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案例分享先说结果:从21年开始关注PH留学,Nora同学最终圆梦CMU MSCF!从美本+高GPA的“标准配置”,到拿下顶尖quant项目的录取,她的申请之路离不开PH团队精准的指导和强大的支持,Smart秒回答疑,高效又靠谱!O导师帮她深度梳理职业规划
今天的案例分享先说结果:从21年开始关注PH留学,Nora同学最终圆梦CMU MSCF!从美本+高GPA的“标准配置”,到拿下顶尖quant项目的录取,她的申请之路离不开PH团队精准的指导和强大的支持,Smart秒回答疑,高效又靠谱!O导师帮她深度梳理职业规划,把简历和文书改得足够technical,还有班主任尽职尽责的提醒和多位导师的面试mock,她也许不是背景最强的申请者,但PH让她成为了信息差最小的!哪怕选校激进、申请坎坷,最终也迎来了CMU的转正录取~
姓名:Nora
即将要去:CMU MSCF
高中:首师大附中
本科:Purdue
专业:Math + Statistics
Overall GPA:3.95+
GRE/GMAT:329+4
申请研究生获得的所有offer:CMU MSCF, UChicago MSFM, Cornell MFE, etc.
实习经历:2段Quant research,1段Consulting
发表过的paper/做过几个research:1个research
访谈正式开始
应该21-22年就开始关注了,因为follow了两年ph公众号,一直有看到很多干货的产出,加上往年战绩,我觉得PH是金工申请方面top级别的。再加上我是美本+高GPA,我看到很多背景相似的同学在PH都有很好的结果,样本足够多也能最大程度上帮我减少信息差。所以到23年年底需要确定机构的时候,没什么犹豫,简单跟Smart沟通了下就定了。
PH留学 x CMU MSCF学员案例:
案例 | 11月底找到Smart,最终拿下顶级金工!
案例 | 实习没return后,我决心转行Quant并拿下神级项目offer!
案例 | 拒了两大常青藤,她选择留在本校继续出发!
案例 | 从安娜堡到CMU MSCF,然而一切才只是刚刚开始
案例 | CMU MSCF和return offer间,我还是选择了前者
案例 | 拒绝多个顶级名校,最终选择CMU!
案例 | 不爱着急的我,顺利拿下超多顶级金工!
案例 | 被梦校录取,我11月才开始准备申请
案例 | GPA3.7,我去CMU读金工!
案例 | 真的哭泣,CMU两大王牌项目同时录我
案例 | 明白人都知道,我为啥放弃了MIT
案例 | 校史首例全美第二,报名时还没有疫情...
案例 | 即将去金工的大哥,我来自滑铁卢
案例 | 10月开始准备申请,拿到了全美第2的金工录取
案例 | GPA4.0的我第一次体会被带飞的感觉
案例 | 我,Alec,Offer收割机
部长Smart,O导师,J班主任分别帮助都挺大。面试mock有三个导师也对我帮助很大:CBS MSFE的P学长,CMU MSCF的S学姐和P学姐。
跟O导师的头两次聊天就帮我补齐了很大的信息差,主要是在简历提升和文书思路方面。包括他也和我聊了很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让我了解到自己有非常非常多需要努力补足的,让我更多思考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
J班主任非常耐心和周到,虽然是半DIY的但也经常提醒我各种ddl,询问我的进展。她跟我聊的比较多的是PH以往的一些申请情况样本,我觉得对我帮助非常大,因为我需要知道我在这个pool里面的定位大概是什么水平,让我在申请时候有所参考、减少信息差,这方面认知提高确实也让我申请季心态上稳定很多。
Smart哥基本秒回,很强哈哈哈。而且我觉得跟他聊天沟通非常顺畅,他很直接且客观,不会绕弯子,我可以立刻获得我想要的答案。而且他对于MFE足够了解,包括整个大方向,包括与其他申请方向的比较等等,他的答复我会很信任。
特别感谢大家的帮助,能感觉到老师们都挺认真负责的。我觉得作为半DIY的学员来说,还是很满意的!
