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8月税收增速回正,财政政策还需持续加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7:45 1

摘要:财政部公布的最新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48198亿元,同比增长0.3%,累计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微增0.02%,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这个8月,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48198亿元,同比增长0.3%,累计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微增0.02%,累计增速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不过,支出端出现略微回落,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79324亿元,同比增长3.1%,累计增速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在反内卷政策的推动下,PPI降幅收窄,对税收收入的拖累边际缓解。同时,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对税收收入的支撑较为明显。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还需增强,宏观积极政策仍需加码。”国泰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在分析数据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接下来,我国财政政策还需持续加力。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后,“类财政”功能释放或将对扩内需有所支撑。此外,财政部表示,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8月税收同比连续5个月为正

从数据来看,1—8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持平至0%;单月数据来看,8月广义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回落至0.6%,其中公共财政收入当月同比提升至2.6%,基金收入当月同比再度转负至-6.0%。从狭义收入来看,当前增速回落,结构分化。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相比7月的2.6%有所回落。

8月单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59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月放缓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4%,比上月放缓1.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8%,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9.1个百分点。

“第一本账收入中,税收当月同比连续5个月为正,非税收入相应走低。今年4月起税收当月同比已连续5个月为正,8月税收、非税当月同比分别为3.7%、-3.8%。”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主要税种中,增值税收入当月同比增长4.4%,增速与前值4.3%基本持平;消费税收入同比增长0.9%,较上月放缓4.5个百分点,与同期消费转弱表现一致;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3.4%,比上月大幅加快27.0个百分点,主要与去年同期低基数有关,同时,叠加科技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今年以来税收有强支撑以及“反内卷”推进下部分行业减少无序投资、当期利润或有所改善;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9.7%,比上月放缓4.2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股市高涨的背景下,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同比增幅高达226%,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小。此外,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收入降幅较为明显,在梁中华看来,出口退税收入增速回升,反映内需还需提振。

一个亮点是,非税收入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回落。2025年1—8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5%,其中8月当月同比增速-3.8%,相比7月增速-12.9%降幅有所收窄。

“7月非税收入的同比降幅之所以较高,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近4个月,非税收入同比回落,反映了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边际减弱,也体现了非税收入的依法、规范、精细管理的提升。”梁中华表示。

土地相关收入中,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月同比下降1.4%,其中8月当月增速-5.7%,相比7月的8.9%有所回落,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调整依然使得土地市场承压。

支出仍以民生为主

8月单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录得18587亿元,同比增长0.8%,相比7月的3%有所回落,或主要受到收入端的约束。

从分项看,民生领域支出延续高增长,基建领域支出仍然偏低。

具体来看,2025年1—8月,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支出增速同比分别为10.9%、4.0%、2.5%,均高于总体支出增速。从2025年8月当月看,社保就业、教育支出延续7月高增长趋势;同时,8月节能环保、交通运输支出增速大幅回升,主要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有关。不过,四大项传统基建领域,城乡社区、农林水务当月同比分别-16.8%、-22.9%,分别拖累1.3%、2.1%,是本月公共财政支出走弱的核心拖累项。

2025年1—8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0.0%,这一高增长主要源于各级政府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从8月当月看,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9.8%,相比7月当月增速42.4%有所回落,但是仍处高位。

于博表示,未来在显性债务膨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债务付息压力的控制,这客观上也需要货币流动性、降息的配合,根据年初预算中的债务付息支出规模,简单测算国债、一般债的新增加权利率在1.76%左右,近期利率上行,若后续仍有新增化债额度前置至今年Q4发行,不排除央行通过购买国债,对财政发债融资、付息予以配合。

在他看来,财政部表示“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化债的两个主要品种中,新增专项债往往在第二年发行,置换债一次性批完6万亿元额度,根据历史经验,或仅有置换债理论上可前置至今年发行,后续持续跟踪,另外关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落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