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巨匠张长信与三位高徒:薪火相传的武术传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1:11 1

摘要:他生于1902年河北新城县贫寒农家,幼年丧父的创伤让他立志习武,先拜马玉堂习得形意拳精髓,后经钱砚堂先生推荐,拜王芗斋先生及吴翼翚先生两位宗师为师,得其真传。精通芗斋武学、心意六合八法拳。

武术巨匠- -张长信

张长信先生的拳照

张长信先生公子张小元先生与友人

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

六合八法一代宗师 吴翼翚先生

在近代中国武术史上,张长信是一位横跨多拳种、兼具侠义与技艺的巨匠级人物。

他生于1902年河北新城县贫寒农家,幼年丧父的创伤让他立志习武,先拜马玉堂习得形意拳精髓,后经钱砚堂先生推荐,拜王芗斋先生及吴翼翚先生两位宗师为师,得其真传。精通芗斋武学、心意六合八法拳。

还曾获上海市拳击赛冠军,更在1926年于上海擂台击败俄国拳师思可洛夫,以“推墙倒屋”之力扬我国威,其拳风圆活轻灵、蓄发自如,毕生致力于武术传承,1990年在上海辞世,享年89岁。

张长信不仅自身技艺卓绝,更培养出三位影响深远的武术大家——温敬铭、蒋浩泉、张文广,三人各有所长,共同延续了武术传承的薪火。

武术大家- -温敬铭

温敬铭先生与夫人刘玉华比对练照片

温敬铭被誉为“一代大师”,1905年生于河北蠡县,7岁习武,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

1936年,他与张文广等一同作为中国国术队成员赴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表演空手夺枪、双刀等项目,成为最早将中国武术推向国际舞台的武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教于武汉体育学院,开创武术专业,编写《中国式摔跤》《短兵术》等教材,还主持制定武术与摔跤竞赛规则,1985年逝世,一生以教育为基,为武术规范化发展筑牢根基。

蒋浩泉有“中国拳王”“亚洲拳王”之称,1917年生于江苏常州。

他自幼习武,后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将传统武术与拳击融合,1937年在香港击败英国拳手艾姆巴获“香港拳王”称号,抗战期间多次通过拳击义赛募捐。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多所高校任教,1982年受国家体委委托草拟“散打”技术规则,被誉为“散打运动第一创导人”,还独创“格斗新技”,著有多部武术著作,晚年赴海外讲学,1993年在美国成立武术机构,2012年去世,以创新之姿推动武术走向现代与国际。

武术大家- -张文广

张文广是当代“武林三泰斗”之一,1915年生于河南通许县,回族。他6岁起练基本功,1929年师从查拳大师常振芳,后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为全能型武术人才。

1936年,他获第十一届奥运会武术选拔赛男子组第一名,随队赴柏林表演查拳、梅花刀等,惊艳欧洲。1953年,他参与创建新中国首个武术系(现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培养出吴彬、门惠丰等大批人才,还编著《中国查拳》《中国式摔跤》等专著,推动武术竞赛规则完善,获“中国武术九段”等荣誉,2010年逝世,其一生深耕武术教育与理论研究,是武术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

张长信先生得王芗斋先生、与吴翼翚先生两位宗师真传得,再传到温敬铭、蒋浩泉、张文广,三代武者以技艺为笔、精忠报国,王芗斋先生、吴翼翚先生以及张长信与三位高徒:薪火相传的武术传奇,在近代中国武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或扬威擂台、或深耕教育、或创新技艺、或推动国际传播,不仅守住了传统武术的精髓,更让中华武术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其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武术爱好者。王芗斋先生的“拳学之大,实乃民族精神之需,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

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芗老境界之高,令后人高山仰止,葵花向阳之情。

撰文:天石王成於北京

整理:宋文涛於武汉

2025年9月20日

来源:京门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