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黄有光:油价上涨10倍、考虑“一妻多夫”及青楼合法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3 16:31 2

摘要:黄有光出生于1942年的马来西亚,先后获得了悉尼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也曾经担任蒙纳士大学的教授、终身荣誉教授,还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大学任教授。2018年10月,黄有光正式受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加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青楼,也叫妓院,是坠入风尘的女子依靠各种才艺营生风花雪月的地方。

它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

国家为了整治社会环境,挽救那些在青楼中的女子,专门取缔了青楼以及性质类似青楼的营业场所。

但是,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黄有光却在他的论文中提了出青楼合法化以及一妻多夫的“前卫”建议。

他的论文一经发表便在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么黄有光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

黄有光出生于1942年的马来西亚,先后获得了悉尼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也曾经担任蒙纳士大学的教授、终身荣誉教授,还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大学任教授。2018年10月,黄有光正式受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加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所以当这么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提出这样的有悖社会常伦和习俗的观点时,很多人都意想不到。

导致很多网友开始怀疑黄有光对经济学的贡献。事情的起因是根据2019年全国人口数据,中国的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即中国大陆男性人口为71527万人,女性人口为6847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049万人。

表明仅仅从男女比例来看,就会有一大批男孩子到了适婚年龄而娶不到老婆。也许是教授的本能看到了数据就忍不住分析。

于是,黄有光教授就提出了青楼合法化以及一妻多夫的建议。

对此,黄有光教授特意解释道:许多年轻男性在20多岁时可能无力迎娶媳妇,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至30至40岁,他们有可能积累财富并再次迎娶年轻的妻子。这一观点进一步加剧了年轻男性娶妻的困境。

同时,不少单身男性都有一定的生理需求,因为不能很好的满足,可能会导致危害社会的情况出现。倘若让青楼合法,就可以通过“正道”让这个问题解决,还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滋生犯罪,让无辜女性不受伤害。

这一提议的逻辑链条看似清晰:男性需求被满足→犯罪率下降;女性“共享”→婚姻矛盾减少。但细究之下,漏洞百出。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官妓制度虽曾存在,但其本质是权力对女性的剥削工具。齐国管仲设“女市”充实国库,本质是将女性物化为财政工具。而黄教授的建议,恰恰忽视了现代社会的女性独立意识与性别平等价值观。在女性已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参与社会生产的今天,将她们重新定义为“解决男性问题的工具”,无异于将社会文明拖回封建时代。

"妓院合法化"对婚姻的威胁是巨大的,现在大众对于出轨、小三等新闻极其反感,就此可以看出人们不希望有其他因素来破坏家庭幸福。

此外,一旦"妓院合法化"被采纳,也将会形成很多黑色产业链,从泰国“红灯区”到荷兰性交易合法化,历史证明:合法化并未消除剥削,反而催生人口贩卖、性病泛滥等次生灾害。在这个产业链里面,一些团体组织将会为了谋求利益而做出很多危害个体和社会安定的行为,犯罪率反而会上升。

我国90年代打击卖淫嫖娼后,性犯罪率显著下降,恰恰印证了严格执法的有效性。黄教授的建议,无异于用“合法化”掩盖对弱势群体的二次伤害。

所以"妓院合法化"是不应该被采纳的,大众对此所采取的也是否定态度。

为了补充“一妻多夫”的观点,他又提出:“反正女人给一个人做饭也是做,给三个人做饭也是做,时间成本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并且一个女人可以满足几个男人,但是一个男人不一定能满足几个女人。”

婚姻远比简单的人口配对复杂得多。它涉及情感分配、家庭构建、责任承担等方方面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女性同时面对多个丈夫,她该如何平衡各方感情?家庭矛盾该如何调和?财产分配又该如何处理?这不仅把婚姻关系简化成了一种交易行为,更是将人格尊严降格为可交换的商品。

在西藏等少数地区,历史上曾存在“一妻多夫”习俗,但这种制度下,女性往往沦为生育工具,失去财产权与人身自由。

尼泊尔也是世界上少数践行着“一妻多夫制”的国家,之所以有这样违背人伦道德的制度,其实还是因为尼泊尔部分部落太贫穷,贫瘠的土地养育出来的人似乎都是狭隘的,为了能够让资产不外流,一妻多夫制就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殊婚嫁习俗。

黄教授提议的“共妻制”,表面上解决婚姻短缺,实则可能催生更多社会问题:家庭暴力、子女归属纠纷、性健康隐患……

还有,“一妻多夫”就是属于生理需求范畴,这一点和动物没有区别,人类社会进步花费了几千年,而显然黄有光教授提出的建议,就是逼着人类社会倒退几千年,从这一点上着实没办法让人赞同。

更讽刺的是,黄教授本人公开表示:“我宁可有一个自己的妻子,不要和任何人共有一个妻子。”

他的这些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而且几乎是一边倒地在批驳这位“专家”:

另外,这位专家还提到妓院合法化,这样的观点更是让人大呼:时代在倒退!

如果说婚姻改革争议尚存理论探讨空间,黄教授的“油价调控论”则更显荒诞。他声称“油价太低导致堵车”,建议提高油价十倍,以减少汽车使用,推动环保出行方式的普及。

这一“高招”在社交平台迅速登上热搜,网友戏称:“这是要让穷人走路,富人开车?”

针对于器官捐献的问题,黄有光还建议每个公民去世之后,无论本人生前还是本人的家属是否同意,都应该默认为愿意捐献器官。

此番言论一出,毫无疑问,黄有光专家再一次成功的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与谩骂。

近年来,从“房价越低城市越危险”到“年轻人应尽早退休”,部分专家的“雷人语录”频出,导致公众对学术建议的信任度骤降。究其根本,是部分学者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将学术研究异化为博眼球的工具。

越来越多不着边际的建议在社会上传播,导致央视首次出面公开对这些“砖家”进行了建议:“建议这些专家以后不要建议。”

当专家提出“不接地气”的解决方案时,公众的愤怒实则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声抗议。

正如网友所言:“教授们的豪宅里不需要挤地铁,自然不懂堵车之苦。”

你如何看待黄有光教授的“奇招”?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