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初期创业者,冯云山退出,四年后,太平天国发生颠覆性的内乱。这其中有什么关联。从性格特征方面分析一下:
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初期创业者,冯云山退出,四年后,太平天国发生颠覆性的内乱。这其中有什么关联。从性格特征方面分析一下:
洪秀全,杨秀清,都是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做事不给对方留余地,而冯云山中庸,比较温和。
洪秀全,是拜上帝教的创始人,他提出天下一家的思想,即所有教众,共享太平,有田同耕,有饭同吃,平均主义,荣辱一家。
他构想了这样一个社会。
这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人,确实很有吸引力。因此,初期太平天国势力发展很快。
在这方面,洪秀全功不可没。
但是打下南京后,洪秀全却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去构建社会,反而自己带头搞起了特殊化,并且利用等级制,大肆铺张,盖宫殿,沉湎女色,不理正事,腐化堕落,完全违背了初衷。
前线士兵在浴血奋战,他却声色犬马,为太平天国覆灭埋下了伏笔。
他的性格是矛盾的,想掌握权利,又疏于政务,把最核心的军权交给杨秀清。又不放心杨秀清以及太平天国诸王。
他站在天王的位置上,暗中观察各王的表现,谁对他不利就收拾谁。
当杨秀清狂妄自大,觊觎最高权力时,他利用矛盾,杀死了杨秀清。当韦昌辉也学杨秀清时候,他仍然使用计谋杀死了韦昌辉,造成天国内部大清洗,产生了连锁反应,使太平天国军事力量实力大损。
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丝毫没有长远的计划。不分什么时候,不分太平天国周围仍然有强敌环伺,虎视眈眈,就刀刃向内,诛杀太平天国的功臣,导致最终亡国,把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空想。
他为一己之私,葬送了太平天国的宏图伟业,性格特征表现出诡谲难测,残暴无情。
他五十岁病死,死后太平天国亡,遗害子孙及太平军众将士。
杨秀清的性格照样矛盾,一方面他野心很大,一方面还认为天王对他只能忍让屈从,还认为为自己中流砥柱,没有人敢对他不利,他错误的认为,洪秀全甘愿做太上皇,不会对他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他军事才能突出,思维缜密,善于谋划全局,屡屡打败清军,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但在政治斗争中,却犹犹豫豫,麻木愚钝,天真无邪,顾及这个顾及哪个,不肯先下手为强,搬倒洪秀全自立,最终被洪秀全算计。
自己死还连累一起出来打天下的两万多子弟兵,其行为没有一个系统的思想做指导,随意性很强,令人费解。
冯云山的性格核心最为正统,坚韧务实、智谋出众且极具奉献精神,是太平天国早期的关键奠基人。
1.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洪秀全最初传教受挫退缩时,他独自深入广西紫荆山区,以塾师身份长期扎根,克服重重困难,为拜上帝教发展出首批核心信徒和骨干力量。
2. 深谋远虑,善于组织:他不仅是拜上帝教的实际构建者和传播者,还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分散力量,为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群众基础。
3. 谦逊低调,甘于辅佐: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创始人,他始终以洪秀全为核心,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专注于具体事务的推进,是洪秀全最得力的助手。
4. 胆识过人,务实敢为:面对地方势力的打压和官府的追捕,他既能坚持斗争,又懂得灵活应变,在传教和筹备起义的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实践能力。
冯云山几乎没有缺点,但他有弱点,就是在事关天国命运的问题上,采取了忍让妥协态度。
杨秀清是他发展进入太平天国的,但他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约束杨秀清的跋扈行为,反而在在杨秀清的排挤下,选择了退让。
洪秀全空想不务实,权欲,他不可能不知道他这些问题,他们是同乡,又是最早的同事。
但他依然以洪秀全为核心,努力维护洪秀全,而不是以天国大业为重,取而代之。
他没有野心,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保证自己的政令施行,他性格弱,对杨秀清一味妥协退让。
他的性格注定他不能成为领袖人物。
但是,尽管他不能成为天国领袖,但以冯云山的地位,个人能力判断,如果他在,或许能对太平天国的权力格局产生重要制衡作用,降低天京事变发生的概率。为什么?看看他的个人素质。
1. 资历与威望:是拜上帝教的主要奠基人,资历深厚,在首义诸王和军民中威望极高,具备调解各方矛盾的天然权威,这是杨秀清、韦昌辉等人所缺乏的。
2. 协调能力:早年一手搭建起拜上帝教的组织框架,善于团结和协调不同力量,若在天京,可能成为平衡洪秀全(宗教领袖)与杨秀清(实际掌权者)之间关系的关键枢纽。
3. 权力制衡:冯云山的存在会形成更稳固的权力三角(或多角)结构,避免杨秀清权力过度集中且无人能制约的局面,减少其专权引发的不满,也会抑制韦昌辉等人的野心冲动
如此,冯云山在,洪杨两个有野心的人,就不会直接对抗,或者说晚点对抗。
太平天国大局还能够维持,天京事变或者可以避免,或者推迟。
他不在,这样的三角稳定关系破坏,洪杨直接碰撞,中间没有了缓冲,客观上把天国大业葬送。
太平天国走向灭亡谁之过?
三个重要人物责无旁贷,冯云山的退出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这是表面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领导者们的封建帝王思想作怪。
他们初衷,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就像他们的教义中描述,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饭吃,平等一家的构想。
但他们这些人,却忘了初心!把改朝换代,变成推翻旧皇帝,自己当皇帝的夺权行为,真正的社会底层并没有从社会变革中走出来,依然过着贫苦的生活。
这样的“太平天国”,名不副实,失败是注定的!
太平天国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基础,这个是它的功劳,值得肯定,但是没有实现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目标,就是一场灾难,属于有投入没有产出,那些死了、伤了的军民,徒劳无功。
……
来源:事事如意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