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汇川区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共110名学生分批走进遵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开启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启蒙课。这是我市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又一实践,也为孩子们播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
9月19日,汇川区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共110名学生分批走进遵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开启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法治启蒙课。这是我市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又一实践,也为孩子们播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
活动由遵义市妇女联合会、遵义市教育体育局、遵义市文化旅游局、遵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青团遵义市委、遵义市司法局联合主办,遵义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遵义融媒传媒集团、汇川区司法局共同承办。
据了解,作为全市首个以“沉浸式、体验式”为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该基地由市司法局、汇川区委区政府等多部门联合打造,占地1420平方米,于2016年建成并于今年完成升级改造。其建设背后,正是遵义市将法治教育纳入儿童友好城市整体框架的战略视野——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为青少年筑牢法治屏障,推动城市治理与儿童成长同频共振。
“原来法庭是这样的!”“今天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基地展厅,学生们通过VR互动、模拟法庭、多媒体游戏等实景虚景结合的方式,亲身感知违法犯罪、毒品危害、网络沉迷等现实问题。情绪放松小屋、悄悄话小屋等空间,则通过心理专家引导和法律案例剖析,帮助孩子们学会用法治思维应对成长中的困惑。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体验即学习”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法治教育的单向灌输,让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触、可用的生活实践。正如基地负责人所言:“法治教育不仅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更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
模拟法庭环节,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坐到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书记员的位置上,分享自己对相关角色的职业理解和工作内容,将规则意识、权利观念融入趣味互动,让法治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伴随成长的朋友。
活动的尾声部分将课堂从室内延伸至户外,带来了另一场“接地气”的安全教育。汇川区的交警同志们通过“法治小课堂”和“交通安全知识互动问答”等形式,将专业的交通法规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在交警的带领下,站进“大货车盲区”的标识框内,现场体验驾驶座的视角;通过模拟“开门杀”场景,深刻理解规范下车的重要性。这种零距离、互动式的实景教学,让孩子们在惊呼与实践中,将“知危险、会避险”的安全意识深植心中,真正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这些温暖的设计,正是儿童友好城市理念的缩影——城市不仅为儿童提供空间上的安全与便利,更通过制度与人文的关怀,让他们在法治的阳光下自信成长。
遵义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遵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探索,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法治教育不是孤立的一堂课,而是贯穿城市发展、社会协同、家庭参与的系统工程。未来,将继续推动法治教育基地与学校课程、社区实践深度融合,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法治教育资源。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