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在此习拳脚!太行山麓五峰山巅,将军庙重闻“战鼓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09:50 1

摘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太行山西麓的五峰山巅,为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窑子上村披上淡金色的薄纱时,静卧于此的将军庙里,沉稳的吐纳之声已融入檐角风铃的轻响。20岁出头的山东青年杨泽雨与几位学员在正殿前的石阶下缓缓推掌,身形如松、掌风似水,古风古韵之中,尽显人间美好。

文物认领认养,

守护文明根脉。

2017年3月11日,

《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出台,

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

通过捐资、集资、出资、认养、

提供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

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文明守望工程”实施8年,

截至目前,

累计已有512处文物认养点,

442处为正常认养状态,

成效突出。

山西省文物局联合山西晚报启动

“文物保护·凝聚原力”

文物认养优秀案例展示暨宣传推介活动。

该活动以现场探访、

专题推介、宣传片推广、

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

遴选各市县15个优秀案例,

为全省“文明守望工程”中的文物认领认养

树立标杆。

本期,

继续推出第5个优秀案例的探访式报道,

助力低级别文物的认领认养。

▲山西晚报2025年9月19日报道版面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太行山西麓的五峰山巅,为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窑子上村披上淡金色的薄纱时,静卧于此的将军庙里,沉稳的吐纳之声已融入檐角风铃的轻响。20岁出头的山东青年杨泽雨与几位学员在正殿前的石阶下缓缓推掌,身形如松、掌风似水,古风古韵之中,尽显人间美好。

其实,在这些美好背后,是一座曾经荒废在深山的清代古庙的蜕变之路——在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文物认养新模式下,将军庙不仅用形意拳的劲力与导引养生功的魅力,使古建筑重焕新生,还将全村带上一条致富之道。

▲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窑子上村将军庙

缘起

探寻文化血脉之地

9月10日一早,太行山余脉薄雾如纱,驱车从寿阳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道路驶入平头镇西雷公村深处,一座青瓦灰墙的庙宇豁然出现在山坳间。“吱呀”一声,厚重的山门被推开,一阵沉稳有力的呼喝声穿透静谧,与古朴的庙宇形成奇妙的共振。

这座庙就是将军庙,位于雷公村窑子上自然村。据庙里碑文记载,将军庙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增修,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依地势而筑,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展开的三进院落:倒座戏台、山门、过殿、正殿次第铺陈,两侧钟鼓楼与配殿拱卫,占地虽仅有1500余平方米,格局却严谨恢弘,尽显清代建筑规制。

▲晋中市寿阳县窑子上村将军庙(修缮前)

▲晋中市寿阳县窑子上村将军庙(修缮后)

2020年仲夏,山西太原市人阎子龙在新闻中偶然看到“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信息,心中顿起波澜,瞬间点燃了他深藏心底的文化情怀与传承使命。数月间,他一路寻访,当踏入窑子上村将军庙的断壁残垣时,荒草掩径、殿宇倾颓的景象刺痛了他。

然而,更深的震撼来自于历史的低语——庙内供奉的轩辕黑将军,竟与他研习、传承的“五峰山傅山导引养生功”有着跨越数百年的血脉渊源。

阎子龙还有个道名,叫阎玄泰,他是全真华山派第三十四代玄裔、陕西省道教学院丹道讲师。他自幼习武,先后师从安慰、任德、许有德三位先生,系统学习了形意拳、太极拳、五峰山傅山导引养生功及丹道功法等。

▲阎子龙在进行武术展示

阎子龙介绍,其所习“五峰山傅山导引养生功”与将军庙渊源颇深:明末清初,全真高道郭静深(号还阳子)于陕西华山得遇异人,习得导引养生秘术。后郭静深返回寿阳主持修缮五峰山龙泉寺及此将军庙,并将此术传予高徒、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傅山。傅山先生于太原“大宁堂”药店精研并传承此功,后历经民国著名太极拳师葛书元、抗战老兵许有德,再传至阎子龙之手。而将军庙正是祖师郭静深昔日驻锡之地,也是这一文化血脉的源头。

带着这份深沉的文化认同与历史责任感,阎子龙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任杰,在2021年6月毅然签下了将军庙20年的认养协议。至此,一场与时间赛跑、为文化续脉的修复工程正式拉开序幕。面对年久失修、地处偏远、修复难度巨大且后续运营充满未知的挑战,阎子龙坦言:“最大的动力,就是不能让祖师爷留下的这份基业和智慧,在我们这一代湮灭”。

▲将军庙

守护

让将军庙“重生”

修复之路,步步艰难。阎子龙介绍,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矫正正殿严重倾斜的地基与墙体。在“修旧如旧”的修缮过程中,工匠们先是搭起严密坚固的支撑架,如呵护易碎的古瓷般稳住摇摇欲坠的殿体,再小心翼翼地挖开朽坏的地基,重新夯土垒石。当支撑了数十年的泥土外墙被谨慎剥离,意外之喜降临:檐枋、金梁、雀替、檐柱上,双龙戏珠、刘海戏金蟾等百年前的描金彩绘,历经风霜却神韵犹存。

面对这份历经沧桑的瑰丽,阎子龙与工匠们肃然起敬,他们坚定奉行“最小干预”的古建筑修复原则,“风化之处只做最必要、最细微的修补,绝不为求‘完美’而覆盖历史的痕迹。”每一处描金的修复,皆由经验丰厚的老师傅执笔,仅对彩绘剥落、木质腐朽的危急部位进行点状加固与局部补色,力求修旧如旧,让古建本身诉说的故事得以延续。

