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③|一种文化范,激活团结“内动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0:19 2

摘要:李秀兰自幼学习剪纸,能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和寓意吉祥的中华传统图案;马建蓉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回族刺绣,对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和花卉图案颇有研究。活动中,两人相邻而坐,看到对方的作品后都眼前一亮,李秀兰耐心地教马建蓉运用剪刀的力度和角度,马建蓉则手把手教李秀兰刺绣

近日,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福通社区开展的非遗体验活动中,汉族居民李秀兰和回族居民马建蓉组成了"学习搭子"。

李秀兰自幼学习剪纸,能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和寓意吉祥的中华传统图案;马建蓉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回族刺绣,对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和花卉图案颇有研究。活动中,两人相邻而坐,看到对方的作品后都眼前一亮,李秀兰耐心地教马建蓉运用剪刀的力度和角度,马建蓉则手把手教李秀兰刺绣时的针法和配色技巧。

此后,她们成了社区的“常客”,每次都结伴而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今,她们不仅是生活的好朋友,还一起在社区举办的文化展上合作完成了民族团结主题剪纸刺绣作品,引得居民纷纷称赞。

在民族特色非遗体验区,居民在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近年来,福通社区以“文化互鉴、情感共鸣”为核心理念,依托“五福驿站”党建品牌,着力构建多元化文化交流平台,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活动,让居民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拉近距离,让“陌邻”变“睦邻”,让“百家”成“一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精心打造民族特色非遗体验区,定期开展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让群众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同时,社区还定期举办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民族政策与文化内涵,并组织社区各族群众参观宁夏博物馆、民俗文化村等。

为了让各族居民更好交流互动,福通社区创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各民族居民根据兴趣爱好结成文化互助小组,开展常态化的交流活动。汉族居民王建军是社区有名的书法爱好者,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哈萨克族居民古丽则擅长哈萨克族舞蹈,舞姿优美动人,两人因为对文化艺术的共同热爱结成了互助小组。王建军主动提出教古丽的孩子写毛笔字,古丽也邀请王建军的女儿到自己家学习哈萨克族舞蹈,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近,王建军家包饺子时,会邀请古丽一家来做客;古丽做了哈萨克族特色美食包尔萨克,也会第一时间送给王建军尝尝。

民族特色非遗体验区活动。

在社区组织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晚会上,王建军的女儿和古丽的孩子一起表演节目——小姑娘跳哈萨克族舞蹈,小男孩则在旁边书写“民族团结”,赢得阵阵掌声。

截至目前,福通社区已累计组建12支由多民族居民组成的文化团队,涵盖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多个领域,民族合唱团便是其中一支。起初,来自不同民族的居民因为在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上存在差异,排练不是很顺畅。随后,回族居民马爱华在声乐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主动帮助大家纠正发音;汉族居民刘莉擅长编排舞蹈动作,根据歌曲的节奏为合唱团设计伴舞动作;满族居民赵文祥则负责购买排练所需的音乐器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唱团的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演唱《爱我中华》,用嘹亮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赢得大家赞誉。

5年来,福通社区累计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活动超150场,民族团结之花持续绽放,文化融合从“单向展示”真正变为“双向互动”,在互助合作中凝聚起深厚的民族情谊。(宁夏日报记者 杨超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