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到中年,少吃低级的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9:55 1

摘要:清晨六点半被闹钟叫醒,急匆匆来到公司才刚坐下,同事就拿来一沓需要处理的报表。

原创十点邀约作者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19日 18:30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24日 19:00 直播

预约

中式美学|品质服饰,秋冬衣橱焕新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25日 19:00 直播

预约

品质真丝/羊毛服饰,秋冬上新季!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女到中年,少吃低级的苦,十点读书,15分钟

人到中年的女人,好像总在“吃苦”。

清晨六点半被闹钟叫醒,急匆匆来到公司才刚坐下,同事就拿来一沓需要处理的报表。

为了能准时下班,你连着好几个小时硬是对着密密麻麻的数据逐行核对,眼睛酸了就揉一揉,连喝口水的间隙都没有;

等到回家吃完饭,以为能喘口气,结果手机就响了。

远房亲戚打来电话,开口就问“孩子升学的事能不能帮忙找找关系”,你耐着性子解释半天,对方却不依不饶,一来二去聊了近一个小时。

挂了电话才发现,孩子的作业还没检查,厨房的碗堆在水槽里,而自己连洗个澡、换身舒服衣服的力气都快没了。

好不容易熬到睡觉时间,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明明身体累得发沉,心却像悬在半空,连呼吸都带着几分疲惫……

有人说:“中年就是渡劫”,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有些低级的苦,其实不必吃。

那些藏在日常里的“低级苦”,吃再多也换不来成长,只会悄悄榨干我们的精力。

40岁的万茜,凭借短剧《朱雀堂》里高英一角,给所有中年女人上了一课。

剧中的高英,左手要扛朱雀堂的烂摊子,右手要查姑娘们的命案,弟弟挑衅扇她耳光,高官施压要她妥协。

换做旁人,早被这些糟心事缠到情绪崩溃了。

可高英偏不。

弟弟动手,她反手用刀捅穿对方手掌,没多余的愤怒辩解,只留下一句“打我的脸你的手会痛”。

手下的姑娘不听话,她也没有气急败坏,反而眼里满是心疼,还尽己所能保护她们。

高英的狠,不是没情绪,而是不把情绪浪费在没用的内耗上。

现实里的万茜,比高英更懂这个道理。

早年间她跑龙套、演配角,看着同批演员一个个走红,也有过失落。

可她没陷在“为什么红的不是我”的情绪里,而是把每一个小角色都当主角演。

后来万茜参加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因为表现得太积极而被全网嘲笑,说她“人淡如菊不想红”的人设崩塌。

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万茜没跟网友吵架,没发长文辩解,只是把精力放在排练上。

舞台上一曲唱完,所有质疑声都被掌声盖过。

去年,万茜的老公被传出轨,狗仔拍得有模有样,全网也都等着看她撕破脸。

可万茜依然什么都没做,没哭没闹,没晒证据,按时进组拍戏。

半个月后,夫妻俩手牵手回家的照片流出,谣言不攻自破。

其实无论是高英,还是万茜,她们的成功心法都是一个:

就是少吃情绪内耗的苦,把纠结“怎么办”的时间,都用来做“能怎么办”的事。

要知道,情绪内耗的苦,是最不值当的低级苦。

不但不能为生活的难题找到出口,而且会像毒瘤一般不断侵蚀我们本就有限的精力与热情。

所以,与其把做事的时间用来内耗,不如把焦虑的心思用来成长,这才是中年女人最清醒的活法。

今年5月,话题#高圆圆说90%的社交对她都是消耗#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在采访中,高圆圆坦言:

我是一个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社交的人,也不需要社交,90%以上的社交对于我来说都是消耗。

就是只要回家,没有社交,我就能歇过来。

高圆圆的一番话,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尤其是中年女人,谁没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周末想在家好好休息,却被久未联系的朋友邀约聚会。

碍于情面勉强赴约,却发现席间尽是家长里短、八卦评头,你强颜欢笑,内心却空虚疲惫。

晚上想早点休息,却被同事拽进部门交流群,一个晚上手机响个不停,熬到半夜才敢静音;

明明不想参加的行业酒会,却因为怕得罪人硬着头皮去,穿着高跟鞋站了两小时,没认识一个有用的人,反而喝了一肚子凉酒,胃里翻江倒海。

其实回头想想,这又是何必呢?

