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庄子·达生》有云:"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世间许多自在,恰恰来自于"忘记"。
放下重负,方能轻装前行
《庄子·达生》有云:"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世间许多自在,恰恰来自于"忘记"。
人生在世,负累太多。记住的太多,放下的太少;在意的太多,忽略的太少。殊不知,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忘记。
忘记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一种生活的哲学。学会遗忘,才能轻装前行,活出自在与洒脱。
忘年,养心
《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年龄,本是数字,却成了许多人的枷锁。忘年,是忘记岁月的流逝,保持年轻的心态,不让年龄定义生命的可能。
唐代诗人卢纶曾写道:"不觉老将至,瘦来身似鹤。"年过七旬的他,仍与年轻人吟诗唱和,切磋诗艺。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却记住了对诗歌的热爱,留下了美誉。
近代画家齐白石衰年变法,在古稀之年大胆创新,开创红花墨叶一派,终成一代大师。他曾自题:"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其忘年进取之心,令人敬佩。
忘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谦逊。忘记岁月的界限,心灵才能自由翱翔。
心若不老,岁月奈何?忘年者,永葆青春。
忘言,养性
《道德经》云:"大辩若讷","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世间诸多烦恼,源于口舌之争。忘言,是忘记争辩的冲动,放下言语的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
北宋名臣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曾遭同僚讥讽。一日下朝,有人隔帘指他说:"此子亦参政耶?"吕蒙正佯装不闻,径直而过。同僚为他鸣不平,欲追查其人,却被他制止:"若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不知也。"
这份忘记的智慧,让他避开了无数纷争,最终三度出任宰相,成为一代贤臣。
世间是非,多起于口舌。忘记他人的恶言,不执着于一时之辩,方能涵养性情,专注大事。
智者不争,仁者不言。忘言者,得以修身养性,成就大业。
忘烦,养神
《菜根谭》有言:"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若事事牢记于心,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忘烦,是忘记过去的烦恼,卸下心中的包袱,安住当下的自在。
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却能写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诗句。他忘记贬谪之苦,记住山河之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这份忘记烦恼的智慧,让他在逆境中依然活得精彩,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烦恼如乌云,遮挡心灵的阳光。忘记烦恼,不是逃避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后的放下,是经历磨难后的超脱。
忘烦者,心神安宁,自在从容。
《小窗幽记》中说:"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人生最大的富足,不在于记得多少,而在于忘记多少。忘年,让心灵永远年轻;忘言,让性情更加平和;忘烦,让精神得以安宁。
忘记,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学会忘记,才能更好地记住真正重要的事物。
愿你学会忘记,活得轻松自在。
你觉得人生中,最应该忘记的是什么?
来源:金鱼涂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