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封信,一个故事,一段情,讲述不一样的医患故事。用我们放心、顺心、贴心、暖心的服务,抚慰病痛,燃点希望。人文省中医,为您的生命与心灵护航。
一封信,一个故事,一段情,讲述不一样的医患故事。用我们放心、顺心、贴心、暖心的服务,抚慰病痛,燃点希望。人文省中医,为您的生命与心灵护航。
感人故事
朱翠玉:无声的“对白”——用眼睛倾听,用手掌述说
(大学城医院外一科(腹部外科)、外二科(血管甲状腺外科))
深夜的大学城医院外一科(腹部外科)病房迎来一位特殊的患者——聋哑人小玲,她因急性胆囊炎蜷缩在诊床上,像一只受伤的“虾米”,剧痛让她用指甲在掌心掐出血痕,却发不出半点呻吟。朱翠玉护士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坚定地注视着她惶恐的眼睛,用清晰的口型说道:“别怕,有我在。”尽管她无法听到,但朱护士相信,眼神和肢体语言也能传递出温暖的力量。
术前准备成了一场无声的奔赴。朱翠玉化身“视觉翻译”,用加粗记号笔在护理记录板写下“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将文字与胸牌并举确保小玲理解;抽血前展示自制“采血步骤图”示意;用手机播放胆囊切除手术动画,让小玲更直观了解手术;送手术推床时,朱护士一边在小玲掌心画圈安抚,一边举起写着“麻醉就像深睡眠”的卡片……小玲紧绷的心终于有处安放,眉头渐渐舒展。
术后巡房时,朱翠玉发现小玲默默地蜷缩在病床上,手指在床栏边反复摩挲,却发不出半点声音。她立刻掏出自己连夜制作的沟通工具——彩色的疼痛分级表情包以及肠蠕动恢复“列车进站图”。当小玲用指尖点在高级哭脸和车站中间站时,朱护士立即在护理记录板写下“马上处理”,字迹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当温热药熨包缓解了小玲的疼痛后,她忽然一手握拳,置于胸前,然后向陪伴她的朱护士伸出了拇指——这正是专属于聋人表达“谢谢”的特殊手势。
在这个寂静的病房里,不需要言语,一个手势就足以让所有付出都变得值得。朱翠玉用专业与爱心证明:即使在没有声音的世界,温暖也能被“听见”,关怀也能被“看见”。
大学城医院西药房:服务改进“一小步”,取药体验“一大步”
“以前拿个药,排队得大半天,有时还会排错队,现在有你们的指引,现场秩序井然,真是太省心了!”马先生感慨道。短短几分钟完成取药的他,眼神里满是惊喜与感激,而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大学城医院西药房“以病人为中心”的生动写照。
曾经,在大学城医院西药房,取药窗口前排着的长队,像一条蜿蜒的长龙,患者们焦灼的眼神中满是无奈,等待的叹息声此起彼伏。
西药房直面困难,开启了一场“暖心变革”:高峰时弹性增开窗口,药师们快速穿梭调配;引入高拍仪并进行系统培训,扫码效率大幅提升;精简用药指导单,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夜幕降临,下班铃早已响过,本该下班的西药房药师们,毫不犹豫地奔赴其它部门进行支援。他们的指尖快速飞舞,脚步急促流转,动作快而不乱,每一句应答都饱含着对患者的关怀。当送走最后一位患者,月光已洒满归途,他们的身影虽疲惫,却闪耀着医者仁心的光芒。
“每一盒药承载责任,每一次服务传递温度”,大学城医院西药房用行动诠释着这份承诺,从漫长的等待到几分钟的便捷,改变的不仅是流程,更是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化作了看得见的温度。在守护健康的路上,他们始终以爱为舟,让温暖流淌。
供 稿 | 朱翠玉、大学城医院西药房、 病 人 服 务 中 心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杨晓雁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