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第10000次会议本应成为历史性的一刻,全球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会议上,希望能在加沙问题上达成一个具有国际正义意义的共识。
9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第10000次会议本应成为历史性的一刻,全球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会议上,希望能在加沙问题上达成一个具有国际正义意义的共识。
然而,现实让人失望。安理会关于加沙停火和人道援助的决议草案,以14票赞成对1票反对的悬殊差距被否决,而那唯一的反对票正是美国。
这一结果不仅让国际社会哗然,也让中方深感失望,傅聪大使在投票后直接发出了三记“灵魂拷问”,直指美国和安理会机制的问题核心。
这份由阿尔及利亚等10个非常任理事国牵头提出的决议草案,要求加沙立即无条件停火,释放所有被哈马斯和其他团体扣押的人质,并确保人道物资畅通无阻进入加沙。从表面上看,这正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尤其是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四大洲的多国声音。
然而,美国依然动用了“否决权”,无视14国的赞成和人道主义呼声,让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性再次遭受质疑。
美国的理由是决议没有谴责哈马斯,也没有承认以色列的自卫权,甚至容许有利于哈马斯的虚假陈述传播。这种解释显得非常尴尬,也暴露出其心虚的一面——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为了掩盖其对以色列一贯的偏袒和对国际舆论的回避。
美国一方面强调自己是所谓的“和平卫士”,另一方面却甘心做以色列的“保护伞”,将安理会机制完全绑架在单边利益之下。
在投票现场,傅聪大使没有任何外交辞令的绕弯,而是直接提出三问:“到底还要有多少无辜生命逝去,停火才能实现?”、“到底还要发生多少惨剧,人道物资才能畅通无阻?”、“到底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安理会才能履行职责?”
每一问都掷地有声,也直戳安理会当前机制的“癌症”——大国政治凌驾于集体安全和人道责任之上。
2023年10月,美国第一次否决加沙停火决议时,已有约3000人死于战火,而如今死亡人数已飙升至6.5万多人,这些血的事实显示,美国的否决行为正在助长暴力和苦难。
加沙现在已经是已经是人间炼狱,以色列封锁导致食物、药品、水资源极度短缺,儿童营养不良率飙升,无数孩子在饥饿与恐惧中挣扎,整整一代人的身心可能在战争与匮乏中被永久性摧残。面对这些惨状,美国视若无睹,甚至为以色列的极端封锁找借口,这无疑是对人道主义的讽刺与对生命的漠视。
不仅如此,安理会的权威性也被彻底挑战,其成立初衷是维护国际和平、制止侵略,但美国却将否决权当作工具,只要符合以色列利益,即便违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也能轻松阻止决议通过。
这次14比1的投票正好揭示了安理会现状——机制被少数大国私利绑架,而国际正义只能被迫等待。
事实上,美国近期对加沙问题的立场并非孤立事件。8月31日,《华盛顿邮报》披露特朗普政府内部正酝酿一项加沙地带重建计划,计划由美国主导控制加沙至少十年,将其改造成“旅游胜地和制造业中心”,同时考虑将当地居民迁至埃及、约旦等地。
特朗普的意图显而易见:先让以色列完成军事占领,再由美国接管重建,以实现“事实上的以色列吞并”。这一计划从今年2月开始就已多次公开提出,且在卡塔尔商业圆桌会议上被再次强调。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但特朗普对此毫不在意,这种行为显示出美国在中东事务上的强烈单边主义倾向。
这种做法不仅在国际上引发争议,也加剧了美国国内的分裂。最新民调显示,大约5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过头”,比冲突初期的40%有所上升。
北约传统盟友英法也在一些措辞上与美国出现分歧:法国强调必须停止以色列的破坏行动,并推动落实“两国方案”,同时与沙特合作;英国谴责哈马斯,但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过度扩张表示担忧,并指出加沙正在经历人为制造的饥荒。
这些迹象表明,即便是美方最可靠的盟友,也开始在一些关键议题上与其意见分歧。
美国虽然在操作上暂时“得手”,但在国际舆论、盟友关系以及历史评价上,都可能为自己积累深重的代价。中方的冷静、坚定与行动,正在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在维护公道与人道的道路上,正义不会缺席。
来源:国关老衲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