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起不少人关注:一个8岁的男孩被家里养的仓鼠咬了一口,虽然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但最终还是因病离世。
最近,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起不少人关注:一个8岁的男孩被家里养的仓鼠咬了一口,虽然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但最终还是因病离世。
不少人疑惑:不是打了疫苗吗?怎么还会这样?其实,这背后藏着不少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健康误区,特别是一些家长的处理方式,给孩子带来了严重后果。
这场悲剧的发生,并不是突如其来。它的背后,是一连串看似“无关紧要”的错误。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提醒广大老年朋友们,尤其是带娃的老人,千万别再犯同样的错。
被鼠咬了,真的会得狂犬病吗?
很多人一听“狂犬病”,第一反应就是狗咬人。但其实,不止是狗,像猫、狐狸、蝙蝠,甚至老鼠、仓鼠、兔子等动物,如果感染了狂犬病毒,也可能传播给人。
虽然仓鼠传播狂犬病的概率非常低,但一旦感染,后果是致命的。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脑炎,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
也就是说,只要病毒进入人体,等到症状一出来,不管你多强壮、有多好的医生,也救不回来。所以我们对待狂犬病,必须是“宁可多防,也不能少防”。
疫苗打了,为啥还是没保住命?
这就是关键问题了。很多人以为,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狂犬疫苗能起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说只要打一针、打足五针,就一定没事。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犯了4个关键的错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第一个错误:伤口没处理好
孩子被咬后,家长只是用清水冲了几秒钟,就匆匆带他去打疫苗了。这一步,太关键了。狂犬病毒最初是藏在伤口表面的,只有第一时间清洗、消毒,才能赶走病毒。
正确的做法是:用肥皂水或者流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如果有条件,尽快去医院处理伤口。尤其是伤口比较深、出血的,更要认真对待。
就像衣服上沾了毒液,必须第一时间洗干净,否则毒素会渗进去。同样的,伤口不处理好,病毒就可能沿着神经爬进大脑,疫苗都赶不上它的速度。
第二个错误:没有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很多人只知道打疫苗,却不知道还有一种叫免疫球蛋白的药物,特别重要。它就像是“临时警察”,在身体还没产生抗体之前,先帮你挡住病毒。
尤其是咬伤比较严重,被咬的部位靠近头面部、神经丰富的地方,或者孩子年纪小、抵抗力差的,都需要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在这个事件中,孩子虽然打了疫苗,但没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身体自己产生抗体时,病毒已经“占领高地”了。
第三个错误:对仓鼠掉以轻心
很多人觉得,仓鼠是小动物,不像野狗那么危险。还有人说:“家里养的,干净得很,不会有病。”这种想法太危险了。
狂犬病毒并不看动物大小,也不看干净不干净。只要被感染,仓鼠照样可以传播。而且仓鼠不像狗,会经常去打疫苗,一旦被感染,没有任何外在表现,和正常时候一模一样。
别把“没发病”当成“没问题”,病毒可以潜伏很久。有的人被动物咬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发病,到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第四个错误:打疫苗后掉以轻心
打完疫苗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人打了一两针就停止接种,有的打完五针后喝酒、感冒、熬夜,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疫苗需要在身体里慢慢激发免疫力,这个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就像你种下一颗种子,还得浇水、晒太阳、除草,才能长成大树。如果你种下后不管不问,再好的种子也长不出来。
在这个悲剧中,孩子打完疫苗后没多久就发烧了,家长以为是感冒,就吃了退烧药,也没去复查。其实,这可能是病毒已经开始活动了。如果那时能及时再检查一下,也许还有一线希望。
孩子走了,留下的教训不能白学
说到底,这场悲剧并不是仓鼠的错,也不是疫苗的错,而是我们对健康知识了解太少,对危险的判断太轻,最后让本可以避免的事,变成了无法挽回的伤痛。
尤其是很多爷爷奶奶带孙子,觉得自己经验多,其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咱们不是医生,出了事就得依靠专业的办法处理,不能拍脑袋做决定。
比如,有的老人看到孩子被咬了,就拿醋擦、用酒精灌、甚至贴草药,这些做法不但没用,反而耽误了救命的黄金时间。健康这件事,不能靠“听说”,得靠科学。
家里养宠物,老人要知道的几件事
现在不少家庭养猫养狗养仓鼠,宠物是个好伙伴,但也要有科学的养法。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老人,下面几件事要牢牢记住。
第一,宠物每年都要打疫苗,特别是狂犬疫苗一针都不能少。第二,孩子和宠物玩耍时,大人一定要在旁边看着,不能让孩子乱摸、乱逗。
第三,一旦被咬,就算是轻轻一口,也要认真对待,马上处理伤口,及时去医院。第四,不要迷信偏方,也不要擅自停药,听医生的安排,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有个老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疏忽来。”健康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回不来
这位8岁男孩的离世,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提醒。健康的知识、科学的处理,关键时候能救命。
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文化不高,但生活经验丰富。只要愿意学、肯去问,就没有学不会的。孩子还小,靠不住,只有我们这些大人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门。
别再觉得“咬一口没事”“打了疫苗就安全”“家里宠物干净”。狂犬病不讲道理,它只看你有没有防住。
希望这篇文章能敲响更多人的警钟,别等事情发生了才追悔莫及。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学点靠谱的医学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参考文献:
[1] 何晓燕,刘碧清,陈少丽.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14-115. DOI:10.3969/j.issn.1673-7210.2010.32.066.
[2] 殷文武,王传林,陈秋兰,等.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7):668-679.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9.07.004.
[3] 周之晖. 狂犬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115-11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0.21.070.
来源:栗子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