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知悉。
他仅凭两首诗便撬动唐诗的巍峨江山,一人独占唐代五绝和七绝之最。他留下来的诗歌呀只有六首,但每一首都是唐代诗坛的压卷之作,堪称无冕之王,他就是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王之涣。
王之涣为山西太原人士,从小就格外聪慧,喜爱读书才华横溢。不过他不喜欢走科举这条路,年轻的时候,常常和一群少年朋友一同舞剑,偶尔还会吟诗唱歌,那真是快意又潇洒。时光匆匆,转瞬即逝。
35岁那年,王之涣靠门荫做了衡水主簿。但他为人正直、说话直爽,得罪了不少人,常遭陷害,无奈之下,只好辞官回家。回乡路上,王之涣路过蒲州,登上鹳雀楼。眼前山河壮美,他诗兴大发,挥笔便写下了《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一经问世,鹳雀楼便成为了文人必定会去的打卡之地,这首诗也被赞誉为唐代五绝之中的压卷之作。
回到故乡后,王之涣专心致志地写诗,15年未曾再度为官。此期间他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相互往来。有一年的冬天,三人在洛阳相遇,相约前往旗亭饮酒。刚坐下便瞧见一群富家子弟以及梨园伶官也前来聚会。三人一面烤着火,一面观看他们的表演。当时歌女所唱的皆为诗人的作品,王昌龄提议道,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获胜,并且还在墙上写下三人的名字用以计数。
第一位歌女唱了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美滋滋地给自己画一道。
接着第二位歌女唱了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画上一笔。
可好几轮过去了,都没听到王之涣的诗,他有点急了,指着最美的红衣歌女说:“要是她不唱我的诗,我就不混文坛了!”
刚说完,红衣歌女开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人相视大笑。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典故,而这首《凉州词》,也被赞为唐诗七绝之冠。
公元742年,朋友劝王之涣重返仕途。王之涣呢听从了朋友的建议,补任文安县尉。他在任期间呢清正廉洁。治理有方,深受老百姓爱戴。令人痛惜的是,仅仅一年时间,他突患重病离世,终年55岁,但他的诗歌却流传千古,成为后人仰望的星辰。
来源:料事如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