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年的广州,谢楚余在画室完成油画《陶》时,绝不会想到:这幅画未来会以“盗版”形式,疯狂“占领”大街小巷——西餐厅的墙、一元梳妆镜的背面,到处都能见到画中抱陶少女的身影。更唏嘘的是,这幅画盗版超千万次,画家打了六年官司,最后只拿到几万元赔偿。
1997年的广州,谢楚余在画室完成油画《陶》时,绝不会想到:这幅画未来会以“盗版”形式,疯狂“占领”大街小巷——西餐厅的墙、一元梳妆镜的背面,到处都能见到画中抱陶少女的身影。更唏嘘的是,这幅画盗版超千万次,画家打了六年官司,最后只拿到几万元赔偿。
谢楚余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1988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1998至2000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他还参加过伊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从1989年起,先后办了8次个人画展,1993年、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做学术交流与专业考察。后来成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
他这辈子像和“美女”绑在了一起:就爱画女人,还专挑有神韵的画。每年选十几个模特写生,这么多年下来,上百个姑娘成了他画布上的“缪斯”。在圈子里,“能被谢楚余画”是种荣耀,不少女孩托关系找上门想当模特,他挑模特却很挑剔,没气质的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1997年诞生的《陶》,把他“画美女”的本事推到极致:画中少女半裸抱陶罐,黑柔的头发、娇美的面容、如脂的皮肤、唯美的身材,定格在风云涌动的天地间,性感又不失纯真。这幅画在全球有不下1000万次盗版记录,从莫斯科到巴黎,从非洲到美洲,哪儿都能见到盗版影子。据说它在伦敦拍卖会第一次标价就达80万英镑。这种中西合璧的美一亮相,就在新加坡、香港和内地的画展上掀起轰动。但紧接着,盗版像野草般疯长。
1998年11月,谢楚余突然接到一堆朋友电话:“你那幅画被某口服液拿去当广告,还配了‘形象小姐’!”他当时就懵了——压根没和这口服液合作过。到了12月,他跟广州画院的李家骝吐槽,正巧李家骝是“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便建议:“把原作拿到博览会上,让大家看看正版啥样。”画一摆出来,火是火了,却引来观众嘀咕:有姑娘盯着画问他,“你是不是参考了那口服液广告?俩抱罐女孩太像了。”谢楚余当时气得声音发颤,当着观众和口服液代表的面说:“我把画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才是《陶》的作者!”
谢楚余的作品其实挺受业内认可,《再出发》、《和辑百越》、《唐人街》等代表作,参加过“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美展”、“中国油画艺术展”等大型画展。《美术》、《中国油画》等专业杂志也多次介绍他,还出了七部个人油画专集。可面对盗版,他没辙,只能打官司维权。1999年4月,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起侵权案。为打这场官司,谢楚余被迫停下画笔,硬着头皮啃法律著作,后来还写出《艺术法教育之我见》的论文,被广东教育学院的编辑看中发表了。
庭审时,谢楚余说1998年5月曾授权广州翱翔广告公司印《南国少女》等7幅作品,却没允许《陶》被用在“美媛春”广告挂历上,对方还擅自给画中少女胸前加胸圈遮羞,把画改得没了原样;另外,江西广恩和制药、广州赛纳市场策划公司也擅自改《陶》做促销。律师指出,《陶》的所有权虽被港商买走,但著作权没转移,谢楚余仍有权利。可被告方要么辩称用的画是翱翔公司提供的、不算侵权,要么嫌21万索赔太高。折腾快一年,1999年8月法院判谢楚余胜诉:三家公司得立刻停止侵权、登报道歉,还得赔他8万块。可这官司打了六年,最后拿到手的赔偿就几万。作为艺术家,他耗不起,只能作罢。如今,这幅画被香港一位房地产商收藏,他好几次想回购,人家理都不理。
《陶》的盗版多夸张?在国内,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格调高的西餐厅,墙上可能挂着它的复制品;路边摊卖的一元梳妆镜,背面印的也可能是这抱陶少女。谢楚余另一幅画《沐风》,还跑到电视剧《金粉世家》里,挂在了白秀珠的卧室墙上。那剧改编自民国张恨水的同名小说,当年热播时,好多观众都注意到了这幅画。面对这些,他只能“无可奈何地宽容”,还补了句:“盗版最可恨的是色彩失真、层次差,把画里人物的艺术生命都毁了,可悲又可叹。”
谢楚余画画有个鲜明特点:用西方古典绘画手法表达中国题材与人物,画风流畅和谐,人体形象画得近乎完美。中国美协副主席林墉评价他:“他对完美和完整特别执着,甚至把自己对美的憧憬,一股脑搬到画面上。这样画出来的画,饱和又充实,看着特别舒服,是种‘圆润的华丽’,没有撕心裂肺的震撼,却像暖光一样辐射出来,细节还在流畅里藏着。”
如今再看《陶》,还有那些铺天盖地的盗版,挺让人感慨:一幅好画能火到街知巷闻,是运气;但这运气里,也藏着艺术家的无奈。你见过这幅《陶》吗?第一次见它是在哪儿?
来源:冰点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