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血管堵没堵”?教您3个方法,轻松解决,很实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7:06 1

摘要:血管堵不堵,身体其实早有“提示”,只是你没注意。堵塞的过程是缓慢的、悄无声息的,一旦发作,却是致命的。想真正掌握主动权,必须提前识别、定期筛查、科学干预。

血管好不好,不是靠感觉。

等到胸口闷、走路喘、腿脚冰凉,甚至突发心梗脑梗才意识到问题,那往往已经晚了。

血管堵不堵,身体其实早有“提示”,只是你没注意。堵塞的过程是缓慢的、悄无声息的,一旦发作,却是致命的。想真正掌握主动权,必须提前识别、定期筛查、科学干预。

很多人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血管堵,其实不然。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年轻化趋势明显,门诊上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查出严重血管狭窄早已不稀奇。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长期抽烟、熬夜、情绪波动大……这些都在悄悄摧毁你的血管。

血管堵塞,说白了是血管内壁堆积了“垃圾”——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形成的动脉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像水管里的水垢,起初不痛不痒,但会逐渐增厚、变硬,甚至破裂形成血栓,阻断血流。

堵的部位不同,后果天差地别。冠状动脉堵了,是心梗;颈动脉堵,是脑梗;下肢动脉堵,是坏疽、截肢。关键是,很多人在初期毫无症状,就算有,也常被误解为疲劳、老毛病、胃病、关节痛等。

血管不通时,身体其实会发出一系列信号。走路不久腿就酸软、发凉;睡觉时脚冷得像冰一样;爬楼胸闷气短;早晨起床头晕眼花;饭后心慌心悸。这些表现很多人习惯性忽视,认为是“年纪大了”“累的”“睡不好”,却没意识到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

更典型的是夜间或清晨突发胸痛,只持续几分钟就缓解,这是冠心病的典型“预警”;还有人是饭后心跳突然加速,甚至冒冷汗,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别等到一次严重发作才后悔。

最直接的方式是查血脂、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是粥样斑块的“原材料”,水平越高,血管越危险。

别小看一个数字的差距。研究发现,LDL-C每升高1m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就会增加20%。而血糖长期偏高,不只是糖尿病的问题,它会让血管内皮受损,使血脂更容易沉积。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它是血管硬化的“催化剂”,高于15µmol/L就需要警惕。这个指标在体检中并不常规查,需要主动提出加测。

血管堵不堵,看得见摸得着。最常用的是颈动脉彩超,也就是用B超看看脖子上的血管有没有斑块。因为颈动脉是全身大动脉系统的“窗口”,一旦有斑块,说明全身血管都可能有问题。

再进一步,可以做冠状动脉CT(CTA),这项检查能直观显示心脏血管有没有狭窄、堵塞,甚至能看到斑块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特别适合有胸闷、心悸、家族史但心电图没异常的人。

踝肱指数(ABI)也是个简单但有效的筛查方法。用血压计测量胳膊和脚踝的血压,做个比值。小于0.9就提示下肢动脉有狭窄,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靠这个早期发现的。

别等医院检查才重视,其实很多日常变化就是血管在“报警”。比如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可能和微血管脆弱有关;手脚容易发麻、冰凉,是末梢供血不足;耳垂上出现斜纹,研究中被认为和冠心病有关——虽然不是诊断标准,但值得警觉。

还有一种表现特别典型:爬楼梯时胸口发闷但休息后缓解,这是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这种症状一再出现,千万别拖,心肌正在“缺氧”。

即便没有明显症状,长期饭后犯困、脑子不清楚、眼前发黑,也可能和脑供血不足有关。别一味归因于熬夜或低血糖,尤其是中年人,更要结合血压、血脂、颈动脉情况综合判断。

以前血管病是“老年病”,现在不一定了。外卖多、久坐多、熬夜多、压力大,三十多岁查出动脉硬化斑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甚至有20多岁小伙子因脑梗住院,查出来血脂高得惊人。

关键问题是,年轻人习惯“扛”,不舒服也不去查,等到真出事,往往猝不及防。冠心病、脑梗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属,血管堵塞,年龄不是挡箭牌,生活方式才是。

血管病的预防,核心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定期查血指标、做彩超、关注身体变化,是最基本的。饮食上,远离高油高糖,不是不吃肉,而是选脂肪低、胆固醇少的肉类,比如鸡胸肉、鱼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比如燕麦、木耳、苹果、奇异果,能帮助清除“坏胆固醇”。

运动不需要跑马拉松,每天快走30分钟就够了。关键是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烟瘾的,别劝戒烟了,直接扔掉烟盒才是真戒。睡眠别熬夜,血管在夜里修复,长期晚睡就是不给它机会。

情绪波动大、长期焦虑的人,血管收缩会更频繁,容易造成内皮损伤。压力再大,也别拿命换,要学会释放,不是靠喝酒、抽烟,而是找人聊聊、出去走走、哪怕发发呆都行。

血管堵不堵,身体其实早就告诉你了。只是很多人没在意,或者不愿意面对。别等头晕了、胸闷了、走不动了才开始后悔。

真正聪明的人,是在无症状时就开始管理身体。查一查、看一看、改一改,也许就能避免一次心梗、一次脑梗,甚至一条命。

血管这事儿,不怕你老,就怕你拖。

参考文献

[1]王传国,李伟,张冬梅,等.颈动脉超声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3):336-338.

[2]张晗,刘艳华,赵艳,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24,39(2):143-147.

[3]李晓红,张雪,陈志宏,等.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2):41-44.

来源:药师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