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渡河出发,在金沙江畔写下春天|驻村日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23:37 1

摘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少年时,在大渡河旁的学校里诵读的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是我对金沙江与大渡河的最初串联。2024年3月,我带着“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憧憬,从大渡河旁奔赴金沙江畔,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将诗句里的豪情化作脚下的泥泞与掌心的温度。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少年时,在大渡河旁的学校里诵读的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是我对金沙江与大渡河的最初串联。2024年3月,我带着“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憧憬,从大渡河旁奔赴金沙江畔,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将诗句里的豪情化作脚下的泥泞与掌心的温度。

德格县更庆镇莫学村,位于金沙江支流色曲河畔,雀儿山的冰雪融水滋润着这片土地,我和这里的村民在一起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初来乍到,但不把自己当外人

虽然是农村人,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语言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从“村民”到“第一书记”的角色转变,还是让我有点无从下手。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暗下三个决定,第一便是:成为我们村里人。于是,在征求了意见后,我便搬到了村民阿翁(藏语,译为叔叔、长辈)学多家住,这样一来,我在村里有了家,自然而然也成了村里人。第二便是:熟悉我们村里人。为了解村里人的生活状况及困难诉求,我和队员在迷宫般的司根龙、尼根龙巷子里穿梭,在山路十八弯的莫学组蜿蜒前行,在小河流淌的八一沟驻足停留,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熟悉了我们村里人,很多村里人也知道了我这个戴眼镜的村里人。第三便是:和村里人打成一片。德格的五六月,正值虫草采挖季,在派员单位州传媒中心的帮扶下,投入资金8万元为村民修建的产业路可以直达虫草采挖点下面,我开着二手小轿车,载着我们村里人,信心满满地去挖虫草,结果是村里人都挖到了,就我一根没挖到,他们笑着说:“书记,你怎么带个放大镜(意指眼镜)都看不到啊”,虽然虫草没挖到,但是和村里人一起劳动、耍坝子、聊家常,真的很开心,因为我真正成为了村里人。

图为杨兴强(右一)走村入户话家常、收集困难诉求。图由作者提供

在地形崎岖的横断山区,河流及山脉的阻隔,导致了语言的多样性,同在甘孜州大渡河流域的丹巴县藏语和金沙江流域的德格藏语还是有所区别,所以到了这里,语言成为了我的另一个课题。一年多来,我这个村里人能够大概听懂意思,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藏语。当然,不仅要会藏语,更重要的是要听村里人说,要倾听他们的困难诉求,倾听他们的不满与牢骚,倾听他们对村的发展建议。“书记,村里开会凳子有点不够用,可以帮忙申请一些吗”“书记,那个地方在滚石头,有点危险哦”……一年前,通过入户走访、日常摆谈、开坝坝会、实地摸排等形式,多方面收集到30多条困难诉求、矛盾纠纷、意见建议等,成为了我的民生清单,成为我驻村帮扶与为民办事服务的任期目标。

微光成炬,写下春天的帮扶故事

用情与用心解病忧。在入户摸排中,了解到脱贫户扎西拉姆,因患结核性脑膜炎等多种疾病入院治疗,工作队自筹费用为其送上大米、清油等慰问品,经过详细了解,扎西拉姆医疗支出费用较高,扣除报销医保费用后,合规自费支出对其家庭仍有较大返贫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派员单位汇报,为其争取到了17000元的大病帮扶资金,同时与驻村队员共同努力,积极为其申请6300元临时救助,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对其家庭进行照顾,通过系列举措,消除了该户因病返贫风险。一年多来,工作队针对本村医疗支出较大的10户家庭,积极忙碌奔走,申请医疗帮扶资金、临时救助、红会救助等共计5.2万余元,当看到村里人收到帮扶救助金后的如释重负与感谢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见金沙江水拍起的浪花里,跃动着希望的波光,我觉得我又为村里人做了一件好事而开心。

晨光与星光编织教育梦。乡村要振兴,离不开教育与人才,莫学村现有学生中,大专及以上学生较少,为鼓励全村学子成长成才,我向派员单位申请教育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定向资助全村学子,面向每年考上大专及以上学生,以学历层次梯度递增的模式进行奖励。同时,我通过积极筹措,为全村学生发放“爱心鞋”420双,当孩子们穿着崭新的“爱心鞋”,齐声诵读“三军过后尽开颜”,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亮了他们的求学路,也照亮了我藏在诗行里的初心。

以梦为马,乡村振兴必将硕果盈枝

以党建为引领,凝聚群众力量。在驻村工作中,我充分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引擎,通过规范组织生活、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支部共建、树立先进典型、用好党员队伍等手段,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驻村工作取得实效。在村党员座谈会上,优秀党员、青年党员、50年党龄老党员纷纷谈感受、讲初心。“从泥泞烂路到康庄大道,从颠簸难行到畅达四方;破旧的毡房变成宜居小院,潺潺的溪水化作律动的幸福音符。”当50年党龄老党员古呷松吉激动地讲述村庄的点滴变化时,大家无不感慨与振奋。青年党员三郎曲珍护林工作中,五年如一日,尽心尽责,不让一个打火机进入林区、不让一个动物受到伤害,守护着莫学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通过互相交谈等农村党员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全村党员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与践行为民初心,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驻村工作队召开政策宣讲会。图由作者提供

脚踏泥泞丈量每一寸土地,用脚步倾听村民的期盼;走村串户凝聚每一份力量,以真心化解群众的烦忧。从春耕播种到希望牧场,从医疗救助到教育护航,从环境整治到植树造林,从民族团结到产业发展,从乡风文明到村民主动求变,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是希望的种子在破土生长。一年多来,村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的脸上露出了更为灿烂的笑脸,带着对党的政策的感恩,他们对乡村振兴的信心更加高涨、充满干劲。

从大渡河到金沙江,不是简单的地理迁徙,而是一个大山孩子对乡村最深沉的告白。那些奔走的脚印、熬过的长夜、收获的笑颜,都是对“尽开颜”最生动的诠释。我的双脚沾满泥土,心中却装满星光,愿用全部的热忱,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最美的模样,我与莫学村的村里人,一同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我从大渡河出发,在金沙江畔写下春天。

作者:甘孜州传媒中心派驻德格县更庆镇莫学村第一书记杨兴强

来源:窦子爱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