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高峰挤进广州地铁三号线,车厢里八成的人都在刷手机下单、看直播、抢理财,后台跑着的正是榜单里那76家广东公司。
51万亿,听起来像天文数字,可它真的落到了广东人的日常里。
早高峰挤进广州地铁三号线,车厢里八成的人都在刷手机下单、看直播、抢理财,后台跑着的正是榜单里那76家广东公司。
榜单一出,朋友圈里最热闹的不是谁排第一,而是“平均营收破千亿”这句。
有人调侃:千亿?
我月薪五千,差了两个零。
可下一秒,他点的奶茶就是东莞那家供应链公司30分钟送到的。
数字很大,生活很小,但两者就这么悄悄扣在一起。
细看城市分布,广州33家,深圳29家,佛山东莞珠海中山加起来才14家。
差距肉眼可见。
深圳朋友不服气:我们搞科技,他们搞批发,能一样吗?
广州朋友回怼:别忘了33家里有一半是金融和物流,真以为千年商都是吹的?
吵归吵,高铁半小时互窜,订单照样飞来飞去。
最扎眼的是184家新兴服务业挤进500强,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以前说“服务业”就想到端盘子,现在想到的是云服务器、无人仓、跨境支付。
佛山一家做家具的老板去年还在愁出口,今年把设计图丢给广州的3D渲染公司,十分钟生成虚拟展厅,中东客户直接下单。
他感慨:原来“服务”也能当硬通货。
人均营收328万,人均净利21万。
有人酸:又被平均了。
可猎头群里却炸锅,深圳南山一家云计算公司给应届生开40万年包,附带一句“上不封顶”。
数字不会说谎,它把人才吸过去,也把房价再往上推了一格。
广东的秘诀?
一句话:让工厂和服务业谈恋爱。
东莞的仓库里,机器人搬货,后台算法是深圳程序员写的;佛山陶瓷厂的展厅里,VR导览是广州设计公司做的;连珠海一家打印耗材小厂,都找了中山的律所做跨境合规。
谁还分得清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混在一起,才是新的广东味。
榜单像一张体检报告,告诉你哪儿长得壮,哪儿还缺钙。
接下来,如果绿色算力、银发经济、跨境数据流动这三块肌肉再练起来,51万亿可能只是个热身。
下次路过广州塔,别只顾拍照。
抬头看一眼灯火,里面跳动的也许就是明年榜单上的新名字。
来源:欢快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