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午睡也分等级,想要健康长寿,尽量别超过“标准时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6:53 1

摘要:“阿姨,最近午睡还好吗?”在社区健康讲座上,63岁的刘阿姨忍不住发问:“医生,我每天中午都强迫自己睡上一两个小时,可是醒来总是头昏脑涨、浑身乏力,和我同龄的朋友反而精神倍儿棒!”台下的叔叔阿姨们纷纷点头,小声议论:“我也是,午睡时间长就难受。”这场景不禁让人好

“阿姨,最近午睡还好吗?”在社区健康讲座上,63岁的刘阿姨忍不住发问:“医生,我每天中午都强迫自己睡上一两个小时,可是醒来总是头昏脑涨、浑身乏力,和我同龄的朋友反而精神倍儿棒!”台下的叔叔阿姨们纷纷点头,小声议论:“我也是,午睡时间长就难受。”这场景不禁让人好奇:同样是午睡,为什么有的人越睡越累,有的却神清气爽?难道午睡还有什么隐藏“门道”吗?

事实上,午睡确实有分等级,且并非“越久越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在明确提醒:午睡超过“标准时间”,反而可能带来不少健康风险!那么,什么样的午睡方式才是真正利于健康和长寿?超过多久会“越睡越伤”?尤其是中老年人,如何把握午睡时间?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度解密午睡背后的健康真相,看看你午睡的“等级”达标了吗?最后,第3点很多人都做错了!

在很多人心中,午睡=补觉=多多益善,但事实上,医生与权威研究不断提醒:午睡时间长短决定了它是否为“健康加油站”还是“健康黑洞”

根据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的建议,午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纳秒级,闭眼休息10-20秒,适合实在没时间午睡者,帮助大脑“瞬间充电”;微秒级,小憩2-5分钟,虽短却可缓解初步疲劳;毫秒级5-20分钟的快速午休,有助于提升短期记忆力与注意力,正是多数国际权威推荐的“黄金午睡段”。

普通级20-30分钟,加强长期记忆,同时给肝脏“养养神”;懒人级40-90分钟甚至更久,“懒人级”表面补觉,实则健康隐患多。

风险就在于午睡只要“一步越界”,好处立马变坏处。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研究,在《Heart》杂志上刊文指出:和不午睡的人对比,偶尔适度午睡可帮助心力衰竭/中风风险下降约48%,但午睡时间若经常超过1小时,则罹患心脑血管事件与意外死亡风险分别增加约30%与34%

钟南山院士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他本人严格控制午睡在半小时左右。而中国《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与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均指出:“30分钟为分界线”是公认标准,超过这个时间段,午睡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午睡越久越补”这个认知,带来的危害绝不可小觑。

数据显示,广州医科大学相关研究表明:午睡每超过1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即升高30%,心脑血管风险暴增34%。但影响远不止于此。

午睡太久,心血管疾病风险飙涨。午睡有助缓解短暂疲劳和压力,但午睡时间超过60分钟/天以上,反而让心脑血管负担大大加重。人体长时间进入深睡眠,相较于短暂休息会出现心率和血压波动,容易引发猝死风险。尤其是高血压、心梗、脑卒中等疾病高发人群,更容易“补出问题”。

诱发骨质疏松,激素紊乱成“幕后黑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女性午睡过长与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绝经期女性,风险增幅可达20%至35%。长期睡得多、活动量减少,皮质醇分泌异常,导致骨钙流失、骨质疏松。

增加糖尿病与肥胖风险。日本医学专家通过数万人随访发现: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患2型糖尿病风险大增(增加幅度25-35%),脂肪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相关研究还提示,午睡过长人群肥胖率也显著高于“短睡型”群体。

更值得警惕的是:长期趴桌子睡、进餐后立刻睡、下午过晚午睡,都会让健康“雪上加霜”!

很多办公室一族和老人都为没处午睡、午觉睡不踏实、越睡越头疼而烦恼。其实,掌握科学午睡“三不三要”,胜过盲目“补觉”。

不要趴桌子睡——保护颈椎和眼睛。长期趴在桌子上午休,易造成颈椎压迫、眼压升高、牙周损害,还可能影响肠胃。医生建议:没有床,可选用躺椅或U型颈枕,靠椅不好也至少用颈枕支撑,减少对神经和血管的压力。

午睡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过晚。午睡标准建议:20-30分钟为最佳,最长不超过1小时。同时,午休时间宜安排在上午起床后6到8小时、或晚上睡前的8小时内,避免在下午3点后午睡,否则容易影响夜间睡眠、扰乱生物钟。

别刚吃饱就睡,下床后别马上高强度用脑。进餐后胃肠血流增加,马上午睡易导致消化不良、胃胀、脑供血不足、四肢无力、头晕建议饭后休息20-30分钟再小憩。醒来后,不要即刻高强度思考或运动,可慢慢起身、伸展四肢、喝点温水、再投入工作,帮助机体平稳恢复状态。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视——“质量比时长更重要”!考虑使用眼罩、耳塞、柔和光源,营造安静、舒适、温暖的休息环境,谨防冷风直吹,真正养成良好午休习惯。

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在强调:健康的午睡,是“短而精、适可而止”,而不是“能多睡就多睡”!对于中老年人和长期劳作的上班族来说,控制午睡在20-30分钟内、午后不拖到傍晚、避免趴桌子和饭后马上睡,是养生防病的关键。如今,健康的每一步其实都藏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中。若你总觉得午睡后反而精神不佳,或已经出现头晕、心慌、肢体乏力等情况,一定要尽早咨询当地专业医生,排查基础疾病隐患,调整午休方式。

健康没有捷径,午睡虽好,适度为上。不妨从“少睡一会儿、睡对方式”做起,身体会用好状态给你回报。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午睡也分级?看看你是哪一级》.健康时报.2015-09-11
3. 《新研究:午睡也有时间限度》.健康时报.2020-09-09
4. 《午睡过久死亡风险增30%!科学家揭开“最佳时长”》.生命时报.2020-09-07
5. 《睡眠专家建议:要想健康长寿,午睡时长尽量别超过标准》
6. 《医生建议:要想健康长寿,午睡时间尽量别超过1个时间》
7. 《午睡影响寿命长短?研究:要想健康长寿,午睡时长尽量别超过标准》
8. 《医生提醒:午睡也分等级,想要健康长寿,尽量别超过“标准时间”》
9. 丁香医生|专业健康生活方式平台
10.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来源:健康之道牛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