1. 跟O导师语音捋文书思路的时候他给了我很多建议,我从最开始不知道怎么入手,到后面能以一个比较清晰的逻辑把我想表达的内容串起来。
2. Mock CBS MSFE时候,我觉得P学长思路特别清晰,很直接地告诉我应该如何回答以及如何准备,很强很强!虽然我没被录取,但我觉得面试发挥的已经足够好,还是很感谢P学长的mock,学习到很多。
3. Mock CMU MSCF的S学姐也是帮我很多。尤其针对比如目前收到什么offer该怎么回答,哪些问题常规,哪些问题重要,面试官想考察什么,她都非常直接地告诉我,我觉得mock一小时顶我自己准备好几天哈哈哈,谢谢学姐!
►问:在申请过程中,PH留学是如何帮你确定专业选择、选校目标的?跟Smart聊完坚定了我想留美做Quant,从职业导向看就确定了申请金工的大方向。J班主任有问过我是否考虑混申,但我比较确定未来职业方向是Quant,所以也确定了不混申。我和J班主任是按照QuantNet排名确定选校的,当时把NYU金工和金数做保底。虽然MFE很卷,但考虑到如果再往下申,申到了也不想去,所以最后保底是只申了NYU。Smart说选校有点激进,整体申请的学校可能有点高了,但是如果只申请MFE不考虑混申,也基本只有这些选择,MFE太卷了谁也没办法保证什么。所以其实是带着一点激进申请的这些学校。职业规划跟O导师聊完后也是决定毕业后先往qr方向走。
O导师帮我修改的简历加入了很多专业名词,让我的简历看起来更technical。他特别强调了要用更量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原来我只写“完成了一项策略回测”,他会建议我补充“使用Python构建多因子选股模型,年化Sharpe Ratio达xxx”这种表述,把我实际的能力和结果体现出来。
在和O导师语音时,他帮助我重新梳理了整段经历的逻辑,比如我在实习时参与的风控报表自动化项目,原本我以为只是简单的Excel自动化,但他帮我挖掘出这是一个涵盖数据处理、定价模型调用和可视化的综合任务,让我意识到这段经历其实非常贴合Quant岗位的需求。于是我把这段经历用更专业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加上“集成希腊值计算逻辑”、“基于衍生品定价模型进行报表自动化”等表述,更加专业和technical。
最开始从故事结构上,导师一开始就指出我的第一版文书逻辑不清、信息密度不够,很多地方是在堆砌经历,没有真正讲出我是谁以及我为什么适合申请这个项目。确实也促使我思考自己有哪些闪光点、擅长什么、未来要往哪里走。
在职业规划部分,我起初只是泛泛地说想成为一名Quant,但导师会逼我往下挖:你想做哪类产品?你擅长哪些技术?你对行业发展趋势怎么看?后来导师建议我结合我在实习中做因子分析的经历,把目标细化,比如希望在头部对冲基金做系统化alpha策略开发,并在结尾补上我的长期目标,未来能自主管理一个小型基金。这样修改后职业规划具体而且有延展性,也能体现出我有在深度思考。
前文也提到了我觉得P学长和S学姐的mock都非常有帮助。能被CMU录取,我觉得和S学姐的mock有很大关系。她对学生要求很高,然后也很了解MSCF的面试,会非常明确地指出来很多可能会踩坑的问题。我觉得一个自信的导师,能让学员也更加自信。很感谢她!本来45min的mock,因为问题过得很细,最后mock了一个多小时。
►问:当时申请的dream program是什么?在众多offer中为什么选择了现在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优点和缺点各有什么?MIT MFin和CMU MSCF。前者无面拒,后者最后把我转正。CMU MSCF比我其他的offer比,项目课程设置更加硬核,而且就业强、业内认可度很高。基本没有犹豫就决定是它了。
我觉得一个是要好好学,拿高分。此外要多去office hour,敢于发邮件reach out教授。我其中一个重要的推荐信就是通过主动发邮件reach out,当时想找这个教授做research,后来他还主动问我想不想上一个graduate-level的数值优化课。我最后还有机会在结课的时候做了presentation。这个课不仅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也让教授更加了解我,这些都是我主动reach out的结果。
就是很开心,拿到一个好结果,给PH争了口气哈哈哈,之后会继续加油!谢谢导师们一直鼓励我!是很跌宕起伏、很长的申请季,但最后有了最满意的结果。我觉得我很幸运!
来自PH的祝福:
一路以来,Nora非常沉着应对各种挑战,跌跌撞撞咱们拿到了最想去的offer。你的冷静无比适合CMU的硬核,我相信咱们一定能在这里开启新的成功篇章!等着你求职的好消息!
来源:易玲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