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爸,我想回娘家住一阵子,准备考编制,您能不能过来帮我带带孩子?"
那天下午,儿媳小雯的电话打来,声音里透着一股子紧张。
"爸,我想回娘家住一阵子,准备考编制,您能不能过来帮我带带孩子?"
我握着电话,愣了好一会儿。
这些年,我一个人住在这套两居室里,每月4000块钱的退休工资,日子过得还算清静。
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小雯带着六岁的孙子小宝住在城东的新房里,平时也就是逢年过节才过来看看我。
现在突然要我去她娘家带孩子,心里头五味杂陈。
小雯这些年在私企上班,收入不稳定,又要照顾孩子,确实挺不容易的。
考上编制,工作就稳定了,对整个家庭都是好事。
可让我去她娘家住,说不紧张是假的。
我和她爸妈也就是婚礼上见过几面,平时来往不多,突然要住在人家家里,总觉得有些别扭。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收拾行李。
老伴儿去世三年了,家里的东西我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一件厚外套,两件换洗的衬衫,还有我那个用了十几年的老式保温杯。
临出门前,我又在厨房里转了一圈,把燃气阀门关好,把冰箱里容易坏的菜都收拾出来。
这套房子是我和老伴儿住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位置。
现在要离开一段时间,心里头还真有些舍不得。
坐在公交车上,我想起小雯刚嫁过来那会儿。
那丫头挺懂事的,每次来家里都会帮我收拾房间,做饭也越来越合我的口味。
只是这些年,大家都忙各自的事情,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小雯娘家在城南的老小区里,楼道有些昏暗,墙上贴着各种小广告。
我提着行李爬到三楼,还没敲门,门就开了。
小雯的妈妈王阿姨站在门口,脸上堆着笑容,接过我手里的行李,热情得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屋子不大,两室一厅,家具都是些年头久的老物件。
客厅里摆着一台老式的康佳牌电视机,茶几上放着几个已经褪色的暖水瓶。
墙上挂着一幅十字绣,绣的是"家和万事兴"几个字,针脚密密麻麻,一看就是王阿姨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小雯从里屋出来,怀里抱着小宝。
这孩子长得像他爸,眼睛大大的,笑起来很可爱,一看到我,就张开胳膊要抱抱。
我从包里掏出一盒大白兔奶糖,是在楼下副食店买的。
小宝高兴得跳起来,王阿姨在一旁笑着说这孩子就馋这一口甜的。
晚饭时间,小雯的爸爸老李也下班回来了。
他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见了我只是点点头,然后就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
王阿姨在厨房里忙活,我想去帮忙,她硬是不让,说我是客人,哪能让我动手。
我说咱们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客人不客人的,说着还是走进了厨房。
厨房很小,两个人在里面转身都有些困难。
王阿姨正在炒菜,动作很熟练,一看就是做了一辈子饭的人。
我注意到灶台上放着一个搪瓷盆,里面泡着几根白萝卜。
王阿姨一边炒菜一边告诉我,这萝卜是楼下菜市场王老板那儿买的,他家卖菜十几年了,街坊邻居都认识。
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这种邻里之间的熟悉感,我也很久没有体验过了。
自从搬到新小区,邻居之间很少来往,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也就是点个头的交情。
晚饭很简单,三个菜一个汤,红烧带鱼,清炒豆角,还有一个西红柿鸡蛋汤。
菜的味道很家常,但吃着很舒服。
吃饭的时候,小雯说起考试的事情,说这次县里招聘老师,觉得机会挺好的。
她的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渴望,说工作稳定了,小宝的教育问题也能解决一些。
老李放下筷子,难得开口说话,让丫头安心复习,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我看着这一家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虽然生活条件一般,但他们对彼此的关心是真诚的。
晚上,王阿姨给我铺了客厅的沙发。
沙发有些硬,但铺上被子还算舒服。
我躺在上面,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电视声,还有小宝偶尔的笑声,心里竟然有种久违的温暖。
这些年一个人住惯了,晚上总是格外安静,有时候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现在听着这些生活的声音,反而觉得踏实。
第二天一早,我就被小宝的声音叫醒了。
这孩子精力充沛,一大早就要拉着我出去玩。
王阿姨在厨房里熬粥,米香味飘得满屋子都是。
她问我平时喝什么粥,说家里有小米,还有大米。
我说都行,不挑食,想去帮她,她又说不用,让我陪小宝玩就行。
我看着王阿姨忙碌的身影,想起了我的老伴儿。
她们这个年纪的女人,都是这样,总是把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自己却从来不说累。
上午,小雯去县图书馆复习,我带着小宝在小区里转转。
这个小区建于九十年代初,绿化不错,有几棵粗壮的梧桐树。
小区里有个小广场,几个老人在那儿下象棋,还有一些老太太在跳广场舞,放的是《最炫民族风》。
小宝看到滑梯,撒腿就跑过去。
