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开打24小时,房价“冰火”两重天,有的降60%,机会已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05:49 1

摘要:特朗普现在把关税疯狂的调整到245%,而我们把对美国的关税调整到125%,这意味着两个国家的生意彻底停了。现在就剩下转口国家的生意。

关税战从今年特朗普加10%的关税起,就对楼市“劈开”两种市场:

有的房子疯狂降价,有的猛涨。

关税与房价有何关系?

多了去了,它关系着很多人的钱袋子,钱袋子决定房地产行业的变化。

现在政策、房子地段很难决定房子价格的变化。

如果看过我上条视频(关税战“后遗症”...)您大概率会更清楚些。

特朗普现在把关税疯狂的调整到245%,而我们把对美国的关税调整到125%,这意味着两个国家的生意彻底停了。现在就剩下转口国家的生意。

蝴蝶效应显现

特朗普还没上任,外贸行业在他喊话加关税的时候,就开始了震荡。

我国外贸企业35万家,外贸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2400万人,带动配套就业超5700万人,合计吸纳就业近9000万,分布在沿海一带城市,再加上百万的供应链企业,这是个庞大的规模。

现在中美几乎脱钩,我国外贸以及外贸相关的产业会如何?

降薪、裁员就成了一夜之间的事,那房价会如何呢?

所以大家最近可能看到了一些新闻:

深圳龙华区的张老板直接关停了手机配件厂,300号工人领了遣散费,其中40多人正还着房贷,这下,他们的月供立马就成了悬在头顶的刀,瞬间40人的梦被现实击溃。

当然这不是个例,上一期视频说过关税战对城市,对地区的影响是及时的,很快的。大部分的外贸企业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这里的外贸企业正在经历订单腰斩,工人们收入缩水甚至失业,直接掐断了楼市的现金流。本来计划买置换的不置换了,他们有的开始愁每月的房贷了。

不同地方的房价变化完全不同!

苏州工业园区房价跌了15%的同时,成都金融城的高端住宅却逆势涨了3%,北京海淀区某豪宅开盘当天卖出85亿,富豪们抢房像抢黄金。

为何如此魔幻呢?拨开这层魔幻,藏着的是关税战冲击房子价格的三大密码

第一:关税战重拳打在钱袋子上。

关税战,导致很多企业无法出口,或者订单减少。出口企业每少接1亿美元订单,就有2000个家庭推迟买房计划。深圳宝安区的二手房挂牌量三个月涨了40%,就连中介小陈说现在带客户看房,十有八九会问“这小区有没有外贸公司的员工在抛售”。

不仅如此,更狠的是物价出现连环杀:美国大豆涨价让早餐店的豆浆贵了两块,进口芯片短缺导致手机涨价20%,老百姓的钱包还没捂热就被通胀掏空,凑首付就成了一场梦被?

央行想降息救市,连续降准稳楼市。

第二:城市命运的分水岭来了

现在,外贸重镇正在经历房价塌方——苏州工业园区某楼盘从每平4万跌到3.4万,开发商咬牙推出“首付分期五年”的狠招;反观成都高新区,腾讯新大楼刚封顶,周边房价应声跳涨,程序员们排队摇号抢房。

杭州直播电商基地周边的公寓,今年租金暴跌61%。

这种撕裂背后是经济模式的生死时速:靠代工生存的城市,比如我上期说的苏州、东莞、宁波,上海、深圳,贸易战就像抽走梯子,让很多人的钱袋子瞬间坍塌;而内循环玩得转的城市,比如西安、成都、义务、北京等房价反而成了避险资产。

比如,义乌小商品市场老板们组团买写字楼,这些新经济玩家根本不怕关税清单。

最戏剧性的是海南自贸港,老美加征关税的政策刚出,三亚豪宅市场一周成交额暴涨200%,富人们都在赌这里会成为下一个香港。

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叠加库存高企,房价阴跌不止。某北方小城开发商苦笑:返乡置业需求被关税战“冻僵”,新楼盘开盘三个月只卖出两套。

房地产行业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比任何经济学教科书都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危机中的机遇”。

第三:杀招藏在政策工具箱里

住建部悄悄放宽了限购令,但加了个“必须用人民币结算”的硬条件——这明摆着要截胡想换美元跑路的热钱。更绝的是“以旧换新”政策,上海某楼盘直接打出“外贸企业主凭裁员证明可享额外折扣”的广告。

地方政府也在各显神通:广州给重点企业员工发“购房券”,深圳拿自贸区土地抵押发行专项债,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在给楼市打强心针。

但最狠的还是银行,某股份制银行推出“外贸贷”,企业只要能证明自己转型内销成功,立马给300万低息贷款——条件是必须拿一半资金买本行合作的楼盘。

现在最魔幻的现实是:贸易战越打,核心城市的豪宅越抢手。

北京朝阳公园边上某楼盘,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当天反而成交了8套,买家清一色是医药和芯片行业高管。这些新贵们算得很清楚:全球供应链越乱,国产替代的机会越多,他们的年终奖就越厚。

反倒是中产最惨,东莞某电子厂主管老李,年薪从40万降到25万,现在每月还2万房贷要掏空六个钱包。

这种分化正在催生楼市新物种:郑州出现了“共享产权房”,10个家庭合伙买一套房轮流住;杭州有开发商推出”以工抵房”,装修队可以直接拿劳务费抵扣首付。

房地产行业正在关税战的催促下,演绎着冰火两重天。接下来的房地产行业有哪些变化趋势呢?

未来趋势

未来三年的房价走势,关键要看三张牌:

第一张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如果CPI压得住,很可能再来一波定向降息;

第二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已经有城市在试点“土地出让金分期付款”;

第三张是企业转型速度,谁能从外贸转内销,谁就能保住员工的房贷不断供。

但最根本的胜负手,还是中美这场关税战的持久力——美国中期选举要是换个总统,可能关税就撤了;但要是硬扛到底,中国楼市的洗牌只会更惨烈。

现在最聪明的投资者都在做一件事:把外贸城市的房产置换到内循环强势区域,这个动作比任何专家分析都更能说明问题。

说到底,贸易战时代的买房逻辑已经变了:以前看地段,现在看产业链;以前赌政策,现在赌国运。

那现在普通人应该怎么办?

在这场风暴中,绝大多数普通人需要在夹缝中寻找生机:

第一:刚需群体紧盯核心地段地铁盘,月供控制在收入30%以内,留足12个月应急资金。

第二:改善型家庭停止“赌涨式置换”,优先出售旧房锁定收益,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

第三:投资者远离三四线“睡城”,转投成都高新区、武汉光谷等产业聚集区,或探索长租公寓等新模式。

经济学家预言:“2025年或是房价‘软着陆’的起点。”

能在这场关税战带来的蝴蝶效应中抓住机会的人,只属于那些看清贸易战传导链条、在风险中捕捉结构性机会的人。当深圳程序员在失业潮中学习短视频剪辑,当苏州工人转型做跨境电商,他们或许正在用另一种方式,与关税战和房价的巨浪博弈。

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抬头看天,未雨绸缪才是守住财产的硬道理。

--End---

来源:艾斯特论品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