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8:12 1

摘要: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之一,黄浦江已然是融在每个上海人DNA里的符号。但恐怕很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未必清楚,黄浦江不是纯天然河流,而是人工开凿的!是的,世上本无黄浦江,它因水患而生,至今约618年!

纵观上海发展史,黄浦江总在每个关键节点,

发挥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有多少人不知道,这条长113公里,

流经上海11区的母亲河,其实是条人工河?!

黄浦江的发展史,就是上海发展史的缩影!

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之一,黄浦江已然是融在每个上海人DNA里的符号。但恐怕很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未必清楚,黄浦江不是纯天然河流,而是人工开凿的!是的,世上本无黄浦江,它因水患而生,至今约618年!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上海的另一条母亲河——苏州河。数百年前,苏州河还叫吴淞江(上海段后改名苏州河),是太湖排水和江南水网的出海要道,史载“江阔二十里”,那叫一个壮观。而当时的黄浦江还叫大黄浦,是淀山湖一条普通河流,江宽仅百余米。

唐朝时期,吴淞南岸的青龙镇(青浦白鹤)是水路交通枢纽和对外港口,最为繁华。但到了元末明初,吴淞江由于淤浅严重,下游缩窄至150余仗(500米),青龙镇也由此落寞,人们泊船也改到上海浦口,上海镇才崛起。

上海吴淞口平陆地貌

当时的江南,由于吴淞江下游几乎淤成平陆,每逢大雨就会发生重大水患,百姓苦不堪言。1403年,明永乐帝派夏原吉前往治水,经过2个月的围修、筑堤、制闸,却并没什么进展。

正焦头烂额呢,一个叫叶宗行的学生,提出了颠覆性的建议——放弃吴淞江河段,采用疏导的方式,挖深挖宽范家浜,接通大黄浦和吴淞江近海江段。而范家浜,就是如今外白渡桥至复兴岛的黄浦江段。

黄浦江入海段是挖出来的

经过十多万民众疏浚开挖一年多时间,一条近40公里的人工河道(占黄浦江总长近1/3)竣工,浦江合流,黄浦江雏形形成:从淀山湖一路向东,然后往北汇入东海。原本的吴淞江入海口,也变成了黄浦江入海口,史称“黄浦夺淞”。

最大的麻烦解决后,其他河道再进行一番疏导,将太湖水引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江南水患也最终得以平稳。这一番大动作,堪称古神话“大禹治水”的现实翻版。

清朝时,大黄浦才改名黄浦江

此后数百年,苏州河在一代明臣海瑞的治理下改道汇入大黄浦,杭州湾筑海塘,嘉杭湖水也汇入黄浦江,河宽增至300至770米,入海口冲刷改道吴淞口,天时、地利、人和,才成就了黄浦江神话,堪称人类水利工程的巨大胜利。

黄浦江孕育上海百年工业文明发展

上海是全国最具国际性的城市,而黄浦江则是它通向世界的开始。随着黄浦江的流向变化,上海也逐渐出现了浦东、浦西两大分野。黄浦江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等11区,其中奉贤、浦东以及闵行部分地区,就在浦江以东,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属于“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范畴,当然现下就不一样了。

全球的世界级城市,绝大多数傍水而起,因为它们脱胎于古代农业城市、近代工业城市,饮用、灌溉、运输、生产,都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水。黄浦江畔,过去只有浦西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一条天际线,90年代浦东的崛起,再添小陆家嘴现代楼宇天际线,左右交辉。黄浦江也不再是市区与城乡结合部的分界线,已经从“城市边缘线”一跃而成连接大鸟腾飞两翼的“城市中心线”。

繁荣的商贸,促使上海从一个农耕小城向现代工商业都市的转变,在黄浦江畔催生了无数工厂、仓库、码头。

徐滨江老照片

徐汇滨江现状

工业发展100年,黄浦江从吴淞口到徐浦大桥,蜿蜒42.5公里的江岸线,一度被工业建筑占据得满满当当。

画面资料@纪录片《黄浦江》

包括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中国第一座发电厂杨树浦电厂、中国最大的造船厂江南制造局等等……

正是江畔那些林立的烟囱,巨型的吊塔,奠定了上海是中国最大工商城市的基础。1930年代,上海一度拥有远东最大金融中心的称号!

百年工业文明终向信息化时代发展,黄浦江两岸开启了新一轮的综合性改造,这也是改革开放后,除浦东开发之外,又一项世纪工程!

2017年12月31日,黄浦江两岸45滨江岸线全线贯通。幸运的是,杨浦滨江、东外滩、徐汇滨江、世博滨江等江岸,很多重要的工业遗址被保留改造。

现如今上海还设有一个坐船游浦江的项目,初来上海的游客,很多人会在外滩浦江游览码头上船,顺江而下,一路饱览外滩之上错落有致的西式建筑。尤其是夜间,华灯齐上、璀璨华丽。船过苏州河,更可见上海港国际客运站,来自世界各国的客轮,鸣笛和你擦肩而过。再往前则是共青森林公园与吴淞口西炮台址,历史教科书上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殉难地便在这里。再往后到长江口,便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来源:殊书观察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