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工作了又没办法陪孩子”,到底怎么选才是正确的?相信很多家长都纠结过,最近看了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闺女》刘思远,看了她的成长故事,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才明白人生中有很多的事都是身不由己的,为人父母常会陷入“到底是赚钱重还是陪孩子重要?”
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工作了又没办法陪孩子”,到底怎么选才是正确的?相信很多家长都纠结过,最近看了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闺女》刘思远,看了她的成长故事,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刘思远清华学霸,律所行业领袖,毕业6年的时间就成了中国头部红圈律所的合伙人,33岁的她就已经拥有能力在北京全款买房了,她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北京房价涨的速度比不上我赚钱的速度”,妥妥的大女主一枚。
她的父亲是军人,从小她和父亲就聚少离多,基本上是母亲独自带大的。虽然爸爸常年不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但是爸爸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来关心刘思远的情况,就如同刘思远在节目中说到的“每天响起的电话铃声,是我听到的最悦耳的声音,所以并没有太多父亲不在身边的遗憾,只要用心,物理距离是阻隔不了亲情陪伴的”。
听到刘思远的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刷一下就下来了,瞬间也明白了赚钱重要还是陪孩子重要。这根本不是一项单项选择题,需要的是一个家庭的考量,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不管做什么选择,首先考虑3个方面的问题。
“人生中,80% 的困难都可以用钱来解决。而剩下的 20%,也可以靠钱来缓解”。完全放下工作陪孩子,可能会让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孩子成长所需的教育、医疗等基础保障会受影响;可若只盯着赚钱,忽略了家庭储备,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更不安的处境。
所以选择前要先算清账,明确维持家庭基本稳定需要多少收入,在此基础上再规划陪伴与工作的分配。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固的经济实力是家庭平稳运转、孩子安心成长的基石。
每个阶段的孩子对陪伴的需求不同:幼儿期需要父母在身边建立安全感,青春期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深刻指出:“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如果孩子正处于需要情感支撑的关键节点,哪怕暂时减少部分收入,也要优先满足陪伴需求;若孩子已能独立适应,且家庭经济有较大压力,适度投入工作提升生活质量,反而能给孩子更稳定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错过他们情感需求的关键期,往后花再多精力也难以弥补。
赚钱与陪孩子的选择,从来不是父母一方的决定,需要夫妻双方达成一致:是暂时牺牲陪伴换未来更好的教育资源,还是先保障陪伴让孩子在爱里成长?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时才是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孩子。” 要避免 “一方赚钱一方带娃” 的责任割裂,哪怕工作再忙,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共同的关注,这种共识带来的家庭凝聚力,比单纯的陪伴时长或物质条件更重要。
如何做到平衡?
家庭和工作没有绝对的平衡,不管怎么做或许都会有遗憾,我们能做的是把遗憾降低,没有完美的选择,关键是不陷入 “非此即彼” 的纠结,可以这样做:
提高陪伴质量“兔爸” 程敏,2001 年弃医从商创办广告公司后,工作极度繁忙,常与女儿见不上面。但他深知经济保障对家庭的重要性,没有盲目放弃事业,而是在努力打拼维持家庭经济的同时,巧用书写方式与女儿建立情感沟通桥梁,用 10 年 30 万字的 “日记对话体家书” 陪伴女儿成长。这既守住了家庭经济根基,又没让孩子在情感上 “缺爱”,成为繁忙父母养育孩子的成功范本 。
高质量陪伴5分钟比你在孩子旁边玩10小时手机来得有效,父母和孩子物理上距离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从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从没有真正关注过孩子的需求。
工作再忙再远也要记得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下孩子,让孩子知道你很关心他,在意他的一切。
刘思远的爸爸因为长年在外,妈妈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孩子生病,打不到车,妈妈只能背着思远走路去医院,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妈妈曾经甚至后悔自己嫁给军嫂,因为让孩子跟着受苦。但是妈妈却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抱怨,也没有给孩子任何压力,而思远的爸爸也特别心疼妈妈的付出。
所以一家人虽然常年不在一起,但是一家人的劲是往一处使的,这样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刘思远长大后自信、乐观、有主见。
写在最后
蒙特梭利曾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的未来掌握在他们手中。” 物质能提供成长的土壤,而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滋养孩子心灵的阳光。
真正的负责,是在努力赚钱的同时,不丢失陪伴孩子的机会,即使时间很少。毕竟,孩子长大的速度,远比我们积累财富的速度更快,那些共度的时光,才是留给彼此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来源:抹茶妈咪育儿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