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乡村新图景丨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青浦徐姚村“花田里”的别样“丰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0:39 1

摘要: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撇开传统农产品丰收外,上海乡村蓬勃兴起的农文旅产业,正迎来更具内涵的“价值丰收”。

青浦区重固镇徐姚村重点农文旅项目“花田里”,将农田变为自然教室,将收获季转化为沉浸式亲子游,让市民在采摘红薯、制作微景观活动中收获知识与快乐,这背后是乡村产业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深刻转型。

这种转变,正为上海乡村带来客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全面丰收,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图景。

政企协同的“双向奔赴”

徐姚村党总支书记杨春刚介绍,村庄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一系列示范村项目的建设与产业招商,在农文旅产业培育方面,重点引进了花田里生态园区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

重固镇徐姚村“花田里”项目是一个集自然教育、农耕体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主题园区。这个占地180亩的微景观主题园区突破传统农家乐模式,精准定位3—10岁亲子家庭,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盘活土地资源,不仅打造了“徐姚大米”等农产品品牌,更以四季主题活动、自然课程和网红景观收获市场青睐。

“花田里”主理人李文勇曾是一名建筑、园林行业从业者,2018年行业转型期开始探索乡村产业发展,2021年在徐姚村找到发展契机,从此一头“扎”进了农文旅行业。

“村干部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从场地对接到村民协调都亲力亲为,让我也坚定了扎根徐姚村、反哺乡村的决心。”李文勇说,项目2022年运营以来,已先后获评“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等7项市级、区级荣誉,年客流量达10万人次。

特色运营打造差异化体验模式

在传统农文旅项目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窘境之际,“花田里”开创了与众不同的运营模式。首先,园区明确聚焦3—10岁儿童及其亲子家庭的客群,为其提供高品质休闲服务。“我们不做大众市场,而是选择‘腰部以上’消费群体,这样才能做到精致化服务。”李文勇介绍,在园区设计上,采用网红元素,用明快的色调打造整个园区,并配备无动力游乐设施、嬉水池等儿童娱乐项目。

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内容创新。园区开发了系统的自然教育课程,让孩子在田间学习实践,同时让家长得到放松。“很多家长周末带孩子来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休闲放松。我们的课程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有意义,课程复购率较高。”此外,园区还设计了丰富的亲子课程,如共同挖红薯、做微景观手工等,强化家庭互动体验。

今年国庆期间,园区还计划推出“丰收节”系列活动,包括农作物采摘、烹饪等家庭体验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建成的“花田喜事宴会中心”将农耕文化的“土味”与现代婚庆的“精致”完美融合,让稻田里的婚礼、星空下的晚宴成为可能。届时,整个园区将装扮成婚礼氛围,举办婚礼秀、茶歇等活动,邀请准新人参观草坪婚礼和室内宴会设施。

融入乡村、村企共赢

来到乡村、融入乡村的“花田里”项目还与徐姚村多方联动实现共赢。一般来说,农文旅项目的最大成本就是“用人”,“花田里”除了对社会招聘外,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外地员工租住在村里,也带动了村里的房租上浮,让村民获得更多的“睡后收入”。通过农产品订单种植方式,委托村民生产,也为村民增收拓宽渠道。

尽管当前项目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运营,凭着口口相传的人气,项目运营三年来,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其中70%客源来自口碑推荐。

此外,“花田里”项目在新丰村还有一个自然教育基地,两个以中医药研学和宠物为主题的特色园区也在建设中,通过自然教育学堂这一主线实现城乡互动闭环。“乡村振兴需要长期主义,”李文勇补充道,“就像种地一样,要慢工出细活,细水长流。”

“花田里”项目的成功引进与运营,为徐姚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与发展信心。杨春刚表示,徐姚村将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借助重固镇北部五村片区建设契机,导入高端会议、品牌发布等现代服务业态,深挖福泉山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IP,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构建“15分钟乡村微度假圈”。

文:许怡彬

来源:上海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