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60年癌症,93岁孙燕院士警告:平时别碰4样东西,别不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7:46 1

摘要:刚过完退休纪念日,王大爷和老伴在家里晒太阳,聊到如今高发的癌症,感叹身边不少同龄人都被“盯上”了。老伴随口一问:“听说有研究60年的院士专门提醒,哪些东西该远离,你知道吗?”王大爷挠挠头,半信半疑:“咱们都注意干净卫生了,哪来的那么多禁忌?”可说完这句,大家心

刚过完退休纪念日,王大爷和老伴在家里晒太阳,聊到如今高发的癌症,感叹身边不少同龄人都被“盯上”了。老伴随口一问:“听说有研究60年的院士专门提醒,哪些东西该远离,你知道吗?”王大爷挠挠头,半信半疑:“咱们都注意干净卫生了,哪来的那么多禁忌?”可说完这句,大家心里又犯嘀咕——有些看似无害的日常习惯,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伤害着我们的健康。

就在此时,饭桌电视里却正好播放着93岁孙燕院士的健康讲座。这位中国肿瘤内科奠基人,近60年如一日扎根于癌症防治一线,精神矍铄、思维敏锐。他一开场就抛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忠告:“有4样东西,最好别碰,否则多半是‘自毁’。”

一时间,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都陷入沉默——那些平日里习以为常的“老友”,为何会招致院士如此重磅的劝诫?到底是哪些东西暗藏风险?有没有科学依据?而我们日常生活又该如何选择?

许多人认为只要不多抽、偶尔解个馋,香烟对身体影响不大。但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国内烟民已超3.5亿,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140万以上。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多达7000余种,包括69种明确致癌物,如亚硝胺、多环芳烃等。吸烟不止是肺癌“元凶”,还显著增加食管癌、口腔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风险。

长期吸烟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要远高于非吸烟人群。有研究跟踪10年发现,每日吸烟20支及以上者,肺癌死亡风险约为非吸烟者的14倍。即便是所谓“低焦油”烟,也无法逃避致癌成分带来的长期慢性损伤。孙燕院士反复强调,想防癌,离香烟越远越好。戒烟,每推迟一天,风险就多一分。

多少老人习惯省吃俭用,看到馒头、水果、面包有点发霉,切掉坏处继续吃。他们不知道,这一口,可能就在为肝癌埋下隐患。原因在于黄曲霉毒素——一种极强致癌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它的毒性约为砒霜的68倍,甚至一粒被污染的花生,就足以对肝脏造成无法逆转的损伤。

即使外表切去霉点,毒素也可能早已扩散。每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超40万,很多病例和食用发霉食物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夏季尤其要警惕,大米、玉米、花生、面包保存不当极易生霉。院士多次在讲座中提醒:哪怕剩下九成完好,一旦发现发霉,请坚决扔掉,不要心存侥幸。

火腿肠、熏肉、腊肉、罐头……不少人离不开这几口“咸香”。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其中常用的防腐剂、添加剂,如亚硝酸盐,在体内易转化为亚硝胺,这是迄今已知极强的消化道致癌物。数据显示,经常食用加工肉制品的人群,其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不多吃无妨”也是一种常见误区。加工肉的危害在于长期、反复、频繁摄入,甚至每天一小包、每周几次,日积月累都会造成基因损伤和慢性炎症。孙燕院士提醒,新鲜肉类始终优于任何加工肉,家里如有老人、小孩,尤需严控比例。

谁能拒绝一串刚出炉的烤肉、炸鸡呢?可背后的健康账本却令人胆寒。油炸和烧烤过程中,食物经受高温裂解,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爱吃烧烤、油炸食物的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提升近30%。不止如此,油炸食品还“附赠”高热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肥胖和代谢异常。

澳门大学开展的一项动物实验证明,油炸食品接触高温油脂后,多环芳香烃水平显著升高。人体摄入后,会促进致癌基因的表达、加速细胞突变。尤其对肝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等高危人群,油炸、烧烤食品可谓最该远离的“美味陷阱”。

孙燕院士说:“防癌,重在提前行动,等到有症状就为时已晚。”那普通中老年人如何真正远离上述风险呢?院士多年临床总结出3大防癌秘诀,依托于科学证据,每一条都值得尝试。

1.饮食不过量,警惕肥胖

孙燕院士反复强调:“宁愿饿着别撑着。”肥胖会显著增加肠癌、肾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风险。建议每餐吃到七分饱,每一口多嚼20次,减少高脂、油炸、红肉摄入。长期坚持,能让“三高”和癌症风险双降。

2.每年体检,有备无患

许多肿瘤“潜伏”期极长,早期无症状。如果能每年进行1-2次体检,很多早期癌变可被及时发现,提高5年生存率。特别是消化道、肝脏、肺部等高发癌症,越早筛查、越有底气。

3.别忘了心理健康,学会解压

临床经验显示,长期压力、抑郁、情绪低落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为癌细胞创造“可乘之机”。孙燕院士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寻找乐趣,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定期锻炼,释放压力。简单的散步、听音乐、与人聊天,都是抵抗癌症的良方。

4.健康防线,始于细节

回到一开始王大爷的疑问,也许我们都曾有过“偶尔一下没关系”的侥幸。但“只要你不戒,这4样东西就总在诱惑你、伤害你”。正如93岁孙燕院士所说,“预防胜于治疗,选择好每一天的小事,就是拥抱健康的第一步。”千万别等出事才后悔,今天就从饭桌和习惯改起,给自己一个无悔的未来。

最后提醒,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防癌措施需结合自身情况科学选择,若发现异常或有家族高发等特殊风险,请务必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个体化建议。文章提出的建议可有效降低癌症风险,但无法完全替代医生面诊与个体诊疗方案。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官网

3.《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4.《科研成果_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5.《GCP中心_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来源:张守健康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