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名词解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22:09 1

摘要: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植物个体。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之间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植物个体。

物种形成:表现为原种内某些种群间出现新的生殖隔离而中止可育性,相应分化出新种和新分布区。

个体发育:指某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植物区系:是指一个种系或任何人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地域。

特有种:是指某一物种因历史、生态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大陆,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现。

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认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途径

1, 引入用于农林渔牧生产、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造和恢复、观赏等目的的物种

2, 随着贸易、运输、旅行、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无意识等引进)

3, 靠着资深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传入(自然传入)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Liebig最小因子法则: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植物佐能忍受的最小值,其相对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大)

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的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Shelfofd耐性定律:指每株或每种植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性范围

适应:一种植物在某种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适应。广义:植物所具有的任何

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都称之为适应。狭义:植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认可可遗传特征,这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态幅: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地段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执行一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2,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3,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4, 群落内部各种植物相互作用

5, 群落与环境互相影响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比优势种更强的为建群种)。

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它依赖于优势种所提供的条件,如果优势种被排除,则导致它们在生境中丧失,如附生性植物、寄生生物等

GPP 总初级生产力: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所固定的光合产量。

生物量:单位面积内植物的总重量,一般以干重表示

NPP 净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所固定的光合产物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余下的部分即净初级生产力

植物群落的波动:是指在短期或周期性的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下,植物群落出现逐年或年际的变化

植物波动的特点:

1, 群落逐年或年际变化方向的不定性

2, 变化的可逆性

3, 在典型情况下植物种类组成有相对稳定性

植物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外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演替系列:按顺序发生的一系列群落称演替系列

先锋群落、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早定居下来的物种称为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具在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群落称为先锋群落。

演替与波动的分别:

1, 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

2, 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变化,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

植物群落分类单位

·中国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的上下再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p 植被型: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p 群系: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兴安落叶松林,大针茅草原等

p 群丛:主要种类组成相同,外貌结构一致,并与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相互关系的一些植物群落的联合。

中国植物分类系统

·植被型:如草原

·群系:如羊草草原

·群丛:如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

植被图:又叫地植物学图,是以反映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的专题地图,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其中狭义仅指植被类型图,尤其是指现状植被类型图;广义不仅包括植被类型图(植物群落分布图),还包括植被区划图和其他各类专门性植被图。

光强和水生植物分布(补充知识)

植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1, 大量元素:

(1) 氮: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

(2) 磷:磷脂、核酸、核蛋白、ATP

(3) 钾:酶的活化剂,糖的合成和运输

(4) 钙:细胞壁组成

(5) 镁:叶绿素成分

(6) S:蛋白质和酶的组成

2, 微量元素

铁、锰、硼、铜、锌、氯:酶、辅酶或色素的组成部分

碳素营养 和光合之间的影响:

植物之间的简单的相互关系:

1, 营养关系(植物的营养方式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1) 寄养关系

(2) 共生关系

2, 机械性相互关系

(1) 附生植物

(2) 藤本植物

(3) 绞杀植物

3, 资源竞争关系

(1) 化学促进作用

(2) 化学抑制作用

(3) 化学致杀作用

温度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生态作用

1, 温度与植物水分代谢

(1)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限制植物根系吸水

(2) 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2, 温度与植物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

(2) 光合作用的三基点温度:光合最适温-光合作用达到最高时的温度,热补偿点-净光合为零时温度

藓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和呼吸速率

叶片温度变化对和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3, 温度与植物的呼吸作用

(1) 植物呼吸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

(2) 不同地理起源的植物呼吸温度三基点差异大

4, 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1) 植物各器官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2) 植物自身体温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过程

植物群落调查内容与方法

1, 样方面积的确定

·确定样方面积:通常采用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根据所得数据可绘制种-面积曲线图。

·在曲线转折处所示的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

2, 植物群落型的确定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物种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3, 群落物种多样性

群落的总种数为S, 总个体数为N,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为ni, 第i 个种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Pi=ni/N

4,群落调查---多度

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单位面积的个体数量

统计方法:一是个体的直接计算法,即“记名计算法”,在树木种类,或者详细的群落研究常用;

ü 另一是目测估计法。一般在植物个体数量多而植物体形小的群落(如灌木、草本群落),或者在踏察中,常用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

5, 群落调查---盖度

投影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简称盖度。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面积与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6, 群落调查---频度

频度 是指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7, 群落调查---年龄结构

8, 群落调查---树高、胸径

树高:测高仪测定

胸径:1.3m高度的直径

GPP:总初级生产力,指单 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所固定的光合产物量。

NPP:净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余下的部分即净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单位面积内植物的总重量,一般以干重表示(g DM .m-2)(g C m-2)

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PP减去土壤微生物呼吸(即土壤有机质分解释放的CO2),余下的部分。

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的测定:

1)确定调查区、建立标准样地;

2)每木检尺,测定树高和胸径;

3)按不同径级选出标准木数株伐倒,测定根、树干、枝、叶、果等干重;

4)根据标准木及每木检尺的数据,进行单位面积上生物量的计算;W=n*W标准木/面积

回归计算方法:

W=a×(D2×H)b

森林生产力的测定:

NPP,森林生产力,t.hm-2.a-1

B1, t1时刻的群落生物量;t.hm-2

B2, t2时刻的群落生物量;t.hm-2

H,t2-t1时段的动物捕食量;t.hm-2.a-1

D, t2-t1时段的凋落量;t.hm-2.a-1

草地生产力的计算

Bi+1,一年内第i+1次测定的生物量,包括地上、地下部分

Bi,一年内第i次测定的生物量

n, 一年内测定的次数, 草地一般在生长季节每月测定一次

来源:答案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