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优先?观念优先?——无障碍发展的术与道思辨大幕将启,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阵容亮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09:25 1

摘要:2025年4月26日,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将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校区)举行。这是华夏时报社推出的第五届公益辩论赛,辩题是“无障碍推广,技术优先还是观念优先?”这一次,我们将目光聚焦“无障碍推广”,探讨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无障碍事业的健康有序推进

因公益而辩,为公益而辩。

2025年4月26日,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将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校区)举行。这是华夏时报社推出的第五届公益辩论赛,辩题是“无障碍推广,技术优先还是观念优先?”这一次,我们将目光聚焦“无障碍推广”,探讨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无障碍事业的健康有序推进,究竟是“技术”先行还是“观念”先行,更能有利于无障碍的社会化推广?

无障碍不仅是残障人士的需求,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当老人能自如出行、孕妇能安心通行、伤残者都能平等参与社会时,我们才会共享一个包容、温暖的世界。无障碍社会,是技术与人性的交响,是观念与行动的共振。

华夏公益希望通过这场充满温暖与人文气息的公益辩论赛,让科技的光芒照进现实的褶皱,让观念的种子在心底悄然而生,让更多人关注我国无障碍事业的发展,为无障碍倡导的社会化普及贡献力量。

【正方观点:技术优先】

技术创新是突破物理障碍的钥匙。智能辅具、无障碍设施、AI适配技术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让行动不便者“被看见”。技术先行可倒逼观念更新:当无障碍产品普及,社会将自然形成接纳氛围。

【反方观点:观念优先】

偏见是比台阶更高的“障碍”。若社会缺乏尊重与共情,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沦为摆设。观念变革是土壤:唯有消除歧视、普及教育,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人,而非制造新的区隔。

原中国残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将作为特邀评委出席本次辩论赛。作为我国无障碍事业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他已经为此奋斗了近40年。听闻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的主题与无障碍事业相关,他欣然同意莅临现场助力,并特意发来祝福视频。他说:“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涉及残疾人、老年人,更是惠及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此次华夏公益无障碍的辩论赛意义十分凸显,形式也非常新颖,必将会引起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社会倡导价值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辩论赛8位辩手中有四位是残障人士,其中有两位视障人士,一位脑瘫人士,还有一位是肢残人士。尽管在生理层面有着不同的残疾,但他们对无障碍事业都有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从最初报名参加辩手海选,到最终入选、组队参加培训,他们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律、专业和严谨,对参与此次辩论赛给予了真诚的热情和深度的投入。

特别是患有脑瘫的正方四辩——苔花地图负责人段诗闻发来的海选视频,令人感动。

他说:“大家好!我是段诗闻。大家听到我这个声音,一定会觉得我不太适合辩论,因为我患了脑瘫,但我认为,其实我是一个很好的辩论选手。我8岁时才学会站立,13岁才可以独自行走。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就在漫长的康复运动和治疗中逐渐的在我身上养成了。”段诗闻的自我介绍打动了华夏公益辩论赛组委会,他如愿成为此次辩论赛的8位辩手之一,期待他的精彩表现。

正方辩队

梁江波:正方一辩 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培训负责人

梁江波,主持人、社会工作师。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向社会传播公益理念和方法,以推动残疾人全面的社会融合。2024年9月,被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聘为全国高等学校残疾人学生企业实践指导师。2021年以来,担任北京鼎石国际学校、北京丰台十二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等中学的公益课主讲老师。

【辩题观点】不管对传播对象还是传播者来讲,一个实实在在的科技应用场景,其传播力应该会远远大于单纯的观念。在众多助残科技当中,其实大部分都是通用科技,比如帮助盲人朋友阅读的OCR文字识别技术。实实在在的科技应用场景,就是进入无障碍传播,就是对大众进行无障碍倡导的最好开始,

周富贵:正方二辩 信息无障碍专家

作为一位低视力的视障者,周富贵致力于信息无障碍的倡导和践行。他是中国首位IOS视障开发者,在无障碍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他独立开发并运营多款服务于障碍用户的软件产品,累计用户超过数万人。他期待通过此次辩论赛让更多人了解技术是如何改变障碍人士的生活和工作,让更多人关注信息无障碍,让所有人都能通过科技平等享受现代文明。

【辩题观点】我认同无障碍推广应技术优先,因为我自己是一个视障工程师,只有0.1的视力,通过不断优化无障碍技术,让包括我在内的视障伙伴,能够更好地使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不同体验。更重要的是,无障碍并不只服务于残障群体,还可以服务所有人。

崔雅梦:正方三辩 青岛唯爱公益慈善服务中心执行主任/无障碍培训师

参与高端辅具服务公司初创,承担全公司销售任务并帮助公司成为多家假肢配件公司钻石级客户;兼任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副秘书长,并为多家单位提供残障融合及无障碍建设培训与技术支持(如联合国妇女署、北京大兴机场、故宫博物院);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上平台无障碍专项志愿者,协助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员选角工作,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

【辩题观点】作为此次辩论赛支持“技术优先”的正方辩手,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个影响我特别深的人,他叫“查尔斯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国际假肢工程师,在过去的五六年间,他通过自媒体展示技术,很多人通过他的分享,看到了截肢者群体,对假肢行业有了更多认知。查尔斯王的经历,就非常好地印证了无障碍推广的技术优先。

