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慧琴帮九旬老人视频通话时,屏幕那头“奶奶好”催落的泪花;马兰家门口悄悄放着的馓子与热馒头;艾合买提家周末聚着烤馕的邻居们,面粉沾袖、笑容明亮——这些瞬间,正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模样。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居共乐的“大家庭”,发生在这里的温情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柴米油盐与互帮互助中,让民族团结的根脉深植人心。
马慧琴帮九旬老人视频通话时,屏幕那头“奶奶好”催落的泪花;马兰家门口悄悄放着的馓子与热馒头;艾合买提家周末聚着烤馕的邻居们,面粉沾袖、笑容明亮——这些瞬间,正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模样。
文化互鉴与情感联结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剪纸与回族刺绣在指尖交融、毛笔字与哈萨克族舞蹈碰撞火花、“辣糊糊”的香气串联起不同民族的味觉记忆。传统节日共庆、非遗技艺互学、生活难题共解,这些日常互动打破了隔阂。社区以“石榴亭”议事、文化团队联谊等小切口,破解着基层治理与民族交融的大课题,让“陌邻”变“睦邻”。
从10人志愿小队到700多人的队伍,从零散帮扶到体系化服务,变化印证着:民族团结从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藏在教跳舞的耐心里、送食物的暖意中、解难题的坚持间。当团结融入日常,便会凝聚成共筑家园的力量,让“籽籽同心”的图景在基层愈发鲜活。(宁夏日报记者 李锦)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