,食不甘味,晚上做梦还不停地嘀咕: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能上dean za college(家门口的社区大学)都算不错了。
在美国,自由公平喊得震天响。可是,美国的教育是被精英操控的游戏,它是根据人的能力和背景优劣排序的系统。因此,依据学历和文凭筛选安排人才,成为各级人才部门最节省成本的工作模式。
所谓的美国充满爱和自由的基础教育体系,是精英们为了安置闲杂人等而设计的骗局,是美国政府默许下的一个谎言。环顾四周,精英子女都在私立学校接受“量身定制”的合适合理的培训,都上了“适性扬才”的快车道。
在孩子身上花了九牛二虎外加最后一条毛毛虫之力,这是为什么?给他们多留点钱不就得了吗?给孩子以鱼不如给孩子以渔。硅谷的学霸家长,执拗得很,抱定一个想法:积累智慧和财富,不只是自己享受,更应该造福后代,其最靠谱的方法是打造孩子的眼界和能力。
诚然,硅谷私立学校学习的孩子,也同样有人背不出乘法表,有人舞蹈课上手舞足不蹈。孩子有弱项,这不重要,关键要找到孩子的强项,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
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融为一体,养孩子要养出意志力,养出正向力。给孩子时间就是帮助他们用好时间;给孩子空间,就是给他们提供更能发挥个性特点的环境;给孩子激励,就是让他们看到父母已经拼尽全力,让他们知道借父母之力也须自己努力。
硅谷远在太平洋彼岸,其推娃之道,在长沙家长看来,有几分熟悉。以前,长沙推娃,不少口号让人记忆犹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喊口号不吃香了,长沙推娃,崇尚求真务实。推娃光靠自己不行,必须借助学校之力。
近年来,长沙推娃涌起新潮:找到适合的教育,比如去MD。
MD笃信“因材施教”原则,推行“量身定制”模式,追求“适性扬才,明辨致用”目标。
MD认定:孩子有弱项并不重要,关键要找到孩子的强项,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向。即使孩子不出数理化之类的成绩,也要释放禀赋潜力,绽放特长的光辉。
MD一诺千金:全力打造孩子的眼界和能力,艰苦真诚,磨血育人。何以为信?照片为证。
MD足球队;阳光和健美调制的色彩,是拒收不得的。
MD一个中学生考取央美。家长高兴,奖励去华天酒店吃一顿。学生执意要去“文和友”。家长问:“为什么要去文和友?”学生答:“去文和友,可能见到翁东华,想求他签个名。” “翁东华是什么人?”“他是我们师兄,他从‘明德画室’出发,联合创建“文和友”,还娶到一个白富美老婆。”家长立马赞同说:“去‘文和友’,一不小心,说不定你将来能创建一个‘武和友’”。学生莞尔一笑说:“这个我没想过,我只想第二条。”
无关高调低调,不负韶华,是MD的基调。
农民坚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老师坚信种知识得知识种美好得美好。
校友节文艺晚会,不亚于明星演唱会。眼界决定梦想的境界,高度决定认知的深度。
湘江铺翠,风云际会。春风化雨,且为舞美。
4月29日晚,MD校友节晚会,天降大雨。 留下遗憾, 更留下珍贵。 如此如梦如幻, 仙人解佩,词客奔泪。
聚起激情同感,奏出芳华同款。音乐起处,今夜无眠,愿他日乔木成林,春色满园。
来源:羽墨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