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一位24岁女孩小李,刚刚步入婚姻殿堂不久,本该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却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历经数月艰难治疗,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战胜病魔时,不幸的是,白血病再次复发。这一消息让人唏嘘不已,也引发了我们对白血病特别是年轻患者复发问题的深思。
参考文献: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4年第45卷第3期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白血病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山东省肿瘤医院《急性白血病复发预测与防治策略》2023
山东一位24岁女孩小李,刚刚步入婚姻殿堂不久,本该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却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历经数月艰难治疗,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战胜病魔时,不幸的是,白血病再次复发。这一消息让人唏嘘不已,也引发了我们对白血病特别是年轻患者复发问题的深思。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特征是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细胞异常增殖,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在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5/10万,而且近年有上升趋势。尤为令人担忧的是,此类疾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像小李这样的年轻患者并非个例。
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初诊白血病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小李在新婚之际被确诊,这种打击无疑是双重的。
白血病的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反复发热、面色苍白、乏力、出血倾向等,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疲劳所致。许多年轻患者因此延误了诊断时机,当症状明显时,疾病可能已经进展至中晚期。
小李在确诊后立即接受了规范治疗。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模式包括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两个阶段。
诱导缓解阶段采用"3+7"方案(蒽环类药物3天联合阿糖胞苷7天)或其变异方案,目标是清除大部分白血病细胞,使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降至5%以下,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巩固治疗则旨在进一步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
据统计,约60-80%的年轻患者经过规范诱导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缓解。小李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她在经过数月的化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达到了完全缓解的标准。医生、家人和小李本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这场战役已经胜利。
白血病复发的情况并不罕见。完全缓解并不等同于完全治愈,临床实践表明,约30-4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达到完全缓解后会出现复发。复发是指在完全缓解后,骨髓或外周血中再次出现5%以上的原始细胞,或者出现髓外白血病。
小李的复发发生在完全缓解一年后,这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为什么会发生复发?这与白血病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白血病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对治疗的抵抗性,即使在完全缓解状态下,仍可能有极少量的白血病干细胞存在,这些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再次增殖扩大,导致疾病复发。
白血病复发的风险因素很多。遗传学特征是重要的预测因子,某些基因突变如FLT3-ITD、TP53、ASXL1等与高复发风险相关。此外,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特定的染色体异常、微小残留病灶检测阳性等也提示复发风险增加。
小李的复发可能与她的遗传学特征有关。检测显示她携带FLT3-ITD突变,这是一种与高复发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另外,尽管她达到了形态学完全缓解,但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这意味着她体内仍有少量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未被清除干净。
对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治疗变得更加棘手。复发后的白血病细胞往往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第二次缓解率降低,预后变差。临床数据显示,初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越短,复发后的预后越差。对于缓解期短于6个月就复发的患者,二次缓解率仅为20-30%。
复发后的治疗策略包括挽救性化疗、靶向治疗、同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挽救性化疗方案通常采用高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方案,如FLAG-IDA(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但化疗效果有限,造血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复发患者最有希望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
针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如小李这样的FLT3-ITD突变患者,可以考虑FLT3抑制剂如索拉非尼、吉瑞替尼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如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BiTE)、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也在白血病复发治疗中显示出一定前景。
小李在复发后立即进行了挽救性化疗联合FLT3抑制剂治疗,幸运地再次达到缓解,并在缓解期接受了同胞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她经历了严重的排异反应,一度危及生命,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最终渡过了难关。
预防白血病复发是治疗的关键目标。密切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化疗后微小残留病灶水平每减少1个对数单位,复发风险可降低约50%。
对于高危患者,及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移植后预防性使用脱甲基化药物或维持治疗也能减少复发。定期随访和患者自我监测同样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如发热、乏力、出血,应立即就医。
心理因素对白血病患者的康复也有重要影响。小李在得知复发消息后曾一度陷入绝望,但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下,她重新振作起来。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武器。
白血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化疗期间应避免生冷食物,以防感染。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骨髓功能恢复。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对维持机体功能有益。
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白血病复发。居住环境中的苯、甲醛等化学物质,以及电离辐射均为已知的白血病危险因素。小李在治疗期间,家人为她重新装修了房屋,去除了可能的有害物质,创造了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白血病疾病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坚持规范治疗,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小李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达到完全缓解,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维持治疗和定期复查。
白血病研究正在不断取得突破。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靶向清除白血病干细胞方面显示出潜力。液体活检技术可实现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超敏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征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也越来越精准,有望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白血病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患者及家属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像小李这样的年轻患者,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煎熬,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医学工作者除了提供专业治疗外,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医学感悟: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坚韧,白血病这一疾病警示我们珍惜健康,同时也展示了医学与人类意志的无限可能。每一位战胜疾病的患者都是医学前进的见证,每一次复发都是对现有治疗模式的挑战和反思。
在白血病治疗道路上,我们既要看到复发带来的阴影,也要相信科技进步带来的曙光,唯有如此,才能为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希望和勇气。
来源:健康预防小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