我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着他玩得开心,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一个下棋的老头看到我,主动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新来的。
我说是来带孙子的,老头指指旁边的楼房,说这里挺好的,邻居都不错。
他说自己住这儿二十年了,看着这些孩子一个个长大,现在又看他们的孩子。
我点点头,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慨。
人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中午回家的时候,王阿姨已经做好了饭。
她做的是我爱吃的茄子炖土豆,还特意少放了盐,说是照顾我的血压。
我有些惊讶,问她怎么知道我血压高,王阿姨笑着说是小雯告诉她的,说我平时饮食要清淡一些。
她还说咱们做老人的,身体健康最重要。
我心里一热,没想到小雯还记得我的这些小毛病。
这些年,我很少和她单独聊天,总以为她对我这个公公没什么感情。
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
下午的时候,我主动要求去买菜。
王阿姨一开始不同意,说我人生地不熟的,容易迷路。
我坚持要去,说正好熟悉熟悉环境,说我记性还行。
楼下的菜市场不大,但东西挺全。
我按照王阿姨给的单子,买了青菜、萝卜,还有一条鲤鱼。
卖鱼的老板娘很热情,见我是新面孔,还主动帮我把鱼收拾干净。
她一边处理鱼一边问我是不是王家的亲戚,我说是王阿姨的亲家。
老板娘说王姐人可好了,经常买她的鱼,从来不讲价,她女儿也懂事,经常帮她买菜。
我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暖的。
原来在这个小小的菜市场里,王阿姨一家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口碑。
晚上吃饭的时候,小雯回来了,看起来有些疲惫。
王阿姨关心地问她今天复习得怎么样,小雯揉揉太阳穴,说还行,就是有些知识点需要重新梳理。
我看着她疲惫的样子,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那时候我在纺织厂上班,白天干活,晚上还要学技术,也是这样累得够呛。
我忍不住说让丫头别太拼命,身体要紧。
小雯抬起头看我,眼里有一丝感动,说谢谢爸,有我帮她带小宝,她心里踏实多了。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家人。
不是血缘关系的远近,而是在关键时刻的相互扶持。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每天早上陪小宝吃早饭,上午带他出去玩,下午帮王阿姨买菜做饭,晚上陪老李看电视聊天。
这种生活很简单,但很充实。
有一天晚上,小雯拿着复习资料坐在客厅里,我看她皱着眉头,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
我走过去问需要帮忙吗,她有些惊讶,问我懂这些吗。
我看了看题目,是关于教育心理学的。
我说不懂具体的理论,但这些年看他们带孩子,也有些体会,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理解。
小雯点点头,我们开始聊起教育的话题。
从小宝的成长,到我们那一代人的教育方式,再到现在的教育理念。
谈话中,我发现小雯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她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
她说其实一直想当老师,觉得这个职业很有意义,虽然工资不高,但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觉得值得。
她的眼里闪着光,我看着她,想起了我的老伴儿。
老伴儿生前也是这样,总是为了别人着想,为了这个家默默奉献。
我由衷地说丫头有这样的想法很好,老师确实是个神圣的职业,我支持她。
又过了一个星期,考试的日子到了。
那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起得很早。
王阿姨特意做了红糖鸡蛋,说是图个好彩头。
小雯换上了她最正式的衣服,看起来很精神。
她拿起准考证和文具,声音里有些紧张地说要去了。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放轻松,正常发挥就行,我们在家等她好消息。
小雯走后,我们几个大人都有些坐立不安。
小宝还小,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这么紧张,照样在客厅里玩他的变形金刚。
我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心里忽然平静下来。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有紧张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关键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下午三点多,小雯回来了。
王阿姨迎上去问怎么样,小雯的脸上有了笑容,说感觉还行,发挥得比较正常。
她还说谢谢大家的支持。
那天晚上,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王阿姨特意买了小雯爱吃的糖醋里脊,老李也难得地开了一瓶燕京啤酒。
饭桌上,大家聊得很开心,我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家庭。
一个月后,成绩出来了,小雯考上了!
