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德宏州梁河县勐养镇的村头巷尾时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或是带着普法宣传分队走村入户耐心讲解法律法规或是在田间地头与各族群众围坐谈心把案例编成顺口溜或是在镜头前一遍遍打磨台词只为让普法短片更接地气……他就是德宏州梁河县公安局勐养派出所所长吴楠勐养镇聚居着汉、傣
在德宏州梁河县勐养镇的村头巷尾
时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
他或是带着普法宣传分队走村入户
耐心讲解法律法规
或是在田间地头与各族群众围坐谈心
把案例编成顺口溜
或是在镜头前一遍遍打磨台词
只为让普法短片更接地气
……
他就是
德宏州梁河县公安局勐养派出所所长
吴楠
勐养镇聚居着汉、傣、景颇等多个民族
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因语言差异、习俗不同
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隔阂
“法律意识跟不上
平安根基就不牢
民族团结也少了‘压舱石’”
上任之初,他便发现
传统的宣传单、宣传横幅
对部分群众来说“看不懂、记不住”
普法效果大打折扣
“要让法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就得接地气、入乡俗”
吴楠下定决心
要打造一支
懂民族语言、熟民族习俗的普法队伍
为了让普法内容更鲜活
吴楠带头走访全镇所有村寨
收集群众最关心的题材
将真实案例改编成普法剧本
拍摄短片时,他既是策划者又是“主演”
在镜头前
他用汉语讲法条
队员用民族语言同步解读
短片里没有生硬的说教
剧场以主角“岩打”为原型
讲述一个个曾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
配上熟悉的乡音和场景
成了最受欢迎的“普法教材”
如今,这些短片
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勐养筚郎叨”普法栏目剧
一个个作品也成为了普法宣传片里的“爆款”
傣族大娘说
“所长讲的法,就像在跟我们聊天
听懂了,也记住了!”
景颇族大叔带着孩子一起看普法短剧
“以前不知道什么是‘正当防卫’
现在明白了,遇事得找法、用法”
每年七八月
勐养镇的雨季
总会裹挟着泥石流的隐患而来
群山环抱的地势
让这里的防汛救灾工作如履薄冰
而吴楠的身影
却总能在风雨最急处为群众撑起一片晴空
2022年6月的一天
吴楠带领派出所民警辅警
在勐养江桥的路边开展查缉工作
附近突然发生山体滑坡
吴楠带领派出所民警辅警
逆行冲进暴雨中转移被困群众
背后滚落的碎石砸在雨衣上“噼啪”作响
一边对过往车辆采取交通管制
一边挨家挨户转移附近的村民到安全地带
直到天快亮才拖着满身泥浆回到所里
每年入汛前
吴楠总会提前半个月带队排查隐患点
沿着泥泞的山路走遍全镇地质灾害监测点
给偏远村寨的老人
留下写着民警电话的“便民卡”
“勐养的山,雨大了就‘发脾气’
我们多走一步,群众就少一分险”
他常对派出所的民警辅警这样说
“警察同志,请您帮帮忙!
这10万元要是追不回来
我的家庭就毁了”
去年冬天的一个午后
群众周先生焦急地冲进勐养派出所
手里紧紧攥着手机
说话时声音都在发颤
原来
他在转账时
手指一抖输错了一位卡号数字
10万元眨眼间转到了陌生账户里
吴楠一边安抚周先生情绪
一边迅速联系银行说明情况
可银行工作人员告知
由于收款账户开户行在外地
本地银行无权直接操作
必须联系开户地警方协助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他成了芒市与勐养之间的“常客”
每天一早就驱车赶往芒市
协调与开户地警方对接
反复沟通账户信息、转账凭证等材料
中午又匆匆赶回派出所
向周先生通报进展
晚上还在电话里和开户地警方
细化退款流程
常常忙到深夜
直至第三天
当对方传来款项已成功退回时
吴楠立刻拨通了周先生的电话
那头传来的哽咽声里
满是失而复得的激动
几天后
周先生拿着一面写着
“为民解忧 优质服务”的锦旗送到派出所
周先生说道
“吴所长,那几天我吃不下睡不着
是您跑前跑后为我的粗心大意买单
非常感谢您!”
辖区幼童突发疾病
他驱车紧急送医
独居老人行动不便
他带着户籍民警上门办证
网友千里寻亲
他为失散二十年的家庭“重聚”
……
这样的场景
是吴楠从警生涯里的日常
初心不改 使命常在
吴楠用真心
护一方百姓平安
编 校丨王雨馨
审 核丨陈立超
签 发丨欧阳锋
来 源丨派出所工作杂志
来源:平安渝中