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跌入舆论泥潭!公关踩雷讥讽顾客,难怪罗永浩敢直播对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7:28 1

摘要:当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在网上蔓延开来时,这个曾经靠着“大排长龙”证明自身受众的餐饮品牌,正悄然付出着难以估量的品牌代价。

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当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在网上蔓延开来时,这个曾经靠着“大排长龙”证明自身受众的餐饮品牌,正悄然付出着难以估量的品牌代价。

这场风波不仅让西贝被贴上“最差公关”的标签,铺天盖地的“西贝道歉”声浪更是压得品牌喘不过气,也意外给整个中国餐饮行业,上了一堂关于品牌关系管理的“公开课”。

很多人都在猜测,看着这些汹涌的舆论,西贝的掌舵人贾国龙会作何感想?

若是他只把这场危机归结为“没第一时间给罗永浩道歉”“没及时安抚消费者情绪”,那西贝的未来恐怕依旧难逃困境。

有人假设,要是贾国龙一开始就道歉,是不是就没事了?可事实并非如此。

这起事件短短几天就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可想即便当时道歉,也不过是“速败”与“缓败”的区别,没能触碰到问题的核心。

毕竟预制加工本身没错,价格偏高有其受众,口味不惊艳也属正常,这些都是消费者与品牌的双向选择,西贝过去的火爆早已印证了这一点。

而贾国龙真正的失误,在于没能读懂品牌与用户关系的本质:面向公众的有效沟通。​

贾国龙其实有意识地做着创始人IP运营,在短视频平台上发探店视频、分享经营理念,偶尔还会开直播,可他的沟通始终是“单向输出”,没能与网友实现“双向奔赴”。

他的传播逻辑,从头到尾都是“带货逻辑”,而非“交朋友逻辑”,那些内容透着一股居高临下的疏离感,完全不是年轻消费者喜欢的互动方式。

我曾刷过不少他的视频,几个细节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要么单手插兜、要么抱手胸前,高高在上地高谈阔论、

全程“我讲你听”,一副不接受反驳的权威姿态,而且发布的内容全是品牌视角,发完就不管,毫无运营可言。

看着这样的视频,再想想微博上那些热闹的品牌互动,真的忍不住替西贝惋惜,要是贾国龙能学学其他品牌创始人的沟通方式,了解消费者真正关心什么,也不至于在全网话题最热的时候,彻底失去群众基础。

反观同行老乡鸡,在品牌沟通上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打开老乡鸡的微博,置顶的两条内容格外醒目:其中一个是2024年4月的公开信,不仅回应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质疑,还清晰列出了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菜品的明细。

另一条则是2025年9月10日刚发起的有奖互动福利,网友想要什么,它就跟着做什么。

日常里老乡鸡还会高频发些趣味内容,用充满“网感”的表达和网友在评论区互撩,活脱脱把品牌变成了能和消费者玩到一起的“饭友”,还是那种愿意“撒币”送福利的“饭友”,这样的品牌,谁会不喜欢呢?​

老乡鸡的董事长束从轩更是把“接地气”做到了极致:一会儿挑战衢州辣鸭头,还在评论区抽粉丝送30个;一会儿又去法老演唱会上,和上万人一起喊“咯咯哒”。

高管矩阵和官方账号的高频互动,表面上是娱乐大众、立人设,实际上却是借着这些小事,实现了与公众的有效沟通。​

这时或许有人会反驳:“老乡鸡做的是快餐,西贝走的是高端餐饮路线,怎么能一概而论?”

可看看海尔的周云杰,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企企业家,照样能放下身段和网友“零距离”互动。

这明明就是西贝可以直接“抄作业”的例子。当初周云杰因“同框事件”意外走红,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8000万。

在网友的呼声下,他开通了社交账号,从商业大佬变成了全网第一个靠“听劝”圈粉的企业爱豆。

后来他养成了每晚睡前看网友意见的习惯,偶尔还会回复评论拉近距离,甚至根据网友需求定制出了懒人洗衣机,预售一周就卖出8.8万台。

这份诚意,哪里分什么“高端”与“大众”?​

可惜很多人对公关的理解太过肤浅,觉得公关不过是日常监测舆情、危机时写个严谨的回应。

他们忘了,公关的核心是“构建品牌信任”“管理品牌声誉”,是要在日常里通过“有效叙事”和消费者“双向沟通”,本质上就是“关系管理”。

就像打仗时才发现自己“没朋友”,这种处境有多危险,不言而喻。​

西贝这场风波会失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沟通氛围”错了。

罗永浩一句普通的“抱怨”,西贝本可以用调侃轻松化解,可贾国龙一句“起诉”的回应,直接把氛围拉到了“对抗”的紧张局面。

他没有关注到罗永浩不只是个顾客,更是个能代表不少网友声音的“嘴替”。

贾国龙真正对抗的,其实是网友对西贝、对他本人的“刻板印象”。​

西贝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点:“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和“25分钟上齐一桌菜,超时免单”。

可这两个点偏偏是“越追求极致越矛盾”,要实现25分钟上齐,很容易导向预制菜;要保证“道道好吃”,又可能推高价格,最后变成“既预制又高价”的尴尬。

定位理论确实帮西贝在初期打开了市场,可当品牌想再上一个台阶时,只靠电梯广告、直播间的“自说自话”远远不够。

西贝和贾国龙缺的,从来不是“受众”,而是“品牌信任”。

要是贾国龙能在日常微博互动里,多科普些预制菜的知识、多收集些消费者的看法,及时调整经营模式,也不至于后来“全面开放厨房参观”时,让所有质疑集中爆发、难以招架。

企业高速发展时,难免会遇到问题;可当品牌有了高知名度,再小的问题都可能致命。

危机时的好应对能救急,但长期来看,品牌更该在日常里多和网友“交个朋友”,既培养了路人缘,又能听到真实建议。

西贝要明白餐饮不该是“孤芳自赏”的生意,只有学会和公众好好沟通、站在一起,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江语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