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亿人死于毒品?这句话从特朗普嘴里蹦出来,直播间一静,社媒下一片问号。美国网友懵了,国际舆论更是直接卡壳。美国才3.4亿人,这要真按他说的算,除了刚出生的娃和在外太空巡航的,几乎全美国都“死过一遍”。这不是口误那么简单,这是直接把地球人往坑里带。
3亿人死于毒品?这句话从特朗普嘴里蹦出来,直播间一静,社媒下一片问号。美国网友懵了,国际舆论更是直接卡壳。美国才3.4亿人,这要真按他说的算,除了刚出生的娃和在外太空巡航的,几乎全美国都“死过一遍”。这不是口误那么简单,这是直接把地球人往坑里带。
他把矛头猛地一拧,指着中国,说芬太尼“主要来源在那边”,顺手又把“加关税”摆上台面,像是找到了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可镜头倒回不久前,他还亲口认可过中国在禁毒上的力度,说过“帮了大忙”。翻脸的速度,连华尔街的盘都反应不过来。
美国疾控中心的官方统计,2024年,美国因药物过量死亡约10.7万人。这个数字很重,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可对比3亿,连零头都够不上。再把视角抬高一点,全球每年死亡总数也就六千多万。把这个天文数字往嘴里一丢,舆论场就会自动进入一种“末日叙事”,仿佛美国没药救了,只能靠对外甩锅续命。
这种“数字戏法”,懂政治的人都明白套路。一头,是制造危机感,把毒品问题塑造成国运之战;另一头,是把锅架到外部,方便推出更强硬的经济牌。当关税被贴上“禁毒”的标签,看起来就像打击犯罪,实际落地还是贸易战那一套。
这口锅,凭啥往中国头上扣?事实摆着。中方早在2019年就实施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管控范围比一些国际公约还严。具体到操作,科研、医用、流通层层卡口,走私空间被压缩到极细的缝。对比之下,美方自己的管制框架到现在还没形成永久性的一刀切,一些地方甚至开放所谓“安全注射点”。初衷是减少伤害,这一套在公共卫生领域有争论,可对毒品供需链的遏制几乎没有帮助。窗口开着,风往屋里灌,却去骂邻居空气差,怎么讲得通。
2023财年,因芬太尼贩运被定罪的人里,绝大多数是美国公民,比例高到让人惊讶。墨西哥更多是中转环节,掌握渠道的,是美国本土的网络。链条就在国内,消费市场在国内,配方和合成的“土法”也在国内不断变种。把中国打成“主要来源”,逻辑上站不稳,证据上也立不住。
真实的难题,其实全世界都心知肚明。美国是全球人口的不到二十分之一,却消耗了全球阿片类药物的大头。这不是一天养成的,是百年积累的文化、市场和制度共同塑成的困局。从早年的海洛因,到上世纪末处方药泛滥,再到今天合成类毒品占领街头,轨迹清清楚楚。把处方药当止疼万能药,把成瘾当商业增长,把监管当“市场友好”,一路放大了需求侧。医药资本的游说、捐款、政策窗口期的默许,这些年大家看了太多。很多医生在灰色地带开药,批发环节把持不严,管控短板连成片。毒品不是凭空来的,是被市场和政策一点点喂大的。
剧本翻到“关税”这一页,逻辑连得更紧。所谓“对芬太尼加20%关税”,乍一听很硬气。可关税是税,不是手铐。真正能卡住合成路线、销售网络和处方滥用的,是跨境执法协作,是情报共享,是源头列控,是端掉暗网和社媒里的推销。用税去拦毒,像拿雨伞堵洪水。效果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这张单最后得美国消费者买。有研究测算过,关税一加,普通美国家庭一年要多掏不少钱,供应链上上下下跟着打喷嚏。
中美之间原本有一整套禁毒合作机制,工作组对接,情报交流,联合打击,曾经跑得很顺。中断以后,追源、锁链、破案都慢了半拍,空出来的缝会被谁捡走,贩毒集团和“深网”卖家最快。现在把话题扔回中国,要求单方面让步,舆论上能赚掌声,现实里难见成效。中方最新的立场很清楚,反对把芬太尼政治化,主张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恢复合作,撤掉没有道理的额外关税。这不是较劲,这是回到问题本身。
一些关键信息不该被淹没,美国的过量死亡,CDC每年都在更新,数字没有被谁捏造。贩运被定罪者的构成,执法部门的报告也写得明明白白。中国在芬太尼的整类列管,时间点清晰,制度上扣得很死。美方开放“安全注射点”存在多年争议,支持者强调减少死亡,反对者担心放大容忍度,这场争论至今没有定论。把这些放在一张桌上,再去看那句“3亿人死于毒品”,就显得格外刺耳。
别把合成类毒品的“技术变体”想简单了,列管一批,实验室就会迭代一批。谁都挡不住迭代的冲动,能挡的,是跨国间对“类结构”的快速联动,是证据一到就同步进表的效率。中国早早走的是“整类列管”的路子,就是为了抢时间、封缝隙。这套经验,拿出来分享并不难,前提是对话顺畅,不要把合作当筹码。
至于整个经济账,绕不开。关税不是一张无成本的纸。企业会转移,市场会重配,供应链会寻找更稳的通道。中国企业近几年已经在做多元化布局,风险被慢慢分散。真正被夹在中间的,是对进口敏感的美国行业,是买单的普通消费者。这笔账,不该在“禁毒”名义下被糊弄过去。
说到底,这不是嘴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躺着人。夸张的数字换不来真实的治理,甩锅的指头也指不碎一条条地下链路。美国的毒品危机,有文化层面的纵容,有制度层面的漏洞,有经济层面的利益捆绑。中国不是导演,更不是“替罪羊”。把话放平,把事实放前,把合作放回桌面,才是正解。
来源:卢麒元点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