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各大超市货架上,基本都能看到透明塑料瓶身的椰子水陈列,瓶身上“100%零添加”的标语直击人心,而瓶内清澈的液体一览无余,这正是泰国品牌if椰子水的标志性形象。
文:侃文的柯静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在如今各大超市货架上,基本都能看到透明塑料瓶身的椰子水陈列,瓶身上“100%零添加”的标语直击人心,而瓶内清澈的液体一览无余,这正是泰国品牌if椰子水的标志性形象。
但谁曾想,这个征服中国消费者的饮品背后,竟是一家没有工厂、没有物流、甚至没有庞大销售团队的公司,一个泰国富二代仅凭46名员工,就撬动了124亿港元的市值,从中国消费者口袋中卷走11亿营收。
If椰子水究竟为何爆火?这位泰国富二代又凭什么?
轻资产的商业神话
彭萨克1980年出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泰国人,他的父亲是泰国纺织巨头苏旺集团创始人,公司资产过亿,可谓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
然而早年他去美国留学,并获得纽约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却励志要自己从商,2013年,这位富二代做了一个违背家族的决定:
放弃继承家业,投身饮料行业。
这个工商管理专业出身的年轻人,带着近乎偏执的理念创立了if椰子水,而他更构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商业模式:
公司仅有46名全职员工,5人搞研发,20人管营销,其余负责财务行政,清一色泰国人,没有一个中国员工。
更颠覆传统的是,彭萨克将重资产环节全部剥离,生产线外包给代工厂,物流交给第三方车队,销售依托渠道商。
这种极致的“轻资产”模式,使IF公司被业界戏称为“三无公司”,即“无工厂、无车队、无销售团队”。
起初征途并不顺利,2016年if椰子水虽拿下香港销量冠军,进军内地却因包装普通、价格高昂而遇冷。
转机出现在2018年,当中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焦虑达到顶峰,彭萨克果断亮出王牌,将不透明的纸盒包装换成透明塑料瓶,把“零添加”的承诺变成肉眼可见的事实。
这一招精准刺中消费者心防,配合顶流明星肖战的代言和直播间疯狂促销,if椰子水的销量如火箭般蹿升,单月暴增300%,小红书话题浏览量冲破6.9亿,疫情三年更将其推上神坛,2024年在中国狂揽11.6亿元营收。
然而在销售“健康”的噱头下,if椰子水却遭到了业界和广大消费者的质疑。
if椰子水最受争议的,是其宣称“零添加”却拥有18个月超长保质期。
要知道纯天然椰子水在开封后需要1天内饮用完毕,很容易产生细菌导致变质,就算是冷藏也最多保存两三天,18个月的保质期,难道不就是添加防腐剂的铁证?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if声称关键在于无菌冷灌装技术,生产过程如同在无尘手术室进行,从破壳取水到灌装封口全程隔绝微生物污染。
根据第三方检测显示,if椰子水的电导率与钾钠比等“生理指纹”,与天然椰子水高度吻合,从成分上来说,它确实是真实的椰子水,但真正让它卖爆的,还是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拿捏。
中国消费者经历了太多食品安全事件,从上海白领夏小姐拨打农夫山泉官方电话订水,却被指定水站配送假水,到四川江油查获的制假窝点,564桶假冒农夫山泉在蛛网密布的破厂房里灌装,再到商水县地下水厂用过滤自来水冒充名牌矿泉水。
在这种背景下,透明瓶身和生产车间便成为重建消费者“水信任”的武器。
if椰子水便借此,从解渴饮料跃升为健康符号,甚至成为社交货币,而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通过私募注资IFBH的举动,更给这个品牌“镀金”。
但如今if椰子水的运营模式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作为一个外来企业,彭萨克还是低估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性。
风口上的隐忧
2025年6月30日,IFBH登陆港交所,股价开盘狂飙65%,市值冲上124亿港元,然而资本市场的狂欢却转瞬即逝。
上市不足一月,IFBH股价暴跌30%,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三无模式”的致命软肋。
首当其冲的是供应链危机,这家公司95%收入依赖单一产品椰子水,原料又高度集中于泰国产地,而今年一场高温就让当地椰子采购价暴涨70%。
更危险的是代工厂依赖症,核心生产线握在别人手中,一旦代工厂另立门户或坐地起价,IFBH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市场竞争也在悄然生变,当零售商自有品牌推出1元冰杯、1分钱冰袋,当蜜雪冰城、茶百道等茶饮巨头纷纷上架低价冰杯,if椰子水的高端定位遭遇围剿。
据冰杯供应商透露,普通冰杯出厂价仅1.5-1.7元/杯,而if椰子水500ml售价常超10元,利润空间正被不断挤压。
更危险的是随着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收紧,if椰子水“天然健康”的头衔也朝不保夕。
2024年7月,农夫山泉因香港消委会的一纸报告卷入漩涡,其产品被误标为“天然矿泉水”,实际仅为“饮用天然水”,尽管香港消委会最终道歉并重新评级,但股价已连日下跌,消费者恍然大悟:
“大自然的搬运工”搬的并非矿泉水。
如今中国正在制定椰子水国家标准,这把悬顶之剑落下时,if椰子水也需直面真伪检验。
if椰子水的成功,本质是时代情绪与商业智慧的共振,但当资本狂欢退潮,轻资产可能成为无根之木,毕竟没有实体根基的生意,要么在监管中崩塌,要么在泡沫中消散。
你觉得这个46人掌控的亿万商业帝国能走多久?你愿意为了一杯普通椰子水,付出多少溢价?
信息来源:
1.红星新闻2025.06.30《if椰子水母公司上市首日盘中涨超65%,钟睒睒持股私募打新已赚1583万港元》
2.新华网2025.04.29《46人撑起11亿市场:IF椰子水还能走多远?》
3.新浪财经2025.06.22《爱喝椰子水的中国人,“养肥”一个泰国富二代》
4.新浪财经2025.06.20《if椰子水“轻装上阵”,46人如何搞到11亿营收?》
5.钛媒体APP2025.07.05《从if的造富神话到9.9元价格战,椰子水的机遇与隐忧|食饮江湖》
6.新华网2024.07.26《饮用水?矿泉水?饮用天然水?农夫山泉到底是啥水?》
来源: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