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你可以卸下所有防备,吐槽老板、抱怨老公、分享见不得光的八卦。
浙江女教师在群里造黄谣被拘2天:成年人最大的清醒,是管住自己的嘴!
01
你手机里,有没有一个置顶的“小群”?
群里就三五个人,不是发小闺蜜,就是至亲家人。
群名可能叫“塑料姐妹花”、“老宝贝之家”或者“我们仨”。
在这里,你可以卸下所有防备,吐槽老板、抱怨老公、分享见不得光的八卦。
你觉得,这是你的“法外之地”,是你灵魂的“私人包厢”。
说什么,都是安全的。
杭州的林老师,也曾是这么想的。
她有两个这样的群。
一个叫“仙女下凡”,里面是她的两个闺蜜。
一个叫“果冻局长群”,里面是她的爸爸妈妈。
在她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私密、最安全的两个角落。
于是,当她听到一些关于前同事的“桃色传闻”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就在这两个群里当成“悄悄话”分享了。
她以为的分享,是茶余饭后的随口一说。
她等来的结果,是一场跨市的抓捕和一份行政拘留决定书。
你敢信吗?
2024年12月3日,凌晨。
天还没亮,几名警察突然出现在她杭州的家门口,将她带走问话。
那一刻的惊恐和错愕,大概是她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
更让她崩溃的还在后面。
12月24日,她接到电话,被要求立即从杭州赶到台州天台县。
她以为是去“谈话”,把事情说清楚。
到了派出所,一张《行政处罚决定书》拍在她面前:行政拘留2日。
理由是:在微信群传播不实信息,构成诽谤,情节较重。
林老师彻底懵了。
“那是我和闺蜜、和我爸妈的聊天啊!”
“整个群就3个人,怎么就成了‘传播’?怎么就‘情节较重’了?”
她不服,将当地公安局告上了法庭,要求撤销处罚,赔礼道歉。
这件事,将在9月24日开庭。
消息一出,网上吵翻了。
有人觉得,这管得也太宽了,以后谁还敢跟朋友说句私房话?
也有人觉得,活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尤其造桃色谣言,就该被狠狠地治。
02
林老师这事,看着离我们很远。
但你往周围瞅瞅,会发现我们早就活在了一个没有绝对“私密”的世界里。
你以为的“私人领地”,可能早就是别人的“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能打包带走。
还记得前阵子的一个新闻吗?
一家公司的几个员工,嫌工资低、福利差,就自己建了个微信群,天天在里面吐槽公司。
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情绪树洞”,关起门来说话,老板总管不着吧?
结果,群里出了个“内鬼”,把所有聊天记录一截图,打包发给了老板。
第二天,这几个人就一起收到了辞退通知。
你看,你全心信任的“兄弟”,转身就能为了点利益,把你卖得干干净净。
林老师的遭遇,和这几个员工的被辞,本质上是同一件事。
他们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高估了关系的牢固,低估了人性的复杂,更错估了网络时代“私聊”的风险。
你对着屏幕敲下的一段八卦,你以为只是说给了群里那两三个人听。
你忘了,你的话并没有消失在空气里。
它变成了一段数据,被永久地储存在云端。
它躺在群里每个人的手机上,只需要一个“转发”或者“截图”的动作,就能瞬间抵达全世界。
那一刻,你所谓的私密,就成了一个笑话。
作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过这样一段话,今天看来,简直是为微信群量身定制的: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一个几人的小群,就是一个微型的“乌合之众”。
当一个人抛出一个“瓜”,另一个人为了融入气氛,往往会添油加醋地补充细节,哪怕这些细节全是自己脑补的。
谣言,就在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谋”中,被捏造、被放大、被传播。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只是随口一说,但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罪责难逃。
03
这个时代,有一种很可悲的幻觉,叫“私域幻觉”。
我们错误地把数字空间里、有记录、可复制、能转发的对话,当成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说过就忘的耳语。
这种幻觉,源于三个致命的陷阱。
第一个,是技术的陷阱。
微信的交互界面,太有欺骗性了。它模拟了真实世界的对话场景,让你感觉温暖又亲密。
但你忘了,屏幕背后不是温暖的客厅,而是冰冷的代码和服务器。
你说的每一句话,发的每一张图,都会被记录。你永远不知道,屏幕对面的人,是正在和你交心,还是在默默地录屏。
第二个,是人性的盲点。
我们总觉得,家人、闺蜜,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人。
但你忘了,人性是流动的。
再好的关系,也可能因为嫉妒、误解、利益而产生裂痕。
他今天可以为你两肋插刀,明天就可能插你两刀。
你把自己的前途和声誉,押注在别人的人品上,这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第三个,是匿名的放纵。
隔着一层屏幕,我们似乎就拥有了“虚拟面具”。
说话不必负责,做事没有后果。
在现实中温文尔雅的人,到了网上可能就恶语相向。
这种匿名的快感,会不断侵蚀我们的道德底线,让我们在口舌之快的路上,一路狂奔,直到撞上法律的南墙。
古人早就用一句民间谚语,说透了言语的凶险:
“舌为厉害之本,口是祸福之门。”
你的舌头,是滋生利益与祸害的根本;你的嘴巴,是引来灾祸与福气的门户。
在古代,这句话是比喻。
在今天,这句话是写实。
你的每一次敲击键盘,都可能真的打开一扇通往拘留所的大门。
04
林老师的拘留单,其实也是给我们每个人的一张提醒单。
它提醒我们,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住自己的嘴。
这份清醒,不是让你从此噤若寒蝉,变成一个无趣的哑巴。
而是让你在开口之前,多一份审慎,多一份敬畏。
具体该怎么做?
下次,当一个“惊天大瓜”被丢到你面前时,先别急着转发和评判。
让它在你的收藏夹里,静静地躺上24个小时。
你会发现,很多让你义愤填膺、不吐不快的事情,一天之后,要么反转了,要么你根本就忘了。
时间,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
如果,你真的心里有火,有怨气,有不吐不快的槽。
打开你手机的备忘录,对着它,酣畅淋漓地敲上一万字。
然后,全选,删除。
你会发现,情绪得到了发泄,你的人身也依旧安全。
这叫“无痕吐槽”。
真正的成熟,不是话变少了,而是渐渐懂得了,什么话根本不必说。
与你无关的八卦,别聊。
未经证实的消息,别传。
伤害他人的恶语,别讲。
管住嘴,守住心。
这才是成年人世界里,最顶级的自律,也是对自己最周全的保护。
来源:云朵妈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