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餐饮圈的“预制菜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西贝和罗永浩你来我往吵个不停,结果没想到,做营销的华与华反倒被卷了进去,还落了个“惹一身骚”的下场。
2025年9月,餐饮圈的“预制菜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西贝和罗永浩你来我往吵个不停,结果没想到,做营销的华与华反倒被卷了进去,还落了个“惹一身骚”的下场。
这事说起来挺有意思,华与华创始人华杉一开始跳出来力挺西贝老板贾国龙,结果被罗永浩当众怼了,最后又反过来给罗永浩道歉,整个过程反转得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老实讲,华杉当时的操作确实有点冒进。
9月11号晚上,他在微博上直接说,西贝是拼了老命把菜做好的企业,贾国龙又特别爱惜自己的名声,罗永浩这么污蔑,他肯定受不了。
到了12号,华杉更激动了,转发微博时直接骂罗永浩是“网络黑嘴”,还说这不是危机公关,就是贾国龙怒了要硬杠。
他甚至还夸西贝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说贾国龙的硬杠给那些忍气吞声的好人做了示范。
本来想帮西贝稳住舆论,可没想到,这么一闹,大家的注意力全转到华与华身上了,等于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华杉这边刚把话放出去,罗永浩那边就接招了。
9月14号晚上,罗永浩在直播里直接把矛头对准华与华,一句“收着6000万咨询费,就教西贝用这套话术糊弄人”,瞬间让华与华成了众矢之的。
他还吐槽,华与华收了钱帮西贝做策划,不光不劝着点,还在边上鼓动西贝硬刚,这不是明摆着证明自己的支招是“扯淡”嘛。
甚至放话说,以后哪个品牌敢跟华与华合作,大家可能会怀疑那个品牌的智力。
说实话,罗永浩这话虽然冲,但确实戳到了关键点。
华与华给西贝做了10年咨询,收了6000多万,这钱比行业里大多数公司都高不少。
结果没几天,反转就来了。
9月15号中午,罗永浩直接在微博上说,华与华的负责人已经给他道歉了,这事可以翻篇,就是个跑题的小插曲。
紧接着西贝也发了致歉声明,这场吵了好几天的风波才算暂时平息。
不过罗永浩后来也说了句公道话,他说虽然华杉这次不顾对错无脑站队,被网友恶搞是活该,但要说华与华是骗钱的,那就有点过了。
毕竟华与华确实做过不少成功案例,帮过很多企业,实力还是有的。
这话倒挺客观,华与华能做到“最贵营销公司”的位置,肯定不是光靠嘴皮子,还是有真东西的。
兄弟俩分工特别明确,华杉管企业品牌战略,华楠管广告创意,现在俩人分别持有公司53%和47%的股份。
他们家的商业模式也很特别,只做全年全案的营销咨询,不接单个项目,也不参与行业投标和比稿,甚至没专门的新客户开发团队。
这种“不迎合客户”的态度,反而让他们在行业里立住了“专业”的标签,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合作。
华与华最核心的东西,是他们那套“超级符号”理论。
华杉说过两句话,一句是“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另一句是“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简单说,就是借助大家熟悉的文化符号,让品牌快速跟消费者拉近距离。
2013年他们还专门出了本书叫《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把这套逻辑拆解开给大家看。
就拿西贝来说,华与华帮西贝设计了“I♥莜”的超级符号,还提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策略,把西贝100多道菜品精简到44道,甚至连“西贝亲嘴打折节”都是他们的创意。
不光是西贝,蜜雪冰城的爆火也离不开华与华。
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主题曲,还有那个圆滚滚的雪王形象,都是华与华的手笔。
本来想的是帮蜜雪冰城打造成亲民的品牌,结果没想到,这歌一出来就火遍全网,雪王也成了年轻人喜欢的IP,直接帮蜜雪冰城抓住了年轻消费群体。
但华与华也不是没翻过车。
2020年,他们帮水星家纺做的“水星家纺超级花边”品牌系统,被人说跟巴宝莉、爱马仕的设计元素长得太像,陷入了抄袭争议。
还有2017年,他们因为做的广告损害了国家尊严和利益,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了8万多广告费,还罚了100万。
这两次事,不光让华与华的口碑受了影响,也让大家开始质疑他们的原创能力和合规意识。
胜利鸟咨询的朱瑞士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挺有道理,他说西贝和华与华在这次预制菜风波里都是输家,罗永浩也算不上赢家,真正赢的是消费者和媒体,消费者赢了知情权,媒体赢了流量。
这话点透了这次风波的本质,华与华本来想帮客户出头,结果没把握好尺度,反倒把自己拖下了水。
说实话,华与华这次的经历,给所有营销公司都提了个醒。
做营销不光要会出创意、做爆款,更要把握好立场和底线。
毕竟客户利益重要,但公众信任更重要。
要是为了维护客户,就不管舆论对错硬刚,最后只会像华与华这样,赚了咨询费,却丢了口碑,这买卖其实一点都不划算。
未来华与华能不能把这次的负面影响挽回来,还得看他们之后怎么调整,毕竟营销行业,口碑一旦塌了,想再立起来可就难了。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