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1986年自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现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后,无论是从教,还是从政,始终在党务工作战线默默坚守,择一事终一生,以匠心守初心。”
“我1986年自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现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后,无论是从教,还是从政,始终在党务工作战线默默坚守,择一事终一生,以匠心守初心。”
——郭剑飞
01
投笔从戎,军旅铸剑
投笔从戎,军旅铸剑。大学毕业时,面对多种诱惑,我毅然选择了“国防绿”,满怀一腔热血,投笔从戎,在解放军原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的院校、机关工作18年有余,致力于政治理论教学、宣传和研究工作,荣立3次三等功、多次获嘉奖,并荣获“为国防科技事业献青春”贡献章。
1986—1994年,在解放军原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政治教研室、中央党校原国防科工委分校任教员期间,倡导实践“诗化教学”方法,主讲过《国际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课程,并获教学、科研一等奖,所教学员大多在原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的机关、基地和科研机构工作。
1994—2004年,在解放军原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政治部工作期间,仍主要负责政治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曾承担过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政治辅导、“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概括提炼和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会有关工作;著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市场经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国防与科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武器装备建设论述选编》、《邓小平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研究》等100多万字的专著和论文,其中《邓小平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研究》一书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部队工作时,我印象最深的:
一是亲身感悟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在组织协调写作组写作《陈赓传》、《张爱萍传》,以及编辑相关的文集和日记选时,需走访一些老首长当年的部下、科学家等当事人,他们大多是国防科技战线上的老兵,访谈中每每感受到他们对陈赓、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践行“两弹一星”精神的崇敬之情,我受益匪浅。
二是亲身体验了老一辈国防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牺牲精神。我调入机关工作后,每年大概有半年时间到所属基地、科研机构、院校、军代局(处)调研、办班、办会、督查,每次到地处大漠戈壁荒原的酒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马兰等基地出差时,都被老一辈国防科技工作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才有了我们的“杀手锏”——“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以及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有幸参与了“载人航天精神”的概括提炼。在神舟1——5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后,我有幸参与概括提炼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当2003年10月16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我国首个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载人航天精神”已在2021年被列入党中央公布的第一批精神谱系)。这些都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激励我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02
投身住建,续写新篇
2004年转业到原建设部直属机关党委工作至今,我基本兑现了“前20年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事业献青春,后20年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勤助力”的诺言。在此期间,我从事或分管过党委办、纪委办、组织、宣传、精神文明建以及统战、群团等机关党委所有部门的工作,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部直属机关“四好”党员、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年终考核多次优秀、2次记三等功,多次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奖。
在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机关纪委办公室任主任期间,我配合做好中央巡视、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组织协调、服务保障、问题整改、线索处置、简报专报和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反映较好;3次组织部直属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文大赛,2次担任大赛评委、1次担任大赛副主任评委,部直属机关干部职工10多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参与3次组队参加中央国家机关运动会工作,均获优秀组织奖。
升任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兼直属机关工会主席后,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思想铸魂、组织强基、作风塑形、制度治本,努力建设部直属机关“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奏出党建工作最强音。做好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历届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督查、审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组织协调、服务保障、问题整改、简报专报和重要文稿起草把关工作,质量较高;牵头组织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党建研究》课题研究,分获1次一等奖、4次二等奖、多次优秀奖;2次组队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运动会,均获优秀组织奖。
转业到部里工作后,同样有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一是初入部里时亲身体验了廉洁之风。2004年我转业时,直属机关党委从近千份简历中选中我并明确接收后,我所在部队领导想请机关党委领导及有关人员吃顿饭以表感谢,机关党委领导明确表示没有先例坚决不吃,这件事虽不大但给我印象很深,初入部里就让我体会到了机关党委的廉洁之风和淳朴部风,也影响了我后来为人处事的一言一行。
二是公文大赛让我亲身感悟了没有写不好的文只有不重视不努力的人。2010-2016年,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举办过3次公文大赛,在中央国家机关曾产生过积极反响。每次大赛前,部里都要先进行选拔赛,挑选出各类最好的公文报工委。出乎意料的是,3次公文大赛每次参赛公文最多的单位不是业务司局而是离退休干部局,且质量不低;但考虑到老干部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最终报送的还是以业务司局公文为主;我部共有10多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离退休干部局虽未获过一等奖,但二、三等奖还是有的。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三是组织系统劳模巡回报告让我亲身感悟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2024年“五一”前后,我带队参与了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学思想 建新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巡回报告历时1个多月,直接受众4万多人次,各相关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在与10位系统劳模的朝夕相处中,我亲身感受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讲奉献敢担当、争佳绩创一流的感人事迹,正是像他们一样无数平凡却又不甘于平庸的住建人,才铸就了属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光荣与梦想,才创造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无数的美好与辉煌。
03
回首往事
回首走过的路,我有几点切身体会。
一要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光、珍惜当下。历史不能假设,时光一去不返。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只要想干事就能干成事的时代。
二要学习。毛泽东同志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同志也曾说,一天不学习,赶不上毛主席。革命领袖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不学习,无以为,必落伍!
三要热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岗敬业是最好的护身符。
四要积累。边工作、边总结、边积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打一仗、进一步、步步高。
五要提升。提升知识、提升方法、提升能力,努力成为理论高手、文字强手、办事能手,上不负重托,下不负众望。
六要守纪。守住底线天地宽。能始终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下工作和生活,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在工作中取得的些许成就,归根到底,离不开母校的教育、培养和关爱。陕公精神和人大校训早已铭刻在我的脑海,并时时激励我不忘初心、勇毅前行。2025年5月18日上午,我有幸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母校首届全球校友大会,其情其景,历历在目,永志难忘!兴奋之余,我赋诗一首,特录于此,再表感谢!
七律
出席人民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抒怀
国关八二忆旧游,
人大学府第一流。
红旗漫卷知行路,
薪火相传世纪楼。
四海同窗归故地,
五洲俊彦共筹谋。
求实楼前春正好,
通州新区展宏图。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