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子女长期在国外不愿接班,浙江上市公司天普股份(605255.SH)62岁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尤建义拟出让控制权,预计可套现约6亿元,却因员工配偶、收购方股东等人涉嫌内幕交易横生变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 北京报道
因子女长期在国外不愿接班,浙江上市公司天普股份(605255.SH)62岁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尤建义拟出让控制权,预计可套现约6亿元,却因员工配偶、收购方股东等人涉嫌内幕交易横生变数。
2025年9月19日,得益于控制权转让事项,天普股份斩获连续第13个涨停板,年内累计涨幅扩大至639%,成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最为惊艳的牛股之一。
然而,这场资本盛宴启幕前,早已有人悄悄埋伏。据天普股份公告,经公司自查,包括时任上市公司财务总监陈丹萍配偶储善岳在内的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在2025年2月14日至2025年8月14日期间存在买卖公司股票行为,目前4人已将收益上缴至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天普股份在公告中坚称,上述交易不属于内幕交易。9月19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天普股份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已介入此事。
子女都在国外不愿接班
天普股份全称为宁波市天普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流体管路系统和密封系统零件及总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汽车整车厂商及其一级供应商提供橡胶软管及总成产品,公司于202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Wind数据显示,在A股上市5年来,天普股份业绩平平,公司每年的营收基本维持在3亿元至4亿元,近几年净利润徘徊在3000万元左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有所滑坡,营收1.5亿元,同比下降3.4%;净利润仅约1130万元,同比下滑16%。
今年8月,天普股份公告披露,AI芯片企业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昊芯英”)董事长杨龚轶凡,拟通过协议转让、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天普控股增资等方式,成为天普股份新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出让控制权的原因,天普股份实控人尤建义称,由于子女均长期在国外,不愿接班经营上市公司,而自己已经62岁,体力精力有限,无力推动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本次转让控制权,是考虑市场环境、自身情况及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而做出的审慎决定。
接手方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在杭州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上,作为“杭州AI18罗汉”之一,中昊芯英荣登杭州AI卧龙图,并获2025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及杭州准独角兽企业三项殊荣。
中昊芯英董事长杨龚轶凡,1986年出生,2005年以优异成绩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后转学密歇根大学攻读电子与计算机专业,2009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深造,专注于新型计算机构架体系研究,曾在甲骨文公司参与12款顶级CPU设计,在谷歌AI芯片团队深度参与三代AI芯片研发。2018年,他放弃美国绿卡,回国创立中昊芯英。
套现公司18年净利润
受益于此次控制权转让,天普股份搭上AI芯片热潮,股价一飞冲天。自8月22日至9月19日,天普股份连续13个交易日涨停,13天累计大涨245%,成为当下市场最为耀眼的明星股之一。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收盘,天普股份报91.96元/股,市值约123亿元,年内累计涨幅高达639%,位列A股年内涨幅榜第4名,仅次于上纬新材(1275%)、*ST宇顺(987%)、胜宏科技(658%)。
在本次权益变动前,尤建义直接并通过天普控股、天昕贸易和普恩投资合计控制上市公司大约75%的股份。
其中,尤建义直接持有上市公司12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8.95%;天普控股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有7536万股,占比56.21%;天昕贸易持有864万股,占比6.44%;普恩投资持有456万股股份,占比3.40%。尤建义持有天普控股100%的股权,持有天昕贸易95%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持有普恩投资97.3684%的合伙份额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2020年,也就是天普股份上市那一年,得益于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尤建义曾以25亿元的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位列榜单2023名。
《华夏时报》记者大致测算,如果顺利完成控制权出让,尤建义将能套现大约6亿元,相当于公司2024年净利润的18倍。与此同时,他直接和间接持有天普股份的比例将降至20%以下。
4人已将收益上交公司
然而,因为员工配偶、收购方股东涉嫌内幕交易,导致尤建义的计划横生变数。
据天普股份公告,经公司自查,有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在2025年2月14日至2025年8月14日期间存在买卖公司股票行为。
其中包括:时任上市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陈丹萍配偶储善岳、上市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唐全良配偶陈燕秋、中昊芯英间接股东李志奇及其配偶李慧云。天普股份8月28日晚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因个人原因,陈丹萍已辞去公司全部职务。
一位市场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幕交易破坏市场公平,让掌握内幕信息的少数人获取不当利益,可能导致股价异常波动,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也会损害普通投资者信心。
天普股份在公告中坚称,公司本次控制权变更事项不存在内幕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形,上述人员的股票交易行为均发生在内幕信息形成或知悉之前,上述交易不属于内幕交易。截至2025年9月17日,四名自然人均已将买卖公司股票所获收益上缴至上市公司。
不过,这样的说法恐难服众。有投资者质疑表示,如果不是内幕交易,4人为何要将收益上交公司,是否内幕交易应由监管部门调查认定。
9月19日,《华夏时报》记者就有关问题致电天普股份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证监会宁波监管局已介入此事。该工作人员称,由于自己未参与沟通,具体情况不了解。记者随后向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近年来,证监会等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力度打击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资深金融律师、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景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刑法》规定,内幕交易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