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医快报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金浪 谭乐 通讯员/赵飞)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每一次救治都是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对生命的敬畏。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飞,从业二十余年,始终以“让患者自由呼吸”为使命,带领团队在疑难危重症康复、技
——专访长沙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飞
湘医快报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金浪 谭乐 通讯员/赵飞)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每一次救治都是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对生命的敬畏。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飞,从业二十余年,始终以“让患者自由呼吸”为使命,带领团队在疑难危重症康复、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中不断突破。
赵飞,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呼吸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曾任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四病区副主任。2024年1月任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她曾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重症疾病,加拿大汤姆逊大学研修呼吸治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研修呼吸康复和间质性肺疾病,兼任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CROC)湖南分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药物基因组与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
疑难病例的破局之道:中西医结合显奇效
交流之中,赵飞谈起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患者——69岁的湘西老人杜更生(化名)。2022年,杜更生不幸确诊右肺中央型肺癌,在省内多家三甲医院经历手术、化疗及多个周期的免疫治疗后,却并发免疫相关性间质性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病情急转直下,令医生束手无策,一度成为难治病例。2024年9月,经人介绍来到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找到赵飞主任。
“杜更生老人就诊时咳嗽、气促剧烈,肺功能严重受损,连走路都成了负担。”赵飞回忆道。
面对复杂的病情,赵飞团队决定采用“呼吸康复联合中医药”的综合疗法。呼吸康复团队为杜更生老人量身定制方案:每周3次到呼吸康复中心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及功能性活动训练;中医团队则通过艾灸、穴位贴敷和耳穴压豆疗法,中药调节杜更生老人的气血与免疫力。
治疗4周后,杜更生老人的6分钟步行测试距离提升100米,握力增强8%,睡眠质量改善40%,总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
“中西医协同不仅改善了他的心肺耐力,更重建了生活信心。”赵飞感慨道。
这一案例背后,是赵飞对呼吸疾病治疗的深刻理解:“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与传统康复医学的整体调理,如同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技术创新的破冰之举:20分钟为肺部“瘦身”
如果说疑难病例的救治考验的是经验与智慧,那么技术创新则需勇气与担当。2024年8月,赵飞团队成功完成长沙市级医院首例“经支气管热蒸汽消融术”治疗慢阻肺,为71岁的王国宾(化名)缓解了十年顽疾的困扰。
王国宾确诊慢阻肺十年,即便规律用药仍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传统治疗手段已无法满足这类中重度患者的需求,热蒸汽消融术可能成为破冰的关键。”赵飞解释。这项技术通过支气管镜将热蒸汽精准输送至病变肺段,使过度膨胀的肺泡“瘦身”,从而改善肺组织的功能。手术仅需20分钟,创伤小、恢复快,但操作精度要求高。
为确保万无一失,赵飞与介入组组长易曼反复演练流程,麻醉团队全程护航。术后,王国宾气促症状有所缓解,未出现感染、气胸等并发症。
“这项技术为慢阻肺患者打开了一扇新窗。”赵飞说。作为“沉默的杀手”,慢阻肺致死率仅次于肺癌,而热蒸汽消融术的引入,让更多患者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钢“骨骼”加绑带、马达配传感器,背包式蓄电池……穿上“机械衣”,摆脱病床站立;套上“钢铁甲”,实现行走……今年以来,赵飞带领医疗团队尝试利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有“机甲外衣”之称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帮助下,行动不便患者的肌肉正逐渐被唤醒。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重磅“登场”,一场呼吸康复领域的革新正在长沙市中医医院悄然兴起。
学科发展的破浪之志:让技术“流动”起来
在赵飞看来,医学的进步不仅在于救治个体,更在于推动行业整体提升。
这段时间,赵飞在湖南湘江新区雨敞坪镇卫生院、三真康复医院等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奔波,开展湖南省心肺康复同质化技术暨物联网呼吸适宜技术培训的线下指导。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承接“湖南省心肺康复同质化技术暨物联网呼吸适宜技术培训班”项目,足迹遍布全省超80家医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超300人。
“基层医院常面临技术断层,只有让知识流动起来,才能惠及更多患者。”赵飞举例,培训班中既有心肺康复的标准化操作,也有中医康复治疗,儿童呼吸康复板块,还有物联网技术支持的远程诊疗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飞说,“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更需要我们在患者呼吸模式调整、呼吸训练,甚至居家运动和自我管理等个性化方案制定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更好地让当地患者受益。”
团队建设上,赵飞同样倾注心血。科室成立介入组、重症组、康复组、中医组等亚专业团队,并建立“老带新”机制。
呼吸之间,皆是使命。“一呼一吸总关情”,这七个字,恰是她职业生涯的写照:从疑难病例的个体化救治,到引领技术的革新,再到推动学科的同质化发展,她始终将“呼吸”二字刻在心头。
“医学没有终点,但让每一位患者顺畅呼吸,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安慰和胜利。”赵飞如是说。
来源:记者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