修复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在清理正殿前廊时,两通被尘土掩埋的石碑重见天日。一通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月时任寿阳县令遣人所立的重修碑记,另一通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石碑,则由时任知县、县丞与郭静深的住持道士共同立下。

▲将军庙院内

这通石碑不仅清晰记载了将军庙供奉的是“黄帝”麾下一位在此为国捐躯的部将,更如一把钥匙,贯通了将军庙与县志记载的北神山轩辕庙之间的地理轴线,将其与当地传承至今、演绎黄帝战蚩尤“阪泉山战役”的古老傩舞紧密相连,勾勒出一幅底蕴深厚的活态图谱。这一发现,为后续的文化活化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将军庙的重生之路,离不开寿阳县文物部门前瞻性的制度设计与严格的监管护航。认养过程中,寿阳县文物部门首先对认养人的经济状况以及过往文化保护、主营业务等相关经历入手,更多的是了解认养人对文物保护理念的理解。在方案审批环节,组织晋中市专家组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最小干预文物本体。修缮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复的设计方案照图施工,要求认养人聘用有专业资质的古建队伍进行施工。后期利用监管方面,监督其经营活动是否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害,有没有不按规定进行使用等。

“将军庙认养实践最突出的成功经验,是找到了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平衡点,不仅保护了文物,而且还有效带动龙栖湖3A景区的营收增长,文旅融合得以彰显。”寿阳县文物所所长庞利军表示,这种模式,对解决偏远地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难题的启示是:社会力量参与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合理的活化利用可以让文物重焕生机,改变以往文物闲置的状况,同时通过严格监管和有效的办法能够保障文物安全和合理利用。

▲将军庙(修缮前)

▲将军庙(修缮后)

传承

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2022年的端午节,投资约260万元修复一新的将军庙迎来新生后的盛典。在寿阳县文旅局、文物所的支持与见证下,“形意拳协会传习基地”“寿阳五峰山傅山导引养生功非遗传习基地”和“吕洞宾造像艺术馆”三块沉甸甸的牌匾,正式悬挂于古庙门庭。

“我们认为认养人在将军庙内引入形意拳、养生功、艺术馆等非传统祭祀功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能让文物建筑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功能。”庞利军介绍,审批时主要考量这些功能是否会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害——包括建筑结构安全、文物周边环境等;是否符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形意拳的刚猛凌厉、傅山导引养生功的柔和绵长、吕洞宾造像艺术的肃穆庄严,均与将军庙作为道教民俗场所的历史基因高度契合,这种非遗传承、文化展示与历史空间完美融合的模式,也为文物认养提供了最佳实践范例。更重要的是,阎子龙将其所传承的“五峰山傅山导引养生功”带回其诞生的祖庭,正是文化血脉的回归与反哺。

▲阎子龙(右一)指导学员们练习武术

活水既开,润泽一方。依托阎子龙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将军庙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迅速吸引了天南海北的爱好者:线上,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跨越山河;线下,沉浸式的游学体验让学员纷至沓来。他们如候鸟般在古庙与都市间往返,原本寂静的山村,因这些习武养生者的到来开始涌动久违的活力。

来自山东淄博的21岁青年杨泽雨,便是其中一员。2023年初,他经朋友介绍慕名而来。“这里太适合练功了,清净,有种‘归真’的感觉。”杨泽雨说,前来习武养生的学员,高峰期达数十人,年龄跨度颇大。许多人选择在村里租下闲置农房,短则数月,长则经年,边修习边生活。而需求激增带动了房租上涨,村中房屋租金从认养前每年两三千元飙升至上万元。村民的口袋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笑容里多了满足与希望。

据统计,自基地设立以来,累计受训学员已超1000人,有效带动了周边龙栖湖3A级景区及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业态的发展,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工程的推动下,本地社火傩舞重回将军庙戏台,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久违的欢笑,更让年轻一代重新触摸到乡土文化的根脉。

▲将军庙院内

将军庙认养的成功经验,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其示范效应在寿阳县迅速扩散。《寿阳县文物建筑认养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后,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认养的积极性:2024年,大明寺成功认养;2025年,文星巷观音堂亦觅得守护人。认养模式正从孤例走向常态。未来,寿阳县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提供技术指导、搭建宣传平台,并通过培训、激励与严格监管并重,引导社会力量探索更多元、可持续的活化路径。

对阎子龙而言,将军庙的认养旅程远未抵达终点。他正筹划将这里打造为一座立体的“文化堡垒”:在确保文物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面向公众的古建艺术解读、文物保护知识科普;深化与非遗傩舞的合作,重现“阪泉山战役”演绎;拓展研学体验,让更多青少年亲手触摸历史质感,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与温度。

当历史的回音不再尘封于梁柱之间,当拳风掌韵与绵长吐纳重新在庭院流转激荡,一座古庙的重生,已然成为一个村庄文脉的复苏,一片乡土希望的点亮。在保护与活化、传承与创新中,窑子上将军庙正稳稳走出一条可期之路。

▲将军庙俯瞰图

|明

山西文物普法宣传

71

▲元代 影青釉镂空广寒宫瓷枕

大同市博物馆藏

图源:大同市博物馆

国家鼓励和支持文物收藏单位收藏、保护可移动文物,开展文物展览展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活动。

有关部门应当在设立条件、社会服务要求、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

来源:山西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