人到中年的我们,其实不再需要上千人的好友列表,只需要几个能说真心话的人;

不再需要“每天都有局”的热闹,只需要“想独处就独处”的自在。

所以,学会给社交做减法,拒绝无意义的饭局、闲聊和圈子,把时间留给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真正在乎的人,才是明智之举。

要知道,拒绝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能量的珍惜。

少吃无效社交的苦,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和事,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宠爱。

心理学家卡莱尔说,世界上有两种苦:

一种是“重复性消耗的苦”,一种是“创造性成长的苦”。

重复性消耗的苦就是一种机械劳动,就像磨盘一样把人困在原地反复碾压,让你耗光力气却毫无收获。

而创造性成长的苦就像登山,每一步都累,但每向上一寸,都能看见更宽的风景。

股神巴菲特曾经提起过公司一位员工的故事。

那名员工特别能吃苦,在公司上了一天班,还要去开三小时的专车,赚点钱来贴补家用。

到了周末,他又马不停蹄接各种小时工:

发传单、搬货物、做帮厨……从清晨九点忙到深夜九点,连吃饭都要在赶路时随便应付。

按理说这么能吃苦,日子应该过得风生水起吧。

可他的生活始终没见起色,存款没多多少,身体却越来越差。

后来巴菲特点评时说:

他只顾着用体力填生活的窟窿,从没想过学个新技能、找个更高效的赚钱方式,最后苦吃了不少,路却越走越窄。

其实,很多中年女人也在吃这样的苦:

年年对着相同的报表加班到深夜,明明花半天学个Excel技巧就能效率翻倍,却总以“年纪大了学不会”推脱;

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家务,明明可以借助工具、优化流程来提升效率,却从没有用心尝试;

结果呢,工作上原地踏步,晋升机会一次次擦肩而过;

生活里疲惫不堪,属于自己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身体在重复的劳作中逐渐透支,心灵也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变得麻木。

人就像被困在无形的牢笼里,看似忙碌,实则毫无成长。

其实,破局之道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少吃点重复性消耗的苦,多给自己一点机会尝试新事物。

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中年的日子不只有“重复的累”,更该有“成长的甜”。

作家李尚龙曾说过一段话:

曾经我也认为,只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随着阅历不断增长,才发现正确的吃苦,从来都不是被动忍受,而是主动改变。

这世上不缺愿意苦干的人,但苦也有高低之分。

人到中年,手里的时间像攥不住的沙,经不起浪费。

唯有主动去吃那些能滋养自己的高级苦,我们才能在岁月里攒下实实在在的收获,让原本平淡的人生慢慢焕发出新的生机。

什么才是高级的苦?

说白了,就是能为成长赋能的苦。

就比如:

1.吃自我更新的苦

格拉德维尔的“一万小时定律”,让很多人误以为只要熬够了时间,能力就会提升。

事实上,在舒适区内机械地重复,只是在无效地消耗时间。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自我更新”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不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持续追问如何优化;不回避问题本质,而是主动反思自己过去的认知。

这个过程充满艰难,需要不断撕裂又重建思维模式。

但正是这种敢于直面不足、主动寻求突破的“更新之苦”,才能让人从平凡走向卓越。

吃这样的苦,不是消耗,而是滋养,它最终会让你蜕变成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2.吃深度思考的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往往被表面的情绪和片面的观点裹挟,陷入浅层的信息狂欢。

真正的深度思考,却成了一种需要主动选择的“苦”。

它要求我们放下即刻的判断,抵抗快节奏的舆论漩涡,沉下心来追问背后的因果与逻辑。

这个过程孤独且耗神,还需要和人类浮躁、从众的本能对抗。

但正是这份“苦”,让你能穿透信息的迷雾,逼近事物的本质。

当你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你就拥有了在这个喧嚣世界里最稀缺的定力与智慧。

3.吃自律坚持的苦

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

有了自律,几乎一切都是可能的。

严歌苓三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写作五六个小时,正是这份对写作的自律,让她笔下诞生出《金陵十三钗》等诸多经典作品;

屠呦呦几十年来坚持每天早早来到实验室,与青蒿为伴、与科研为友,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无数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对中年女人而言,自律或许没有这般惊天动地,却藏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

是再忙也不敷衍的晨跑,是再累也会读完的半页书,是再懒也要认真对待的三餐,也是再烦也能按时睡下的规律……

这个过程看似枯燥甚至痛苦,没有即时反馈,没有鲜花掌声。

但正是这些咬牙扛住的时刻,悄悄攒成了对抗岁月的底气,最终将平凡累积为非凡。

人到中年,哪有“容易”二字?可我们怕的从不是吃苦,而是吃了苦却没成长的空耗。

无论是把精力耗在情绪内耗的纠结里,还是为无效社交的热闹委屈自己,或是在重复性的循环里磨掉心气……

这些低级的苦,吃再多也换不来底气,只会让你在柴米油盐里越活越疲惫。

不如把力气花在该花的地方:

自我更新是苦,却能让你跟上时代的脚步;

深度思考是苦,却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坚持自律是苦,却能让你守住生活的质感。

愿我们都能在中年的奔波里选对“苦”的方向,让每一分付出都有收获,让每一次坚持都能点亮往后的路。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