那天下午,她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回家,眼里含着泪水,声音有些颤抖地说考上了。
王阿姨一把抱住女儿,也哭了起来。
老李虽然不善表达,但眼中的骄傲是掩饰不住的。
我站在一旁,心里也涌起一阵暖流。
这份成功不仅仅属于小雯,也属于这个相互支持的家庭。
晚上,小雯特意给我倒了一杯茶,语气很诚恳地说这段时间真的谢谢我。
她说如果没有我帮她带小宝,她不可能安心复习。
我喝了一口茶,说一家人,说什么谢谢,她有出息,我们都高兴。
小雯说等她工作稳定了,想接我过来一起住,小宝也需要爷爷的陪伴。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说好啊,到时候我就有两个家了。
第二天,我收拾行李准备回自己家。
王阿姨一再挽留,说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说改天再来看阿姨,小宝要是想爷爷了,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小宝拉着我的衣角,不舍得让我走,问爷爷还会来吗。
我蹲下来,摸摸他的头,说当然会来,爷爷答应你。
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我的心情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个多月的经历,让我重新理解了家庭的含义。
家不仅仅是血缘关系的纽带,更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温暖港湾。
我坐在沙发上,拿起电话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儿子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问我回去了没有。
我说回来了,小雯考上了,是个好消息。
儿子很高兴,说太好了,还说这段时间辛苦我了。
我笑着说不辛苦,很充实,等他有时间了,带小雯和小宝回来看看。
挂了电话,我走到窗边,看着夕阳西下。
远处的楼房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
我想起在小雯娘家度过的那些日子,想起王阿姨的热情,老李的憨厚,还有小宝的天真可爱。
那些平凡的日常生活,现在回想起来,都变成了珍贵的回忆。
人到了我这个年纪,最大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被需要,被关心,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家庭的和谐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和理解。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压力和梦想,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
只要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就能创造出最美好的家庭氛围。
我走回客厅,泡了一壶茶,打开电视。
新闻正在播报关于教育改革的消息,我想起了小雯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心里涌起一阵欣慰。
下一代人有下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些做长辈的,能做的就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支持和陪伴。
夜深了,我躺在熟悉的床上,回想着这段特殊的经历。
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自然融入,再到现在的不舍回忆,这个过程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富,而是来自于心灵的充实和家人之间的真情。
明天,我要去菜市场买些新鲜的蔬菜,学着做几道王阿姨拿手的菜。
等小雯他们来看我的时候,我也要好好招待他们。
这就是生活,平凡而美好,简单而充实。
过了几天,我接到王阿姨的电话,说小宝天天念叨爷爷,问我什么时候再去。
我笑着说这个周末就过去,正好给小宝带点他爱吃的零食。
王阿姨在电话里高兴得不得了,说我什么时候去都欢迎。
我放下电话,心里暖暖的。
有时候想想,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真心待你的人,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就已经很知足了。
我起身去厨房,准备给自己做点好吃的。
冰箱里还有王阿姨给我带回来的自制咸菜,味道特别正宗。
我一边做饭,一边想着这段时间的经历。
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后来的舍不得,这种转变连我自己都觉得意外。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魅力吧,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
做好饭,我坐在餐桌前慢慢吃着。
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心里却不觉得孤单。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城市的另一头,还有一家人在关心着我,惦记着我。
这种感觉,比什么都珍贵。
吃完饭,我收拾好碗筷,又开始计划着周末的行程。
要给小宝买什么玩具呢?要不要给王阿姨带点什么?
这些小事想起来都让人开心。
我拿出纸笔,认真地列了一个清单。
大白兔奶糖,小宝爱吃的;好一点的茶叶,老李平时喝的;还有一些新鲜水果,王阿姨肯定喜欢。
想着想着,我就笑了。
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得这么细致了?
也许这就是家人的力量吧,让你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好。
我折好纸条,放在桌上,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个周末,又可以和他们团聚了。
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这种感情却比血缘还要深厚。
因为这是我们共同选择的,是我们用心经营的。
我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但心思却不在节目上。
我在想,人生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有这样的经历,真是一种福气。
很多同龄人都在抱怨孤独,抱怨子女不孝,抱怨生活无趣。
而我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这让我明白,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的。
只要你愿意付出,愿意理解,愿意包容,生活总会给你回报。
夜越来越深,我关了电视,准备休息。
明天还要去超市买东西,准备周末的礼品。
我要让小宝知道,爷爷是真心喜欢他的。
我要让王阿姨和老李知道,我把他们当成了真正的亲人。
这种感情,已经超越了姻亲关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家人之爱。
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声,心里很安静。
这些年来,我第一次觉得,未来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
小雯的新工作,小宝的成长,还有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未来。
想着这些,我安然入睡了。
来源:那一刻旧时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