段诗闻:正方四辩 苔花地图负责人

我是段诗闻,是一个脑瘫患者,我有很丰富多元的背景。因为看到过很多社会上对于残障人士的不公正待遇,我不想其他人经历那种痛苦,所以我作为一名残障领域的倡导者,曾在全国各地发表过无数演讲、举办数次残障认知普及活动。我喜欢写作,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口齿不是很清楚的人,我曾在《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上发表过数篇文章,出版过《不认输,你就不会输》。我行动不便,对于我而言,编程操作计算机会比做其他领域的实验容易得多,所以我成为了一名工程师,曾担任一线工程师、技术团队负责人。因为想要超越自己身体的障碍,所以我很努力地练习长跑,成为了一名业余运动员;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并以不错的成绩完赛。

【辩题观点】这次辩论赛,我支持无障碍推广应技术先行。现在我们讨论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时代发展和社会背景,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地推动无障碍建设。我也有很多这方面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技术的先行对无障碍事业的正向推动无疑意义重大。

反方辩队

傅敏:反方一辩 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傅敏目前担任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该基金会是由著名企业家王石、冯仑及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于2019年1月共同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其愿景是:公益改变乡村、公益温暖乡村。

【辩题观点】无障碍推广,我认为观念优先。无障碍社会的核心是人而非工具,所以观念优先是因为技术再先进,若社会缺乏包容意识,依然无法真正地落地。观念是技术的前提;观念能够降低技术阻力;观念的影响更深远。总之,技术是手段,观念是根基。没有包容的社会共识,再好的技术也会沦为摆设。无障碍的本质是平等和尊严,而这必须要从人心开始改变。

熊守政:反方二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事务处高级行政助理

2018级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辩论队队长;2023年国际青年可持续发展创辩大会(96队)冠军;2022年华语网辩超级联赛8强;2021年第三届北美国际华语辩论赛季军,三场最佳辩手;2020年广东省粤辩网络辩论赛冠军;2020赛季世界杯珠海赛区亚军;2019年广东省第三届珠澳大学生禁毒辩论赛亚军。

【辩题观点】我的观点是无障碍推广须观念优先。第一,当今社会,提升大家无障碍推广的难点在于提升大家的观念,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更重要、更急迫。第二,观念的优先,恰恰可以带动全社会对无障碍这个群体的更好发展。

黄梅花:反方三辩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公益经历:“北京市轮椅友好目的地参访团”联想站;第四届身障人论坛分享;红十字会火灾筹款沙龙“共建无障碍未来”活动等。

【辩题观点】关于无障碍推广,我认为观念必须优先于技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而观念决定了我们如何去使用这个工具,以及这个工具的发展方向。观念也决定了我们的技术能否被正确地使用。无障碍卫生间被占用,被锁这些情况,都让存在的技术失去了它的意义,技术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观念,但是观念可以确保我们正确地应用技术。

李云鹏:反方四辩 《华夏时报》新媒体中心运营总监

《华夏时报》新媒体中心运营总监。具有10余年主流媒体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时政、财经等领域报道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对于儿童公益、残疾人事业等格外关注。

【辩题观点】无障碍推广应当坚持‌观念优先。在我看来,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水平、何种形态,观念仍然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础和根本要素。而技术是实现目标的工具。两者在我看来并非绝对对立,但观念革新能够为技术应用创造土壤,技术突破能反向推动观念进步。

总顾问 唐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唐昊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独到的公益观察,他是华夏公益辩论赛联合发起人、策划人,总顾问。曾担任2023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2024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总顾问和培训导师,他曾任华南师范大学辩论队总教练,并率队获得广东省文艺杯辩论赛冠军,粤港澳辩论赛第三名等好成绩。此次唐昊老师担任反方辩论队导师。

首席评委 王世军:媒体人 纪录片制作人

媒体人,纪录片制作人。拥有丰富老辣的辩论赛经验,观察独到,思辨犀利。此次担任正方辩论队导师。

特邀评委 刘玮:多特瑞资深公共关系总监

作为华夏公益辩论赛的长期支持者,多特瑞始终站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企业力量的前沿。多特瑞有两个产品,一个是精油,一个是爱。

特邀评委 陈红珊: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

刚刚履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的陈红珊女士,曾经是外企高管,企业管理经验丰富,人生下半场专职投入公益事业。当有着商业与公益双重背景的她成为公益学院的掌门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已经成为所有关注中国公益慈善教育和行业成长的公益人共同的期待和祝福。

特邀嘉宾 吕世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

主办方代表 冯慧君: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主持人 石文君:《华夏时报》公益新闻部记者、“君君看公益”栏目主持人

曾担任杭州亚残会《华夏时报》出镜记者。2023首届华夏公益辩论赛、2024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辩手。希望能以专业独到的视角,助力社会公众关注公益,践行公益。

这场辩论将带你思考——技术如何填补现实的鸿沟?观念又如何重塑社会的温度?两者是博弈还是共生?无论你是技术派还是人文派,这里都是理性与温情的交锋场。一起撕掉标签、打破壁垒,为“无障碍”的未来注入多元答案!

让辩论启发思考,让思考照亮前路——你的声音,将成为改变的开始!

时间:2025年4月26日 13:30

地点: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校区)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