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还传?罗永浩与锤子债务再曝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7:12 1

摘要:“罗永浩又被贴上‘老赖’的标签,这事一出,立马在社交平台炸了锅。”有人说:“不意外,罗永浩创业一路都是坑。”也有人说:“老罗至少比很多企业家要厚道,真还传不是吹的。”但更刺激的是,这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并不是罗永浩个人,而是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企

“罗永浩又被贴上‘老赖’的标签,这事一出,立马在社交平台炸了锅。”
有人说:“不意外,罗永浩创业一路都是坑。”也有人说:“老罗至少比很多企业家要厚道,真还传不是吹的。”但更刺激的是,这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并不是罗永浩个人,而是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企查查数据显示,锤子科技因为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被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涉及的是和紫辉创投的一桩借款合同纠纷。

这事的前因后果并不复杂。锤子科技早年两次向紫辉创投借款,共计1500万。后来公司倒下,债务成了烫手山芋。法院判决公司需要履行2142万余元(本金加利息),结果锤子科技迟迟没还,直接被拉黑,甚至还被限制高消费。按照法律逻辑,这没毛病。但问题是,外界普遍把公司债务和罗永浩本人捆绑,“老赖”这个最刺眼的词,瞬间砸在了他身上。

内部人士很快出来辟谣,说这是“旧闻”,罗永浩早就表态过,愿意以个人名义替公司还这笔债。但转折来了:紫辉创投的负责人郑刚,近两年一直在公开场合“喷”老罗,甚至用各种方式攻击、诋毁。于是老罗态度强硬:钱我不否认,但因为你骂我,所以这笔债务排在最后再解决。听上去有点像市井吵架,但背后却藏着创业者与资本方之间的复杂恩怨。

你说讽刺不讽刺?“真还传”男主角,被一纸老赖公告再度架在舆论的火堆上。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公众对罗永浩的债务问题格外敏感?原因很简单,罗永浩已经把“还钱”做成了一个人设。
2018年锤子科技彻底崩盘,留下6个多亿的债务,本来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场创业悲剧。但老罗选择“硬刚”,公开说自己会想办法还清。于是我们看见他跑去直播带货,卖手机壳、卖小家电、甚至卖过收音机、卖过文具,什么都不挑。到2022年,他宣布已经还完大部分债务。那一刻,网友纷纷点赞,说他是“创业圈最体面的人”。

但问题是,人设一旦立住,就怕被打脸。**老赖名单一出来,再解释说是“公司债”,大众还愿意耐心分辨吗?**大多数吃瓜群众只记得大标题:锤子科技被列为老赖,罗永浩是锤子创始人,所以——老罗=老赖。就这么简单粗暴。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面还有“创业者 vs 投资人”的经典剧本。紫辉创投是老罗创业路上的早期投资人之一,本来是帮扶关系,但后来变成了债权债务关系。郑刚作为投资方代表,和罗永浩早就公开互怼过。2019年,郑刚曾在朋友圈连发多条动态,直接说老罗“商业能力差”,还讽刺他是“骗子”。这几年两人之间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纠纷,更像是私人恩怨的延续。

这其实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创业失败时,投资人的角色往往会变脸。
在你风光时,他们是“兄弟”,说要陪你到最后;但公司一旦撑不下去,他们立马变成追债人。罗永浩和郑刚的故事,就是中国创业圈里最典型的资本与创业者撕裂的案例。

有人会问:老罗真的有能力把这笔钱还掉吗?答案是肯定的。
罗永浩这几年通过直播带货赚了不少钱。根据交个朋友公司披露的数据,2023年老罗的带货总额依然在百亿规模。即便按照行业常见的佣金比例计算,老罗的个人分成不会低。换句话说,2142万对他来说,完全不是一个无解的数。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拖?我觉得原因有两个:
**第一,他不想被郑刚牵着鼻子走。**你天天在外面骂我,我转身马上给你打钱,这不等于承认自己输了?
**第二,他还需要维持人设平衡。**如果他现在立马还钱,事情就会变成“罗永浩被投资人追债,慌忙补窟窿”。但如果他暂时拖一拖,反而可以让事情保持争议性,继续引发舆论关注。别忘了,罗永浩最擅长的就是“话题流量转化”。

再把这个事件放到更大的行业背景看:
罗永浩和锤子科技,已经成了中国创业史上的一个符号。
有人说他是失败者,但也有人说他是敢为天下先的“最后的理想主义者”。锤子手机在设计上确实有过高光时刻,但市场竞争残酷,最终输给了小米、华为、OPPO、vivo这些巨头。换句话说,罗永浩的失败,不完全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巨头挤压下的必然结局。

可资本市场是无情的。钱就是钱,输就是输。即便你曾经有梦想,即便你已经拼了命在还债,但只要账没结清,你就可能被贴上“老赖”的标签。这就是所谓的商业社会,没有情怀,只有合同。

从舆论层面看,老罗这次事件有两个必然走向:
要么他干脆“豪横”一点,直接宣布把钱结清,继续巩固“真还传”的人设;
要么他继续和紫辉创投耗下去,把这场纠纷变成一场长期的流量话题。

就像网友调侃的:“罗永浩永远不会消失,他只是换了个赛道继续活着。”今天他是创业者,明天是直播带货达人,后天可能又是AI赛道的弄潮儿。但无论怎么变,他始终是话题制造机。

我倒觉得,这件事也值得很多普通人思考。我们对“老赖”这个标签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一家公司被列为失信,被自动等同于创始人是“骗子”,这种逻辑真的合理吗?
要知道,马云当年也不是没遇到过融资纠纷,马斯克也差点破产。很多创业者走到最后,都是靠二次融资、债转股才能活下来。只不过他们熬过去了,成了传奇;而像罗永浩这样没熬过去的,就被钉在“老赖”的耻辱柱上。

这是不是有点残酷?甚至可以说,公众在一定程度上也享受这种“幸灾乐祸”的快感。毕竟,谁不爱看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企业家跌倒呢?

所以问题来了:罗永浩还会继续坚持“真还传”的剧本吗?还是干脆躺平,把老赖帽子认下来?
从他一贯的性格看,我猜他还是会还。因为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一个失信创业者,也许还能靠流量翻身;但一个守信用的企业家,至少能维持最后的尊严。

你们怎么看?
罗永浩是不是被“老赖”标签冤枉了,还是这就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觉得他接下来该不该立马把这笔钱还了?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