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融合因地施策,中低产田也能多打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08:43 12

摘要: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重要举措。“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

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重要举措。“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

“四新”融合支撑稳产增产

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于营村,“四新”融合示范田种植了1000亩高产玉米品种“鲁单510”,另外还有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56个玉米品种、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新审定的8个主导玉米品种等。9月15日,距收获期还有不到一个月,大片的玉米长势喜人。

“四新”融合示范田“鲁单510”千亩方。

“这是我院在粮食生产大县阳谷建立的示范基地。”聊城市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郭延伟说,“围绕农业生产需求,我们发挥市级农科院作用,在全市建设示范基地38处,示范面积3000余亩,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抗逆丰产增效等技术。”

聊城市农科院创建的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聊城市农科院供图)

示范田选在阳谷,与这个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整县制推进县、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的地位相得益彰。阳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旭博介绍:“阳谷是产粮大县,常年种植粮食作物面积162万亩、总产量16亿斤,近年来全力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绿色智慧转型升级,粮食单产稳居全市首位。”

在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永高看来,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四新”融合推广应用。

“以玉米生产为例,在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应用高性能播种机的农户越来越多,有效提高了出苗率;阳谷县还实施了1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让水肥一体化应用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目前全县平均种植密度增加了500-1000棵,说明越来越多的种植主体在选用优良耐密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刘永高说,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四新”融合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体现,筑牢了全县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基础。

小麦条带深耕秸秆行间带还播种技术配套机械。(聊城市农科院供图)

放眼聊城全市,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4万亩、“吨半粮”产能区72万亩,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新品种、新技术等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郭延伟介绍,在新品种方面,省农科院选育的“鲁单510”等优质品种、市农科院发挥传统学科育种优势选育的“聊玉”“聊麦”系列等,均得到较好的推广普及;新技术示范方面,以提单产为目标,聊城已在东昌府区、茌平区、高唐县、东阿县、莘县、冠县等建设小麦、玉米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550亩,集中示范小麦条带深耕行间秸秆还田、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块;新装备方面,聊城积极推进配套栽培技术及耕、种、收智慧农机研发,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及相关企业联合,目前已成功研发小麦条带深耕秸秆行间带还播种技术配套机械。

因地施策挖掘中低产田潜能

聊城是山东“三大粮仓”之一、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在持续打造高产田的同时,已开始着力挖掘中低产田的潜力。

山东省农科院在阳谷县打造的这片“鲁单510”千亩方,主要目标就是因地施策开发一整套适合当地环境的“四新”集成示范模式。据介绍,目前已集成应用玉米苗带清茬高质量播种、病虫害“两减两提”精准施药、“一包三喷”夏玉米抗逆提质、小麦玉米“双晚双减”丰产增效、多元养分协同高效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

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玉米苗带清茬高质量播种机。

“小麦玉米周年生产模式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普遍示范推广,但山东有山东的特点。我们有盐碱地、丘陵等中低产田。”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丁照华说,“我们玉米产业、小麦产业、现代耕作制度三大技术体系三方联动,开展种植技术的融合集成,创新之处就是走出试验田,在全省多区域建设生产性样板田,就是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四新’融合模式,把中低产田生产水平提上来,服务于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让中低产田多打粮,具体应怎么做?丁照华介绍,“就这块示范田来说,地处黄河故道,耕层土壤含盐量为2.5‰,属于轻度盐碱地,浅层地下水平均含盐量达到了中度。因此,我们首先要选择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的品种;第二,要采用因地制宜的综合技术包,包括适宜的耕种方法、施肥方法等,解决中低产问题。”

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鲁单510”因高产、稳产、多抗、耐密、耐盐碱等特点,近年来获得大面积推广。去年在潍坊昌邑的一块千亩方中度盐碱地上实打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产量为650.1公斤/亩,创下我国中度盐碱地夏玉米千亩生产田高产新纪录。那么,今年在阳谷的这块轻度盐碱地上,“鲁单510”能达到什么什么样的产量水平?

专家组在“四新”融合示范田进行理论测产。

丁照华说:“我们刚刚进行了理论测产,目前通过粒数、株数等指标来看,整体达到了中低产田条件下的丰产标准,再次证明了它的耐盐碱特性。现在离收获期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非常期待。”

一系列成果为升级迭代打下基础

除了“鲁单510”千亩方以外,示范田其他板块种植都是10亩或1亩方,用于进一步筛选耐盐碱品种。“目前来看,鲁单506、鲁单513、鲁单9226、鲁单638等一系列品种,在这个地上表现都非常优秀。”丁照华表示,“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四新’融合,继续挖掘品种优势,进行更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李向东介绍相关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选育了大量的新品种,开发了大量新技术如错位密植、一包三喷等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这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也为以后的迭代升级做了非常充分的储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向东说。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